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梅
青島市城陽區農業農村局,山東青島 266109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奶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羊奶因營養價值尤其是總脂肪含量和蛋白質含量與人乳接近,易于消化和吸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進而促進奶山羊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國土面積遼闊,農村占比較大且地廣人稀,秸稈資源豐富,使具有適應性好、耐粗飼、抗病力強、喜運動等特點的奶山羊有了很好的發展優勢,奶山羊養殖已成為農村養殖的主要經濟來源。
青島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地處黃海之濱,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適宜奶山羊的生長和繁殖。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青島市奶山羊養殖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養殖戶主要分布在青島市的郊區和農村地區,養殖規模從幾十只到幾百只不等。部分養殖戶還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形式進行規模化、集約化養殖,以提高養殖效益。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加之奶山羊養殖場(戶)對其規模化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專業知識還存在不足,一旦遇上流行性疾病的發生,如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奶山羊養殖場(戶)就會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限制了奶山羊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1]。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羊支原體性肺炎,俗稱“爛肺病”,是由絲狀支原體引起山羊的一種特異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發熱、咳嗽、漿液性和纖維蛋白性肺炎及胸膜炎為主要臨床特征[2]。該病可感染山羊、綿羊,其中以3 周齡以內的山羊最為易感;我國將其劃歸二類動物疫病進行管控。本文分析了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體、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及防控措施,以期減少該病對羊群的危害,為養殖場(戶)提供參考。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體是一種細小、多形性的微生物,革蘭氏染色呈陰性,病菌主要存在于病羊的肺臟、胸腔和縱隔淋巴結中。該病原可引起奶山羊和綿羊感染發病,且沒有年齡限制,任何年齡的羊只均易感。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3 歲齡以下奶山羊的感染率較高[3]。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存在多種致病菌型,均能導致羊群肺和胸膜發生炎性病變。導致該病的最主要病原為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
奶山羊感染后的癥狀為纖維素性肺炎和胸膜炎,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流鼻液、咳嗽、呼吸節奏較快等癥狀,進而慢慢消瘦。有的還引起關節炎、結膜炎、乳房炎和細菌性敗血癥,嚴重時會出現神經癥狀和母羊流產。健康羊的呼吸道接觸支原體后,支原體的微絨毛會附著到羊呼吸道上皮纖毛尾端,因為粘附緊密而不能被機體排出體外,早期引起羊只呼吸道的支氣管黏膜和肺泡發生炎癥反應,此后經過血液循環會引發血管病變甚至形成血栓,最后經過淋巴液循環引起淋巴組織感染,進而感染整個肺組織。支原體在-20 ℃時可存活1 年以上,60 ℃時5 min就會滅亡,對高溫非常敏感,市面上常規消毒劑和紫外線消毒能有效殺滅該病原[4]。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一般呈地方性流行,羊一旦發病,很快引起全群感染,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初春秋末、冬季比較寒冷時,發病率高于其他季節。