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魂(連載之十九)

2023-12-25 11:27:55彭仲夏湖南懷化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23年5期
關鍵詞:水稻

◆ 彭仲夏(湖南 懷化)

袁隆平一邊親熱地跟大家打招呼、握手,一邊問張克松:“收割完了嗎?”張克松湊近他說:“兩個點已經收割完了,還有一個點正在收割呢。”他壓低聲音把兩個點的毛谷數量報給了袁隆平,又緊張地看著袁隆平的反應。袁隆平淡定地笑了笑說:“過千公斤應該沒問題。”

張克松聽了,那緊繃的神經才稍稍放松了。那三塊抽簽選定的測產田,用了一個上午才收割完。這頓午飯,袁隆平和大伙兒就是在田邊上吃的,每人手里都捧著一個鄉下人吃飯的粗瓷大碗,碗里沒什么菜,正是用這次攻關的“Y兩優 900”超級雜交稻做的米飯。一個雜交水稻之父追求的不僅僅是高產,還有稻米純正的品質、香味和口感。在產量揭曉之前,那香噴噴的大米飯,每個人都美美地吃了一大碗,一邊吃還一邊豎起大拇指:“好呷,真好呷!”

到了下午三點光景,最后一刻終于來臨。所有人頓時靜了下來,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農業部驗收組組長程式華幾乎是一字一頓地宣布:“這次百畝片平均畝產一千零二十六點七公斤!”現場又持續了幾秒鐘的寂靜,仿佛被一個結果震住了,又突然被一種蓄積已久的力量猛地一掀,頃刻間爆發出暴風雨般的驚呼聲。那的確是一個足以讓世界震驚的結果,就算把后邊那個零頭忽略不計,畝產達到一千公斤,也刷新了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積畝產的最高紀錄,這是雜交水稻之父的又一個巔峰之作。這是一個世界級的新聞,一個小時后,農業部就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世界宣布:中國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畝產千公斤攻關取得成功,這個原定于二〇二〇年實現的目標,提前六年實現了!

對這一結果,農業部做出了這樣的評價,這“表明中國人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也將對維護全球糧食安全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與此同時,國家科技部做出了這樣的評價,這“標志著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再次登上世界之巔,將載入世界農業科技史冊,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更是一個世界奇跡”。

對這個世界奇跡,一向鎮定自若、成敗不驚的袁隆平也難以掩飾激動之情,他感覺自己向“禾下乘涼夢”又邁出了艱難而堅實的一步。回首中國雜交水稻一路走來的歷程,從三系法、兩系法到超級稻,從超級雜交稻的第一期到第四期目標,從最初的畝產五百多公斤,到現在示范片平均畝產突破一千公斤大關,作為首席專家和總設計師的袁隆平,每取得一項科技上的突破,他首先想到的是國家的支持和團隊的力量,并從政策和科技這兩大支撐予以詮釋:“一方面是雜交水稻一直在國家的強大支撐下不斷成長,一方面是參與雜交水稻攻關的科研團隊非常優秀,非常有戰斗力,敢于勇攀高峰!一粒種子再神奇也不可能改變世界,只有這兩方面都到位了,中國雜交稻水平才能遠遠領先全世界,中國人才有能力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里。很多人都把功勞算到我頭上,這是不對的,我充其量只是起到了部分帶頭作用。”

為此,溆浦縣委、縣政府勒石刻碑:

袁隆平院士領銜超級稻攻關記

盤古開天,女媧煉石,夏娃造人,神農嘗百草,播五谷,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耕而種之。然靠天吃飯,十災九荒,饔飧不飽,不絕亦然。亙古迄今, 男耕女織,唯圖穰穰滿家,遠離饑餓。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適逢盛世,中華復興,行仁政以得民心,興農耕以強國基。泱泱華夏,淼淼溆水,日月遞照,風雨博施。溆浦挾山川之秀美,攬天地之光華,沃土潤而民勤,五谷豐而物阜,素以湘西糧倉聞名。袁隆平院士懷天下博愛之仁,情系于民生,躬身于農舍,領銜超級稻攻關,十載寒暑,九易春秋。與日相伴,以雨為友。風餐露宿,汗滴禾土。老驥伏櫪,矢志不渝。

