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珠海供電局 王潤鵬
配網供電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有可能會因為一些因素而產生不穩定的狀況。要想提升其運行品質,防止風險問題的產生,就必須對繼電保護裝置的故障和檢修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以此為依據,對繼電保護裝置進行合理運用,將其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從而保證系統可以安全、穩定的運行,推動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配電自動化技術(Distribution Automatic Technology)可以提供強大的通信網絡監測工具,使得電力公司可以在使用期間,對電力系統進行詳細跟蹤,并及時發現電力系統故障,并做好早期故障處理的準備,從而提升電網的運行效率[1]。而分區分隔則是配電網自動控制技術的一個主要優勢。在配網發生故障時,由于故障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分隔開來,所以不會對系統內的供電造成影響。啟動配電網(PDU)功能,可以監測配電網的實際運行情況,改善配電網的布線效果,增強配電網的穩定性。
電力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各類故障時有發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修正,那么電網的安全性就會受到威脅。而在電力系統中,由于有繼電保護,可對電力系統進行一次故障診斷與排除,從而給電力系統帶來了初級保護,使得電力系統即使出現了故障,也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控制范圍之內。因而,在電力計量保護中,智能化的選擇能在瞬間提高系統電流時,觸發斷開保護,其起到智能化的控制特性。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能源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適應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各大電力企業均對配網進行不斷優化,其中以“網架”為中心的“網架”擴張方式,使得“網架”的穩定性、可靠性難以保證。由于電網結構的復雜性,使得在高穩定、高可靠的電網中,繼電保護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2]。
配電系統中的繼電保護一般采用傳統的“網聯”保護方式,但該方式僅能進行故障診斷,而不能對發生故障的地方進行供電。“網聯”保護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按火力發電廠的限流開關(一級保護)與限流開關(三級保護)的結構,將該等級式保護設定為10kV 輸出開關(一級保護)。二是電力站啟動10kV 輸出分配器及分配器(或客戶限位器),只對長支路上裝有專用變壓器的客戶采用三級保護方式[3]。
10kV 配電線路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例如直接或間接遭受雷擊,使線路的局部電流在瞬間增加,超出了電力元件所能承受的極限,從而引起電器部件的失效。如圖1所示。

圖1 單相接地故障示意圖
在電力系統元件運行出現異常或出現短路時,繼電保護裝置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自動地對故障源進行阻隔,然后,工作人員能夠確定發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故障排除,從而消除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避免后續的問題發生。
與此同時,要對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追蹤和觀測,如果是在正常的操作條件下,那么就需要對繼電保護裝置進行風險監測,以避免出現問題;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要求有繼電器保護設備對系統的操作進行保護,以防止故障問題的進一步惡化;所謂的“不正常”,就是指系統沒有出現故障,但是出現了異常,這時必須有繼電器來報警,以避免以后出現的故障。
對系統的電流保護要以保護區的大小為依據,對時間限制過電流保護也比較復雜,這種電源一般是以直流模式運行,其特性是沒有時間限制的,而且電流速斷保護可以減少對配網電力系統的不利影響。無時限電流速斷保護適合于線路內保護,可以實現瞬間跳閘,但是其僅能對線路的部分進行保護,所以其必須通過設置動作時間級差來判斷故障的位置,在實際應用中可與無時限電流速斷保護配合起來,對整個線路進行繼電保護,這樣就可以起到線路主保護的作用。
失壓型保護已被廣泛地運用于電力系統的電力保護中,使其在工作過程中,若發生母線失壓,其仍能保證系統的持續穩定工作。其核心技術是基于具有可動態變化地保護裝置,并可自主地對母線失壓情況進行判斷。本設備的操作依據是通過對線路電壓操作條件的判斷來實現的。在某些對電力有很高要求的生產中,要依據具體情況來調節失壓保護的時間,在進行保護的時候,要考慮到備用供電裝置的參數和條件,以實現對設備的保護[4]。
高壓供電自動化是將電壓作為基準,外加一個額外的時標,在發生故障時,采用逐級調整的方法,來判斷故障發生的時間,從而實現對故障區域的快速恢復。當某條線路發生短路時,在該裝置的輸出線上,繼電器在該電壓類型的端子斷路器之前,將該繼電器的繼電器斷開,并在該繼電器被探測到時,將傳動裝置的繼電器保護功能關閉。
