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某在某平臺店鋪購買了一件“兒童拼接水管道積木拼裝玩具”。簽收后,李某以玩具有異味和漏發說明書為由僅申請退款,商家通過平臺與李某溝通可以補發,如果退款的話需要將貨物一起退回,但李某不予理睬。隨后,平臺自動全額退款12.67元。
因商家碰到類似情況每日劇增,長此以往難以再經營下去,無奈之下訴至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人民法院。鑒于該案金額較小且有調解的可能性,袁州區法院將案件委派至袁州區湖田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考慮到商家遠在浙江義烏,法官和調解員決定采用線上調解的方式化解糾紛。
調解中,李某承認確實沒有退貨,但對商家提出1000元的賠償金額存在疑義。調解員對此向李某作了詳細說明,這是商家為調取李某的身份信息所產生的調檔費和打印費等費用。
經過調解員的說理釋法,李某認識到自己這種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最終,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員的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李某也履行了賠償義務。(據中新社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