海闊天作岸,山高人為峰。二〇一四年十月十日,秋風習習,昊昊日照。稻菽騰浪,人雀歡躍。紅星興隆,匯八方賓朋。百畝田垅,集糧農專家。測產現場,聚世界目光。下午四時,農業部于京隆重發布:溆浦超級稻畝產一千零二十六點七公斤,創歷史紀錄。農業部與科技部致電祝賀,稱其對中國乃至世界貢獻巨大。農業興則百業興。一粒種子,改變世界,圓禾下乘涼夢。蓋人者天地之心,以百姓心為心,順天意而解民憂,擔大任而惠蒼生,其仁如天,其德如海,其知如神。院士宅心仁厚之善德,造福人類之襟懷,奉獻科學之風范,惠澤九州,德蔭萬方,功昭日月,名冠寰宇,乃當代神農矣!普天之下,莫不景仰,世代銘記,鑒之以鏡,效之以行,傳之以后。

是為記!

中共溆浦縣委員會

超級雜交稻突破了一千公斤大關,袁隆平不會忘懷自己和習近平總書記“共話中國夢”時做出的承諾:下一步向每公頃十六噸目標攻關!

袁隆平率協作團隊向超級稻發起一輪又一輪攻關,一次又一次地登上水稻王國無人登臨的世界之巔。與此同時,一篇安徽萬畝袁隆平超級稻減產絕收被下“逐客令”的爆炸性新聞報道發出質疑。那觸目驚心的大標題,將矛頭直指袁隆平—“雜交稻隆平造”。

這兩大新聞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發生的。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越是負面新聞越是能迎合部分人的逆反心理。袁隆平從來沒有遭遇過如此負面報道,那突如其來的負能量如掀天揭地的風暴,幾乎在瞬間就有數百萬人被席卷進來,從門戶網站到自媒體,從網絡傳播到無數人奔走相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災害發生后,安徽省及受災區五河縣兩級農委便對這次災害進行了深入調查,并做出了明確的鑒定:“絕收或減產的區域,在孕穗和抽穗期間遭遇低溫連綿陰雨,屬于典型的穗頸瘟危害。此次稻瘟病是由于二〇一四年安徽特殊的天氣和適期預防措施不到位所致,的確屬于歷史罕見的稻瘟病高發氣候。”

國家農業部在組織專家深入調查后也做出了結論:第一,“兩優0293”并非由袁隆平而是別的研究人員選育的;第二,與涉事種子有關的“隆平高科”,袁隆平從未參與其經營管理;第三,導致這次稻瘟病的主要原因是“適期預防措施不到位”。盡管有三級鑒定結果明擺著,但袁隆平從維護農民利益出發,在聽說此事后,第一時間就責成“隆平高科”盡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無論涉事種子“兩優0293”有沒有問題,宣布一律停售,隨后又派公司高管兩赴安徽,協調當地政府通過保險的方式,先給予受災農戶一定的賠償,還承諾為農民免費提供種子進行補償,并將籌建種子行業災后救助基金。

這種“典型的穗頸瘟”,其實就是稻瘟病的一種。稻瘟病位居水稻三大重要病害(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之首,被稱為“水稻的癌癥”,也是此次災害真正的罪魁禍首。凡有水稻的地方就有稻瘟病,只有輕重之別,輕者減產百分之十五以上,重者絕收,對稻米品質也有嚴重影響。這也是迄今為止難以被人類攻克的一道世界級難題。

