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本刊特約專家 李德荃
集團企業的傳統財務管理體系、機制及其實踐普遍存在多元分散、運營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業務信息流與財務信息流聯系不緊密、缺乏實時動態提供信息的能力等問題。一些集團企業實際上不存在能實時掌控整個集團業務與財務運營狀況的機構;甚至具有某些信息觀測與研究分析職責的內設部門也經常為如何獲取本集團諸企業或部門運營的真實有用信息而苦惱。
國內外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表明,基于計算機網絡系統和人工智能技術,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正是基于此,2011 年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加強中央企業財務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具備條件的企業在集團層面開展會計集中核算和共享會計服務;2013 年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指出大型企業集團應該探索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會計工作集中的方式,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2020 年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明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方向、重點和舉措,并全面部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和舉措有力推動了國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
不過,目前國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水平參差不齊,運營不夠順暢,其效能的發揮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基于此,筆者提出一些個人見解,以求有助于相關方面理順思路,抓住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要害。
所謂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就是將整個集團企業的財務業務作為核心服務內容,搭建信息管理平臺,配合落實扁平化財務組織、合理化財務分工、標準化業務流程等組織與機制創新,將集團企業原本分散在不同企業和業務單位的財務職能集中于一個新設的、半自主的業務單元中,借以提高集團企業財務工作質量、降低財務服務成本,最終達成既能為本集團內部諸企業和部門實時提供高質量財務服務、又能充分挖掘財務信息或數據價值、滿足集團總部及其下屬企業或部門決策需要的戰略目標。
具體地,集團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工作具有四個特點:一是財務服務與管理的集中化和簡約化;二是財務服務流程的科學化、便利化和規范標準化;三是財務服務與管理的高質量和低成本;四是財務信息的實時集成、處理、分析、預測和共享。其中,基于財務服務與管理的集約化、財務流程的科學標準化,提供優質財務服務,確保賬務合規,最終達成財務運作的高質量和低成本,這是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對財務信息數據的實時集成、處理、分析、預測和共享,借以增強財務風險管控能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最終達成集團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戰略目標,則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工作的核心追求。
囿于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目前多數集團企業采取了“財務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其中,按照財務“管核分離”原則,財務部主要負責財務戰略、財務政策與決策、財務目標與考核,并協調相關業務部門共同解決財務服務與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則具體負責財務會計業務處理。但從實踐來看,目前一些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財務服務流程仍不夠科學、簡潔、便利和規范,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環節繁瑣重復和人員冗余問題。相較于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一些會計基礎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并未明顯減輕,甚至有工作量反而加重的反映。因此,努力實現財務服務流程的科學化、簡約化、便利化、標準化以及財務運營的低成本和高質量,仍是當前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持續優化調整的工作重心。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所要共享的并非只有“服務”,還有“信息”。因此除了財務服務基本功能的發揮尚待完善之外,目前一些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還存在戰略導向不明確、財務信息資源的利用不充分等問題。具體表現在這些企業實際上僅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定位于一個支持企業正常運營的財務處理與服務組織,從而忽略了其作為歸集、處理、分析、預測和共享財務數據信息資源的價值創造組織功能。因此,這些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普遍缺乏針對財務數據的多維度分析、深度挖掘和共享意識,從而遠未展現出其應有的企業價值創造能力。
為了彰顯其信息資源價值創造中心的功能,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一方面應健全收入收益核算管理系統、成本費用核算管理系統、資產核算管理系統、負債核算管理系統、投資核算管理系統、稅務核算管理系統、資金核算管理系統等信息管理系統,分門別類地歸集與處理整個集團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投資、資產、負債、稅務、資金等實時財務信息和數據,另一方面要積極創造條件,設法利用大數據分析、數據信息挖掘、數學建模等技術手段,面向集團企業各層面提供個性化的財務分析與預測報告,借以發揮財務信息資源所內含的決策價值。這就要求目前采取“財務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新型財務管理模式的集團企業盡可能將財務部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融為一體,亦即把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打造成為一個系統完整的有機生命體,將財務部打造成為這個有機體的唯一大腦。
說到底,企業經營決策就是在收益與風險間抉擇的過程。其中,經營風險管理、市場風險管理、財務風險管理、紅利分配管理,構成了企業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由于高收益通常都伴隨著高風險和短期性的特點,因此一個企業管理團隊之所以卓越,并非主要表現在其擁有超常的開疆拓土、為企業創造嶄新利潤增長點的能力上,而是主要體現在其具有卓越超群的風險管控能力上。換句話說,企業家不是賭徒。賭徒擅長獲取超額利潤,卻沒有能力控制風險,從而不能持久地獲利,而一個卓越的企業家則有能力兼顧眼前與長遠,有能力精準權衡利潤與風險,從而有能力為企業打造一個超常豐厚且持久穩定的現金流。
顯然,應該把風險管理意識與管理機制具體落實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環節,但財務風險管理無疑是企業最為綜合且最為高階的風險管理層面或環節。因此應把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成集團企業的風險管控中心,而有效地管控整個集團企業的運營風險,應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財務信息資源價值創造中心的核心職能。為此,在財務風險與經營效率的日常管理中,財務部門既要全面把握,同時又要重點監控,尤其應把自由現金流量管理當作財務風險與經營效率監管的核心工作來看待。所謂自由現金流量,指的是企業在滿足營運資本(流動資產)和長期投資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與投資對資金的合理需求之后剩余下來的那部分現金,具體包括庫存現金、貨幣資金和某些現金等價物。由于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可向債權人還本付息、向股東派息分紅或者實施股票回購的最大支付額,因此財務部門應高度重視自由現金流量的創造、現狀評價及其未來趨勢的研判和管控。
此外,財務共享中心應當健全財務預警系統,設置突發事件分析處理器,由共享系統按照預設的處理模塊實時處理財務信息,識別財務風險,及時發出財務預警,并快速給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