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漢中供電公司 陳克濤
對于能源行業來說,陳舊的能源設備已經不能滿足電力不斷增長的需求,我國在配電網改造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通過配電網的發展改造,使得用電結構在城鄉產生了變化,配電網的設備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電力供應鏈的發展為城鄉居民提供了有保障的供電,但要保證電力供應的高效穩定運行,僅靠完善硬件是不夠的,還需要同步完善提高低壓配電網設備的正確控制水平尤為重要。
我國配電系統可分為高壓配電網(0.4kV 以上)和低壓配電網(0.4kV 及以下),低壓設備是指所有涉及低壓設備的電氣設備,包括干線、支線、戶內線、小功率線路、立桿設備、試驗箱、儀表等。我國對電子設備更加重視,不僅要利用區域內的信息,建立聯合,對設備進行有效管理,還要快速查找和索取有故障的產品和設備。但由于低能產品塔數多、指令復雜、肢體多、部件多,低能產品的管理難度較大。現有的配電系統中的大部分小功率設備已經被控制,控制系統只能由分布式電源系統分配電力,以及各站低能設備的分配、內容和管理。對特定設備進行管理,可以更方便地查找和查詢特定設備,并且不會影響兼容設備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與配電網中高壓設備的控制相比,低壓設備的控制水平相對滯后。因此,提高低能耗產品的控制和自動化水平,增加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義,電源產品的質量,滿足人們和生活的真正需要[1]。
對于城市用電線路,由于線路上配電線路較多,供電缺壓損耗變化較大,以及磁通轉和用戶的無功消耗,導致少電。如果非必要且必須付費,由于電力電纜和設備的電能損耗較大,所以必須提升增強配電的安全、經濟和可靠運行。隨著電力不斷發展,配電網用戶不斷增加,家庭設備負荷不斷增加,需求增多,所以配電網必須提升負荷和容量,導致用電在公變低壓側。城市配電網較低。極少數情況下,電力不良導致大線落在電力用戶的下側,在電力用戶用電高峰時,電力容量無法滿足客戶的用電需求,在用電高峰時段,用戶終端的電壓會低于國家標準,而在用電低谷時段,用戶終端的電壓會高于國家標準,這不僅造成電能的浪費,也影響用戶終端的使用壽命。
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采集、存儲和綜合處理和分析空間數據的一種技術。由于電力系統線路長、設備電壓高、安全運行要求較高,而且電力系統一般規模大、發輸配電線路距離較長,所以地理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前期低壓配電系統的主要控制方式主要是手動控制,將低壓配電室數量劃分到不同的區域,然后維護人員再對每個區域的進行人為控制。每個維護人員要維護的設備數量非常多,而且設備種類也很復雜,不可能全程悉心照料周全,因此,在電力網絡系統中不能及時反饋設備故障的位置和問題,通過引入地理信息技術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大大提高了系統設備的運行效率和降低電力維護成本,并使得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逐漸完善(如圖1、圖2所示)。