目前在中國,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袁隆平等科學家,在這方面也一直是高度審慎的。由于轉基因技術目前還不能在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生產中推廣應用,目前的防治方式也就只能采取傳統的常規手段,以趨利避害或避重就輕為前提,在選擇種子時,稻瘟病抗性不強的品種就選在稻瘟病輕發區種植。所謂的輕發區,也是相對的,一旦遭遇陰雨連綿的天氣,就為稻瘟病發作提供了溫床。迄今為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將防治措施落實到位。

在雜交稻和超級雜交稻攻關中,袁隆平一直把稻瘟病視為心頭大患。他也不止一次地坦言,超級雜交稻在對抗稻瘟病等水稻病癥上并不“超級”,在這個世界性難題被攻克之前,超級雜交稻也只能和其他常規品種一樣,以防治為主。將矛頭直指“雜交稻隆平造”的報道者調查后也做出了理性的報道:“稻瘟病的發生原因較為復雜,即使水稻品種在審定時達到了抗性(標準)甚至更高水準,但也存在因抗性下降、外界環境變換等原因從而引發稻瘟病的危險。”

在湖南溆浦的第四期超級雜交稻攻關示范片,也曾遭遇長時間陰雨天氣,袁隆平一再叮囑田間管理責任人要將預防措施落實到位,而溆浦示范片最終沒有因災減產,反而創紀錄地突破千公斤大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適期預防措施落實到位,否則別說創造世界紀錄,甚至極有可能像安徽五河縣一樣發生“減產絕收”的災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這個時候,又冒出一個號稱是“‘三農’問題研究者”的李昌平,他憤憤不平要為農民出頭說話了,寫了一封《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公開信》,呼吁袁隆平“給農民留幾粒真正的種子”。這封公開信在網上已瘋傳好幾年了,最近又在微信上高頻率轉發,可見這個問題還真是觸動了某些人敏感的神經。難道雜交稻就不是“真正的種子”?難道中國的稻田里已經全都種上了雜交稻或超級稻?當你冷靜地一字一句讀完這封信,還真是有些莫名其妙,信中列舉的第一個理由是“現在的種子發展趨勢是雜交化、轉基因化,種子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種子了”。這里對轉基因就毋庸贅言了,因為中國實在還沒有什么轉基因水稻,只說“雜交化”,尤其是超級雜交稻,對它一次又一次創紀錄的超高產,甚至有人認為是“逆天而行”,而常規水稻才是“孤蓬自振,驚沙坐飛,順其自然”。可見這封公開信中的觀點還真關乎國家種子安全,更關乎人類對種質資源的科學利用。世界育種史上,品種培育的突破性進展,往往都是由于找到了具有關鍵性基因的種質資源。那么,雜交水稻到底是遵循自然的科學技術,還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倒行逆施、逆天而行?

逆天而行,指違背天意也就是違背自然規律或客觀形勢而行。

順其自然,則是遵循自然的規律和事物發展的潛在規則而行。

所謂自然,萬物生長,自然而發,水稻原本是自然生成,在沒有人類之前也就無所謂人工栽培稻,一切任憑其野性生長,而常規水稻和雜交水稻一樣,都是人類世世代代培育、馴化的結果。如果要找到幾粒原生態的“真正的種子”,也就只能到野生稻中去尋找。這幾粒野生稻種子還真是讓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找到了,雜交水稻的母本就來自那株名為“野敗”的野生稻,但“野敗”的種子再神奇,如果直接用作種子,長出來的也仍然是“野敗”,這是野生稻的宿命。自古以來,一部分野生稻被人類馴化了,變成了人類養命的稻子,又為什么有一部分野生稻一直沒有被人類馴化和利用?只因它有許多不良的性狀,難以通過馴化或改良的方式成為栽培稻。只要對雜交水稻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絕不是什么違背自然規律的“逆天而行”,從自然界生物遺傳規律看,雜種優勢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即便沒有人工雜交稻,也有天然雜交稻,如袁隆平最早發現的“鶴立雞群”特異稻株,就是典型的天然雜交稻。但即便你想保留傳統意義上的種子,它也留不到今天。一個品種,種了多年,就會退化,老化,淘汰。古往今來的農民一直在“勤換種”,這樣一年年地換來換去,又上哪兒去找“幾粒真正的種子”?

