2023年的“秋招季”已經開始,據報道,企業面試流程中的筆試已經成了一些人眼中的生意。所謂的“助考中介”,就是在考生與代筆者之間牽線搭橋,利用一些手段“助力”考生作弊得到高分。不少“助考中介”選擇在某些網購平臺發布“助考”信息。“筆試包過”“企業代考”“高分進面”成了“助考中介”招攬生意的廣告詞。
銀行招聘的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互聯網“大廠”的筆試……各家都有各家的筆試題。面對花樣繁多的筆試類型,大多數畢業生很難做好萬全的準備。又由于線上考試的特殊性,企業僅憑攝像頭很難發現考生是否作弊。有些人為了更高效地進入面試,就動了歪心思,也就催生了“遠程代考”這門生意。
策略是正確的,方法卻是錯誤的。無論如何,考試的底色應該是誠信,高分才是其次。考試不作弊不僅是基本的考試規范,也關乎每個畢業生的道德底線。作為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為了筆試而丟失了誠信,可謂是得不償失。
從法律層面來看,雖然線上筆試大多是企業自身組織的考試,沒有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那般嚴肅,但國家對于非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仍有嚴格的規定,違反法律者,無論是商家,還是畢業生仍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不可否認,現如今的招聘市場競爭激烈,應屆生的所面臨的壓力也是極為現實的。從“有償實習”現象再到現如今的“企業代考”現象,人們也能直觀地感受到招聘市場的競爭烈度。
但需要認識到的是,企業招聘并非如上學考試那般“一考定生死”。企業用人,也往往從多維度衡量一位候選人的資質,并非只是一個孤零零的筆試分數。現實中,往往是那些無法用明確分數衡量的因素,如候選人的性格、候選人經歷與崗位的匹配度甚至是運氣,才是影響畢業生能否被選中的重要因素。
當然,對于這類違規行為,除了畢業生需要認識到考試的嚴肅性之外,相關部門還是要對這些“助考中介”嚴厲查處,不能讓他們繼續擾亂招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