因為天氣較冷,羊群扎堆保暖,空氣飛沫的傳播方式會加速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傳染[5]。在北方嚴寒冬季,如羊群飼料草料供應不足造成營養缺乏,羊只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并且冬日感染該病,病死率會大大提高。病羊是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最主要傳染源,或健康羊群接觸被病羊攜帶病毒污染的飼料、料草、器具而被感染。自然條件感染主要是病羊及其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病毒,即使患病羊痊愈后,也會長時間往外排毒。由表1可知,傳染性胸膜肺炎在青島地區定植并形成疫病散發的態勢,場均發病率約為26.6%,奶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不可忽視。

表1 青島市城陽區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發病情況
病羊精神極度萎靡、兩眼無神、食欲廢絕、呆立不動、不再進行反芻活動。初期體溫高達41~42 ℃,呼吸困難,呼吸時發出痛苦哀鳴聲,鼻腔流出鐵銹紅色鼻液。肺部叩診音為濁音,嚴重時為實音,聽診器聽診音減弱呈捻發音。病程較短,一般為4~5 天,最短的僅為12~24 h。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最常見此類型。起初體溫升高,鼻腔流出泡沫樣清鼻涕,咳嗽聲音短而濕,低頭拱背。病羊的反芻次數明顯低于健康羊的反芻次數,嚴重的反芻停止,精神呆滯,反應遲鈍。手指按壓病羊肺區,會有疼痛反應,叩診呈實音,聽診有摩擦音或水泡音[6]。5 天左右開始出現干咳,并且癥狀加劇,變成黏液—膿性鼻液,鼻液顏色為鐵銹色。孕羊可能流產。隨著病情加劇,病羊突然倒地不起,伴發痛苦呻吟,最終因不能呼吸而窒息死亡,瀕死前體溫降至常溫以下。病程7~15 天,長的約1 個月,死亡率較高,病程較長的病羊常轉為慢性型。病死羊解剖后肺部呈紅色或淺灰色,兩側對稱性實變(圖1),胸腔有大量的淡黃白色滲出液。

圖1 奶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肺病變
多見于夏季溫暖季節。一般由急性型的病羊耐過后發展而來。全身癥狀輕微,體溫降至40 ℃左右,主要為呼吸道癥狀,咳嗽、磨牙、鼻涕若有若無,鼻液常粘附在鼻孔周圍,胸腔內實質性器官病變,身體衰弱,被毛干燥粗亂無光澤;有的奶山羊瘤胃臌氣,嚴重影響生長發育;病羊呈現慢性消耗性癥狀,病程較長,可達數月,有的甚至不斷排毒,帶病時間更長。在此期間,如飼養管理不良,病羊貧血、消瘦,生長發育遲緩,產奶量和質量嚴重降低,影響經濟效益。
根據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特征,先做出初步診斷,再結合實驗室檢查即細菌培養、血清學檢測、藥敏試驗和聚合酶鏈式反應,提高檢測效率,得出準確結果。
將采集的病料如病羊肺組織或胸腔液體帶回,樣本經實驗室處理后在血瓊脂培養基中進行無菌接種,培養完成后觀察菌落形態。羊傳染性支原體胸膜肺炎菌落呈半透明狀,菌落中間似“荷包蛋”樣突起,進行涂片鏡檢,革蘭式染色可觀察到菌體為紫紅色,姬姆薩染色后菌體為紫紅色球狀或桿狀,再經過Dienes染色后,鏡檢會看到深藍紫色菌落。
進行細菌培養的同時,對羊傳染性胸膜肺炎進行血清學診斷。血清學診斷靈敏度較高,但缺點是容易引起交叉反應。因此,臨床上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適當檢測方法,取得最優檢測結果。
體外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簡稱藥敏試驗。支原體藥敏試驗結果顯示,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對沙星類藥物的環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敏感性非常高。中藥洋地黃苷的敏感性試驗發現,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支原體對其敏感性也很高[7]。
將DNA片段在生物體外進行擴增,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檢測手段,病料中即使只有少量病原微生物,也能根據反應特異性和靈敏性將其檢測出。相比于傳統診斷方法效率不高,步驟較多,用時較長且結果易受影響的缺點,PCR具有操作便捷、特異性高和靈敏度強等優點,是疫病檢測的常用檢測方法。
5.1.1 落實“防重于治”的養殖理念