這些連普通農民也懂得的道理,難道一個“三農問題研究者”一點也不懂?看看那封公開信是怎樣聲稱的:“我認為,常規稻也能高產,也可保障糧食安全。”這就實在太缺乏科學常識了。如果“常規稻也能高產”,那么舊中國怎么會有那么多人餓死?中國人又怎么會長期處于饑餓、半饑餓的狀態?這不僅是袁隆平一輩子白忙了,而是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發了瘋。其實這封信只有一個根本用意,就是“苦口婆心”地奉勸袁隆平放棄雜交稻、超級稻研究,“您作為雜交水稻之父,已經八十歲高齡了,還在攀登培育雜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產的雜交水稻新品種,但我卻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棄雜交水稻的研究,轉向培育常規水稻品種”。李昌平到底想干什么?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李昌平的“良苦用心”,不說一夜回到解放前,連早已懂得“施肥不如勤換種”的農民也不會答應。

對于這封公開信,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團隊一直沒有回應,也確實沒必要回應,甚至不敢相信這封公開信真是出自李昌平之手。這封信代表的是一種假保護自然或原生態之名的反科學、反現代傾向,貌似從農民的立場或利益訴求出發,其實只是這個社會沒有嘗過饑餓的痛苦和威脅的世襲貴族。

袁隆平是經受過饑餓的痛苦和威脅的一介草民,為了自己和天下人有飽飯吃,方才一生矢志不渝研究雜交水稻。中國歷朝歷代有多少人口?從民國時代到新中國,中國增加了多少人口?如果沒有一粒神奇的種子來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又怎能應對人口的急速增長,擊退饑餓對人類的威脅,保障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你要指責一粒種子很容易,但你必須拿出一粒同樣高產的種子來。否則,你就只能承認,別無選擇。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這么一粒看上去似乎不起眼的種子,還真是一粒別無選擇、無可替代的種子。這里有一句時常被人們援引的話:“可以說,除了雜交水稻之外,中國在現代科技領域里,暫時還找不出第二個連續領先世界四十多年而且還在繼續領先著的科技項目。”

某些媒體的力量不可低估,但一個科學家的力量更不可低估,人生可以抵達某種巔峰,而科學是不知道終點的旅行。袁隆平從未停止攀登的腳步,這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的。在連續打破世界水稻單產紀錄、實現水稻單產一千公斤大關的歷史性突破之后,一曲舉世矚目的“高產凱歌”再次奏響。

袁隆平預言,他要力爭在自己九十歲時實現第五期超級雜交稻目標,每公頃十六噸。而此時,在天涯海角熱力四射的陽光下,又一季稻子散發出了成熟的芬芳,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傾身稻田,仿佛想要把超級雜交稻的模樣看清楚。從海棠灣到亞龍灣,是袁隆平科研團隊的試驗基地或示范片。袁隆平在田埂上停停走走,露水和泥水打濕了褲腳,黝黑瘦削的臉頰上充滿了執著而專注的神情,身后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雜交水稻領域里響當當的人物。袁隆平選用的第五期超級雜交稻攻關品種,也是首次亮出的“秘密核武器”—“超優千號”,他主持育成的一個超級雜交稻新品種,不僅具有超高產的潛力,還是高品質的軟米。在超級雜交稻創造平均單產突破一千公斤大關的世界紀錄后,袁隆平預估“超優千號”能夠更上一層樓。

二〇一五年五月,觀摩培訓會后不久,轉眼就到了收割季節。經來自廣東、廣西、湖南、海南等地的水稻專家現場測產驗收,分別在海棠灣基地一類田、二類田、三類田各選一個點,每個點不少于五百平方米,一類田畝產超過了第五期超級雜交稻的產量指標,直逼一千一百公斤大關。但這還不能說是達標了,還必須將一類田、二類田、三類田的畝產加在一起,算出平均畝產,這樣一算就只有九百多公斤,竟然連第四期目標也沒有達到。不過,這已在袁隆平的預料之中,畢竟這還只是第五期目標攻關的第一年。他撫摸著那顆粒飽滿的稻子,微笑著說:“畝產九百四十多公斤,這已打破海南水稻畝產的歷史最高紀錄,但還有潛力,大有潛力!”