如果錯誤沒有被移除,則該驅動開關會重新被關掉,并且該開關會重新被開啟,以判斷和隔離錯誤的范圍。在二次斷路時,由于有一定的時滯,導致故障區域斷路,并通過調整使無辜區再次斷路。觸點切換在一個設置的延時內被打開,并且當調整時,斷路器的后臺部分又被打開。
如果僅是繼電保護或輸入自動化不能實現全范圍保護和恢復,那么就需要將兩種保護模式連接起來,開啟繼電保護+輸入自動化模式,并對主電壓電源的自動+分支保護進行配置。配電系統的主干系統為電壓式自動電源,對支線的繼電保護由三段式電源保護構成。當主線發生故障時,在長支電纜發生故障時,將發生故障的部位截斷,并將該部位恢復正常供電,當發生故障時,僅將發生故障的部位截斷,以增加供電的可靠性。
結合農村電網改造、技改、大修等項目,對10kV 輸電線路進行重點改造,將跨越林區、棚區和村莊的裸露電線進行改造。優化線路設計,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適當增加線路分歧、分支開關、聯絡開關,使線路分段合理。10kV架空線路的主干線和重載線路,其導線截面一般為240mm2,而非干線主要為120mm2,如有負載確實沒有發展空間的,可根據經濟電流密度選取,且應滿足電壓降不超過5%,最小截面不小于70mm2。
采用B2312和B1912兩種規格的水泥桿,為了改善10kV 配電線路的網絡布局,提高其健康程度,防止故障發生,保證10kV 配電線路的安全、可靠運行。10kV 配線多為架空線,線路多在山腰、地勢開闊的地區,在設計時全線都沒有設置避雷線,在雷暴天氣下設備容易燒損、斷線、絕緣子擊穿等事故。
針對此情況,縣供電公司主動與氣象部門進行了交流,充分了解10kV 配電線路所處的雷電分布,并根據雷電的分布特征,在容易發生雷擊的地區安裝放電間隙、安裝避雷器和豎瓶絕緣護罩;在雷電易發地區設置避雷線,全面提升10kV 配電線路的防雷能力。定期檢查接地設備的接地電阻,對不合格的接地設備進行處理,以防止或減少對10kV 配電線路和設備的損害。10kV 配電線路在建設過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工程質量,為今后的安全運營打下良好的基礎[5]。
首先,制定合理的建設計劃。在10kV 配電線路建設中各供電公司要對其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掌握其所涵蓋的用電量種類和使用規律,注意對今后的用電量進行預測,確保10kV 配線建設能夠滿足目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用電需要。并從技術和經濟方面對各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并最終選定了最優的施工方案。
其次,做好技術交流。為了保證10kV 配電線路施工的施工質量,施工前要對施工單位進行技術交底,明確施工重點、難點,如電氣設備型號、安裝流程等,要求各施工負責人做到心中有數,認真落實各項施工細節。
最后,制定詳細的建設管理措施。為了規范施工人員的施工行為,防止工程質量缺陷的發生,施工單位要重視制定和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明確施工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規范和注意事項,尤其要加強施工重點環節質量的監督,如部分電氣設備施工時應注重接地處理是否規范、接地電阻大小是否在要求的范圍內等。
10kV 配線的局部失效是由于自然災害所致,供電部門要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防止自然災害對10kV 配線的正常工作。一方面合理規劃10kV 配電線路;各供電公司在進行10kV 配電線路的規劃時,要從自然災害的角度出發,避免發生自然災害,避免發生自然災害,避免發生事故時,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如在夏季雷擊多發區域,要增加避雷設施,以減少雷擊對電器的傷害。
另一方面,做好電力設施的防雷工作。雷擊對10kV 配電系統的正常工作有較大影響,在防雷器的安裝上,要重視對其進行監控,重點是對其性能參數的檢查,保證各個施工環節都嚴格按照有關的規定進行,保證參數的正確設置。10kV 配電線路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突發的故障,比如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小心挖斷了電線、損壞了電力設施,從而使電力供應的突然中斷,對人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為此,供電企業應重視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及時處理配線運行中可能發生的各類緊急情況。要對管轄范圍內的配電線路進行故障分析,確定故障的種類,特別是在施工地區要特別注意,并在必要時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指導。
為了確保10kV 配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長遠穩定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防止10kV 配電線路的運行失效,供電企業必須重視線路建設的質量,以保證所用電器的各項指標和性能達到正常的工作狀態。
同時,各供電企業要重視10kV 配電線路的巡查,及時發現其運行中的安全隱患,以達到預防的目的。此外,各供電部門要做好應對自然災害的準備,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以減少故障的反應速度,提高故障處理的效率,為10kV 配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