整個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基本方針[8]。根據對奶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感染該病的羊群即便使用抗生素,也很難達到良好的療效。因此,要根據羊群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合理配置營養全面的日糧,加強飼喂管理,確保每只羊都能均衡飲食,飼糧供給要充足,并配制精料作為補充,飼料中可以加入各種適量的維生素,提高羊的免疫力;飲水要清潔,不定時檢測水質情況,以達到營養全面、平衡的效果。
5.1.2 做好品種選擇,堅持自繁自養
各地區之間羊只差異不大,所以養殖時應盡量結合當地優良品種,將優質種羊進行繁育,實現自繁自養優勢,很大程度地減少羊只之間的流動,規避與疫區羊群接觸。引進外來羊只時,必須提前進行疫病調查,詢問當地是否有傳染性胸膜肺炎等其他疾病的流行情況。奶山羊引進后,須隔離觀察3 周左右。如果引進羊只沒有異常情況,才能與本場羊群合群飼養。如在隔離期間發現任何疑似癥狀,應立即采取防控措施,禁止合群。
5.1.3 保障養殖環境,避免應激反應
飼養過程中,減少羊群的轉群和并群次數,飼養密度要結合環境和羊舍大小設定,避免羊群發生不必要應激。羊群發生應激會降低自身抵抗力,有時會激發潛在疾病發生風險,造成繼發感染,影響羊群健康。
5.1.4 重視環境消毒工作
要嚴格控制外來疫病傳入,進出養殖區域的車輛和人員徹底消毒,人員要洗澡、換衣換鞋等,外面衣服要熏蒸消毒才能進場,車輛要進入門口的消毒池,車身進行噴霧消毒。養殖場要建立消毒機制,定時清掃,按規定時間定期消毒。對員工進行生物安全培訓,強化意識,杜絕人為傳播。病羊要立即隔離,根據病情治療或無害化處理,第一時間清理分泌物、排泄物,對活動區域、圈舍和使用過的器具徹底滅菌消毒,切斷奶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傳播途徑。
預防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成本最少且最有效的措施是定期免疫接種。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研發針對該病的氫氧化鋁滅活苗,保護力度可達75%以上。我國針對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有很多種,可根據當地流行的支原體株型合理選擇,達到最好的預防效果。養殖場要從正規渠道購買疫苗,購入后合理儲存,2~8 ℃冷藏保存最佳,切忌冷凍保存。接種疫苗時,羊群要健康,為保證免疫效果,接種前后盡量不服用抗生素,每年春秋兩季可各免疫接種1次,一般免疫期為10 個月,免疫時做到不遺漏不多注,力求全面有效接種。如當地發生疫情,可用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
奶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致病菌型較多,各地區過往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種類和劑量不同,發病后動物用藥也不同,導致支原體在臨床上呈現耐藥性隨地區而不同的現象。根據臨床流行情況,篩選敏感性高的藥物,輪換用藥,中西醫結合,防止耐藥性產生,達到最優效果。如麻杏石甘湯:麻黃15 g、杏仁15 g、石膏25 g、炙甘草20 g、桑白皮15 g、黃芩20 g、梔子15 g、連翹15 g、金銀花20 g、貝母15 g、桔梗15 g。煎水喂服,連續服用5 天,每天1 劑。
羊群感染后,第一時間將病羊隔離飼養,采取隔離、封鎖、消毒等應急措施。感染早期,藥物治療是控制該病最有效的手段,但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破壞羊群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影響抵抗力和體質,更容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在治療中盡可能使用中藥和西藥相結合的方式。西藥可用影響支原體蛋白合成的藥物,如太妙菌素、泰樂菌素和環丙沙星等抗生素。雖然抗生素可快速緩解病羊臨床癥狀,但不適合長期使用和多次使用,可結合清肺化痰和祛瘀排膿的中藥協同治療,飼料中可添加清肺止咳散和荊防敗毒散等中藥散劑。據報道,中藥葦莖湯(《千金方》)加味藥治療后,咳嗽、流鼻液等癥狀明顯減輕,食欲增加。奶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治療過程中,日糧以粗飼料為主,癥狀漸漸緩解時,方可慢慢添加精飼料,以防加重病羊的腸胃負擔。若出現腹瀉羊只,在飲水中加入電解質和微量元素,以免發生腹瀉脫水,引起免疫力下降,延長病情或造成繼發感染。用藥期間的鮮奶及排泄物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