這未免讓人心生疑竇,一個連續刷新世界紀錄的科學家,怎么會看重打破海南歷史最高紀錄?由于海南海拔低,晝夜溫差小,生長期短,雖說在加速育種繁殖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水稻增產上卻沒有太大的優勢。同一品種,如果在長江中下游等主要稻作區種植,產量還會更高。袁隆平看重的正是這個更大的增產空間,而他也早已開始布局,在全國范圍內為第五期超級雜交稻選擇了三十九個百畝示范片。

這半年里,一個在“超級稻風暴眼中的袁隆平”,卻顯得一如既往的平靜,袁隆平那雙閱人閱世已深的慧眼看似深邃無比,卻有一種罕見的純凈和堅韌,心明則眼亮,這雙眼睛從不為陰霾或浮云所迷惑,他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超優千號”在海南經專家驗收后,袁隆平和他的團隊帶著種子從三亞趕回長沙的中心試驗田里播種,而后又在遍布全國各地的示范片奔波。

從春播到秋收,袁隆平幾乎一直在路上。二〇一五年也并非風調雨順之年,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報告,是全球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年。而在這最炎熱的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袁隆平馬不停蹄地奔赴重慶山區、河南信陽、山東日照、湖南湘西等多地考察。一個農業科學家,對氣候是高度關注的,這樣極端炎熱的天氣,其實是厄爾尼諾暖流的再次發威,把太平洋中巨大的熱量轉移到大氣中,導致大規模的風暴、洪水、高溫干旱和低溫嚴寒等難以預測的災難。厄爾尼諾暴發時,受影響最大的首當其沖的便是農業,而每一片示范田都讓袁隆平牽腸掛肚。

山月不問心底事,世間自有知情人。在袁隆平奔波的這些日子里,有一個日子是不能忘記的,那就是白露前夕的九月七日。農諺道:“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齊。”而此時,那半青半黃的稻子曬著秋天的太陽,正是秋收之前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也是袁隆平最操心的時段。這天,他又走進了湘西龍山縣石羔鎮中南村。這是一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山溝,卻也是一塊特別適合水稻生長的黃金寶地,被袁隆平選為第五期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示范片。一個五十多歲叫胡昌祥的漢子,承包了示范片的種植和田間管理。那天他像往日一樣正在稻田里忙碌著,忽然聽見從田埂上傳來一陣腳步聲。他抬眼一看,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朝這邊走來。啊,袁老師!他驚喜地喊了一聲,就連泥帶水地跑了過去,想要攙扶袁老師,一看自己那泥巴糊糊的兩手,又趕緊縮了回來,還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沒什么不好意思的,袁隆平很是敬重這些農民兄弟的,只要看見了他們,他就會遠遠地把一雙大手伸向他們,就像此時,他一下就握住了胡昌祥沾滿泥巴的雙手。

