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蕊希 編輯:夏洛
“談戀愛嗎?”我秒回。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秒回”成了很多人衡量愛情的標準,“我很忙,但對你秒回 ”是愛一個人最好的證明。
我們熱衷于挖掘各種蛛絲馬跡去證明自己在被偏愛,而那些沒有被秒回的消息、沒有被置頂的微信也被放大為對方不愛的證據。但,是否秒回真的是判斷愛與不愛的標準嗎?我想不是的,因為我發現了比“秒回”更好的愛情。
1
上周回家我爸讓我教他微信發紅包,說他一個老哥們總在群里調侃他摳門,平時紅包都不發一個,說什么今天也要我教會他。教到一半,我媽拿著鍋鏟從廚房出來,讓我爸把蔥姜蒜備好,我爸麻溜的就起了身,我問他你不學發紅包了,我爸說:“老婆的話更重要?!?/p>
有時候我都受不了我爸媽的恩愛模式,像黃油配上蜂蜜,甜膩的黏黏糊糊。
退出我爸微信的時候,瞟到他和我媽的聊天記錄,幾乎全是我媽單方面輸出。我爸平時很少用手機,老花眼,又不習慣手機輸入法,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消息輪回,但看一眼廚房兩個偶爾重疊的背影,你就會忽然明白,消息是否秒回,與愛不愛有什么太大的關系呢?
在發明手機之前,我們早就發明了愛情。聊天秒回,微信置頂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媽媽包里永遠都會有一包柔軟的紙巾,因為爸爸知道她有過敏性鼻炎,每次出門都會給她提前備上好幾包;是媽媽在爸爸跟朋友喝多了酒,胃不舒服的時候,一邊生氣,一邊煮一碗養胃的小米粥;是就算爸爸不回復媽媽的微信,媽媽也知道,她發的每一條消息,爸爸都有認真放在心里。
2
真正的愛不是靠表達判斷的,因為說出來的太輕飄;一個人的愛也不全體現在打字的手速上,因為誰都能學會。回消息的速度,不是評判愛意深淺程度的標準,這種判斷標準太表面,也太經不起推敲。
我現在談戀愛,已經不把“是否秒回消息”、是不是微信置頂看的太重要了,因為我感受到了比微信秒回更深刻的愛意。是深夜我很想吃沙縣小吃,他騎著車帶我穿過半個城市找還在營業的小店;是生病期間,他為了照顧我,一晚上都不敢合眼,安靜地看著我睡;是他攪動勺子給滾燙的開水降溫后再遞給我,是他像哄小孩一樣哄我吃藥。
因為有他在身邊,生活的苦澀都被中和的很甜。感受到這些東西,我們自然不會糾結秒回與否。我很確定,在他置頂的工作群下方,我永遠是那個最重要的人;很確定,他沒有秒回我的消息,不是不愛,而是在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去踐行一個更永遠更持久的“我愛你”。
3
我發現自從我們不在意秒回這件事后,好像擁有了更好的愛,也擁有了更好的自己。我們不會因為對方沒有秒回而患得患失,也不會因為自己沒有及時回復對方消息而小心翼翼。
他加班到深夜還沒回來,我會按照自己的作息時間好好睡覺,在客廳給他留盞燈,我和朋友出去逛街購物,他也會和幾個兄弟約著網吧開黑。
我們擁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在愛情里,我們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而是在一起時是最好的我們,不在一起時也是最好的自己。
我想,或許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愛,它是藥效長久的心碎粘合劑,是黃昏與風的繾綣溫柔,是平淡煙火氣下的熾熱火光,是你能在愛里感受到的真切體會,而這,要勝過那些所謂“秒回的浪漫”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