圖1 配電線路基礎數據采集

圖2 電力地理信息巡檢
在高壓電網中廣泛運用了地理信息技術,所以在中低壓配電網中可以起到借鑒作用,因此采用地理信息技術對中低壓配電網進行更生升級和不斷完善。但是電子設備有很多局限性,如果用GPS 來記錄和識別每一條線路、每一個鐵塔、每一個開關困難較大,而且做矢量圖的成本也較高,不適合縣級供電企業。
研究發現,全面梳理低位電氣圖像后發現,只要線路、鐵塔、下線、電表箱、火表用電與鐵塔的距離和數量有關是封閉的,低壓裝備可以自愿創造為其中的一種關系,因此不同的用電設備可以采用不同的符號進行區分標志,各個設備之間的火災圖繪制時,可建立配電網電氣設備管理系統,該系統去除GPS 數據,可取低耗能設備的相關信息,是城市電力公司使用所必需的[2](如圖3所示)。
基于RTU 的管理方案及RTU 的應用。低壓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由以下三部分組成:操作部分(遠程RTU)、通信和配電端。其中,RTU 是系統的主體部分,用于實現遙信、遙測和遙控。為此,為確保RUT 在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的原則,RTU低壓配電網應用在大多時候是基于PLC 的,與單片機相比較而言(以前適用廣泛),PLC 具有抗干擾、易維護、可擴展等優點,但PLC 的樣品成本高,且大多采用DC,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
RTU 即遠程控制終端,能實現對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的先進的自動化系統,系統組成(信號IO 模塊、PLC、網絡通訊和后臺),前端設備的遙控器可通過后臺軟件和服務器進行識別,識別四個遙控器。記錄模擬量、變化、脈沖或直接記錄電源頻率并發送到遠方是RTU 的主要功能,具有光電分離、接收遙控和校準指令、軟件自修復和硬件自診斷、通道監控,遠程時間同步,與各種后臺通信,記錄和發送串口記錄,從遠程位置改變位置,發送電話到文件等。RTU 的優點是通信距離長、環境適應性強。
RTU 在有限能源資源的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在此基礎上實現更多的工作,降低通信網絡設計和運營處理工作的成本,服務供應商無線RTU。無線RTU 由計算機和通信網絡、CS 和BS一體化架構組成,是一種可以實現多功能的低壓配電系統,主要表現在無線監控和配線遠程控制方面,其誕生有三個源頭:通信網絡,低壓配電網監控設備(上下),計算機后臺。此類無線RTU 采用無線網絡,建設周期短、成本低、安全可靠,并且在手機及電腦的前端和后臺實現了無線暢通的通訊功能,進行可讀性分析、動態監測、無功功率分析、信任值分析等,了解RTU 的各種功能和技巧,為配電維護和線損分析,物料管理等提供解決方案,這也將是未來低壓配電網設備管理系統的重點,可擴展性好(如圖4、圖5所示)。

圖4 以RTU 為基礎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

圖5 RTU 無線遠程監控
在線監測是指實現對基礎設施、配電線路、故障設備、中低壓配電工作設備的線上監控,實現系統線路設備在發生故障和異常時進行統計和報警,借助于分析和評價功能,對設備能耗和維護進行分析評價,可以從各個視角分析和診斷中低壓配電網絡運行情況,比如配電、用電設備停電、電力變壓器、供電及輸電線路損耗等,用戶還可以設置能耗模型,在電力設備和線路的能耗方面進行限額,節約能源,并持續提高能源效率。根據需要,也可提供定制化工作,可自動進行輸入和接收產品的相關信息,實現對現場和遠程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整合,有助于及時了解電力設備的運行管理的相關信息。
預警是指在電力系統災難或其他危險發生前,根據前期電力系統設備運行情況和事件的性質,評估發生損害的可能性,以預防危險發生。預警監控一般包括預警管理、預警操作和預警問題。在線監測及預警如圖6所示。

圖6 在線監測預警系統
因低壓電流經常發生很大的變化,且會在多點發生,范圍和面積比較廣,一些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通信網絡GSM、計算機網絡、客戶端/服務器相結合的分類系統低壓網絡架構模型和瀏覽器/服務器模型多功能無線遠程控制信息系統,系統分為三個部分:遠程監控設備(上位和下位控制系統)、數據傳輸網絡和數據管理。經實踐證明,該系統突出優點,施工接線方便,且可以進行靈活接線操作,同時對抗電磁的干擾性較強,具有安全可靠的特點,且易于維護,對低壓自動化設備的發展起到促進和提升作用。
日常維護工作要科學合理,只有建立合適的維護模式,才能達到設備日常維護的效益,才能提高設備的性能,確保所有維修工作都能按標準進行。應制定專門的計劃,并作為產品維護的一個重要方面來考慮,對于日常維護工作,還需要及時經常檢查電氣設備,先了解其工作情況,通過檢查確保設備的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符合相關規定,在設備維護過程中,需要檢查電池的狀況,確保電池正常工作。
提高配電網低壓設備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徑是創建地理信息系統,電子產品中低能耗產品的圖形控制可以使用RTU 控制模式,安裝高壓設備應采用無線遠程監控。由于電力系統設備的調整和更換工作任務繁重,尤其是低壓電網設備控制管理不理想,在主電網智能化和傳播的大潮中,低壓配電網絡設備智能化是必然趨勢,一些新產品、新技術、管理解決方案和安全策略也將定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