一個農業科學家和一個農民,就這樣手牽著手在田埂上走過,那親熱的樣子就像兩個老農在打量莊稼的長勢,盤算自家田里又一年的收成。這時候正是水稻從抽穗到谷粒逐漸成熟的時期,這就需要及時補充營養,重在保穗、壯粒、增重、防秕,還要防倒伏和病蟲害。尤其是在安徽發生的稻頸瘟,把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上萬畝稻子給糟蹋了。袁隆平可以不理會那些是是非非,但農民的利益受損,稻子減產絕收,卻像刀子一樣扎心。這也是他走到哪里都要再三叮囑的事情,越是長勢喜人,豐收在望,越要高度防范病蟲害。胡昌祥似乎不用多叮囑,他還真是一個種田的好把式,田間管理很扎實,沒有發現病蟲害,也沒有雜草。如果每塊稻田都像這樣管理,那些蟲子再厲害,又哪有什么空子可鉆呢?他越看越興奮說:“好,好,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水稻高產,除了需要良種外,更離不開良好的田間管理和合適的生長環境啊!”這既是夸獎,更是勉勵,老胡聽在心坎上了。

兩人在稻田里轉了一圈,那咄咄逼人的太陽,逼出了他們一身透汗,人有時候還真是要出一身透汗,痛快,痛快啊!這天的中午飯,他們是蹲在田坎上吃的。直到袁隆平走后,胡昌祥忽然猛拍了一下腦袋瓜,他想起來了,這天正是袁老師八十六歲的生日啊!一個米菩薩的生日,很多農民都知道,胡昌祥也早已記在心里,怎么這天就偏偏沒有想起來呢?其實,誰又能想到,一個登上了世界水稻科學巔峰的科學家,他的生日竟然就在一個偏遠山村的稻田里不知不覺度過的,連他自己都忘記了。

白露過后,那越來越爽朗的秋天讓稻子的生長變得急切了,山風和惠,一陣一陣的稻香灌滿了山谷,眼看又到了秋收季節,農業部組織的專家驗收組又要測產驗收了。不過,這一季稻子的現場測產驗收沒有選在龍山,又一次選在了隆回縣羊古坳鄉,而結果不說是失敗,也令人多少有些失望:羊古坳鄉第五期超級雜交稻百畝示范片平均畝產突破了一千公斤,但比在溆浦第四期超級雜交稻的產量還要低。這也證明了盡管有人指責袁隆平和雜交稻“被強調的是產量”,而真正要把產量提升一點點,也是極為艱難的。此次測產驗收雖未達標,但測產驗收專家對“超優千號”都很看好,稻禾株形好,長勢均衡,高抗倒伏,穗大粒多,結實率高。這些優勢,讓專家們都對這一品種的增產潛力充滿了期待,攻克第五期超級雜交稻目標,看來為期不遠了。

在羊古坳鄉測產后不久,從云南省“超級雜交水稻個舊示范基地”傳來捷報。這是一個屢創水稻高產紀錄的基地,從二〇〇九年起就開始進行雜交稻的示范種植,并于二〇一〇年十一月正式掛牌成立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分中心”。六年來,個舊市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畝產也在不斷增加。二〇一五年,在百畝連片“超優千號”攻關中,他們率先突破了第五期攻關目標每公頃十六噸,刷新了水稻百畝連片平均畝產的世界紀錄。這個示范點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既有適合水稻生長的氣候,又有典型的“四良配套”,這也再次表明,水稻要達到超高產,良種、良法、良田、良態缺一不可。

盡管有百畝示范片達到了第五期超級雜交稻產量指標,但袁隆平此時已經不滿足于每公頃產量達到十六噸的目標了。他根據攻關的實際情況調高了產量指標:“我爭取在三年之內,在我們的試驗田達到每公頃十七噸。十七噸是我正式提出的目標,把常規育種和分子技術結合起來,高產的同時實現高效,一是成本要低,二是績效化,同時要確保米質好、品質要高。”老驥伏櫪,壯心不已。這一目標還遠遠不是他鎖定的終極目標,他對自己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充滿了信心,在九十歲后還要向每公頃十八噸(畝產一千二百公斤)攻關。他絕不是憑著一股激情在驅使自己,更不是像“大躍進”時放“衛星”,動不動就畝產幾萬斤幾十萬斤,他的信念都來自理性的科學思考。

那么,水稻還有多大的增產潛力?這個答案在沒有驗證之前只能從理論上去預測。袁隆平認為水稻每公頃達到十八噸是有可能的。根據日本植物生理學家吉田昌一的計算,水稻在熱帶的極限產量是每公頃接近十六噸,在溫帶是十八噸。如果充分利用光能,按光能利用率來計算,以盛產水稻的湘中一帶為例,每公頃可以達到二十二點五噸,那么至少還有五百公斤的潛力有待科研人員去攻關。五百公斤,已經超過了如今全球水稻平均的單產量,如果能夠開發出來,足以再養活一個地球。當然,袁隆平從來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這么多年一輪一輪地攻關,他培育出了一代勝過一代的超高產水稻種子,也造就了一代代的中青年科學家,他堅信這些年輕人將一直攻關到每公頃二十噸的目標,即便如此,這也還不是水稻王國的珠穆朗瑪峰。

這年十月九日,秋天的氣息已經越來越濃了,袁隆平穿著一件紅黑相間的方格子襯衫,又出現在鄱陽湖畔的稻田里,他幾乎一刻也沒有停下腳步,在一天時間里就跑了兩個地方,從八百里鄱陽湖的東岸跑到了西岸。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南昌市成新農場,一個是上饒市鄱陽縣饒豐鎮,都是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鄱陽湖平原,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而江西省也是中國從未間斷輸出商品糧的兩個省份之一。二〇一三年底,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成新農場正式簽約,袁隆平在該農場設立院士工作站。一個數十年來默默無聞的農場,只因袁隆平這個江西老鄉帶來的一粒種子而一舉成名,成了江西唯一、全國第四個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范工程基地。二〇一四年,該農場連片種植了“Y兩優900”等超級雜交稻品種,二〇一五年又種植了一千七百畝“超優千號”,這樣大面積的種植在全國也不多見,這與百畝示范片是不同的,可以說是大田生產了。袁隆平穿行于如同油畫一般的金色稻田里,那波瀾壯闊的感覺喚醒他青春歲月的激情,他有一種想要奔跑想要歌唱的沖動。可惜,他沒把小提琴帶在身邊,但他那風趣的比喻張口就來:“你們看看我們這超級雜交稻的長相,青棵到老,就像大家閨秀,徐娘半老但風姿猶存,能不孕育出豐滿的果實來嗎!”

就在袁隆平赴江西考察超級雜交稻的同一天,十月九日,此時那篇災難性的報道已過去了半年之久,他終于公開發表了一篇回應文章:《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在過去沉默的半年里,沒人知道他想了些什么,但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干什么。他其實不想做出什么回應,他也一直相信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謠言止于智者。他一向是寬以待人的,他甚至可以容忍別人向他本人潑臟水,但絕對不能容忍別人“向超級稻潑臟水”。他發出了一連串追問:“超級稻有什么錯啊?到底是多花了錢去做研究,還是沒做出什么成果來,還是老百姓沒有受益?”這個仁慈而寬容的藹然長者,其實沒有什么憤然,其追問的話鋒帶著解剖刀般的冷靜,其中也包括了他對自我和雜交稻、超級雜交稻的解剖。對其優缺點,他就像對自己性格中的優缺點一樣,從來不加掩飾,一直在向公眾說明“超級雜交稻從來不是十全十美,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如“近期出現的質疑也暴露了超級雜交稻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其對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他在文章中表示:“我理解社會對于我們農業科研的高期待,但農業科研和生產從來不能一蹴而就。超級雜交稻的生長和改進周期很長,起碼需要三年五年時間,即便你晚上加個大夜班也無法那么快就解決問題”,而“對于育種者而言,其目標都是培育高產高質的種子,但標準太高,像你以姚明作為身高標準,我們就算長到一米八,那還是達不到要求的,還是矮子”。對這次“減產絕收”的災難性事件,他原本沒有任何責任,但他從未推卸責任,并且一再表示要吸取教訓,而說到底,“無非就是超級雜交稻在發展過程中,有些品種不抗病,這是研究中出現的問題,不能說整個項目不對,否定整個項目”。他知道,僅憑他這樣一篇澄清事實真相的回應文章,是無法打消所有人的疑慮的。但袁隆平在澄清了事實、表明了態度之后,再也不會去理會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是是非非了,時間對于他,分分秒秒都貴比千金。

在向水稻高產的極限發起挑戰的同時,袁隆平還有一個神奇目標,那也是一道有可能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難題—海水稻(耐鹽堿的水稻)。為應對糧食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開發鹽堿地、利用海水灌溉種植成了世界各國專家探索的方向,但在研究上一直苦于難以突破。而多年前湛江有個陳日勝,在海灘鹽堿地上種海水稻。陳日勝一九八六年畢業于湛江農業專科學校,那年他和老師羅文列教授一起在海灘上普查紅樹林資源時,在蘆葦蕩中發現了一株看似蘆葦卻又像稻禾一樣結穗的植物,差不多有一人來高。經羅教授察看,認為這是一種可以抵抗海水鹽堿性的野生水稻,于是叮囑陳日勝將種子收集保存下來育種,有可能培育出一種能在鹽堿地上種植的水稻。陳日勝把這當作“一份特殊的作業”,也由此陷入了一種“特殊的命運”。他收集了五百多粒種子,從一九八七年開始年復一年地播種、選種。這種海水稻有著天然抗蟲、不需施肥等優勢,但既不抗倒伏,收割也很困難,畝產僅一百來斤。陳日勝一直在提高單產上下功夫,到二〇一四年終于將畝產增至了三百斤,但還是太低了。那“一份特殊的作業”,陳日勝埋頭做了三十年,卻遲遲交不了“卷”。這也難為他了,他做的就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有人把它稱之為“一個種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難,太難了!

幸運的是,這一“特異的水稻種質資源”引起了袁隆平的關注,并于二〇一四年十月派人到湛江海水稻發源地考察、采樣,隨后他便做出了又一個重大抉擇:攻克海水稻難以大面積推廣利用的難關。如果能培育出可以在鹽堿地上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雜交稻,那又將是一粒改變中國和世界的種子。在我國劃定的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之外,還有遼闊的荒漠和不適合于耕種的鹽堿地,其中鹽堿地的總面積約為十五億畝,約有兩億畝具備種植海水稻的潛力。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約為四億五千萬畝,居世界第二位,總產量兩億零四百萬噸,居世界第一位,單產四百二十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點六倍。盡管袁隆平一直在推高單產量,但提高產量的難度越來越大,目前國內普遍的水稻畝產在四百五十公斤左右。若能大面積推廣種植海水稻,我國的水稻面積將在現有基礎上擴展近一半,哪怕保守估計,按畝產兩百至三百公斤計算,也可增產糧食五百億公斤,又能多養活兩億人。

猜你喜歡
水稻
水稻和菊花
幼兒100(2023年39期)2023-10-23 11:36:32
什么是海水稻
機插秧育苗專用肥——機插水稻育苗基質
有了這種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鹽了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軍事文摘(2021年22期)2021-11-26 00:43:51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40
中國“水稻之父”的別樣人生
金橋(2021年7期)2021-07-22 01:55:38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10
一季水稻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2
水稻花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资源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日本黄色a视频| 日韩123欧美字幕|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91| 在线国产毛片|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婷| 无码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日韩麻豆小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黄色a一级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AⅤ|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亚洲婷婷六月| 人与鲁专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日本三区视频| 亚洲免费播放|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成人一区| AV熟女乱|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91| 91亚洲视频下载| 亚洲精品黄|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午夜激情婷婷|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成年人片|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少妇精品网站| 欧美成人区| 在线色国产|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538精品在线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青青草视频|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美女啪啪无遮挡| 国产精品黄色片|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美女啪啪无遮挡|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