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婧潔,王 威,陳 鵬
(長安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當前,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迫切需求大量新型工科科技人才。為了培養一大批可以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國家大力推動高等學校工程教育改革。
通信類課程是面向通信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以及部分計算機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當前實現戰略性新興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專業類課程,因此,建設基于“新工科”,面向行業特色,以“互聯網+”等數字化模式為特點的通信類課程,實現通信類課程教學改革,是應對新經濟挑戰,服務國家戰略、滿足產業需求和面向未來發展的高校人才培養改革新模式[1-2]。
本文針對公路交通背景下的高校通信類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數字化模式下的“新工科”教學改革方法。通過將課程內容與公路交通行業特色相融合,建設面向公路交通人才培養的通信類專業課程,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理論為基礎,以公路交通行業為特色的綜合性教學,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強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實現新時代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目標。
通信類課程通常理論性較強,理論與實踐聯系較緊密。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僅采用教師課堂授課的方式,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不高,容易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足。與此同時,在“新工科”建設下,高校教育應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因此在傳統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應加深專業理論課與行業特色背景之間的結合,在通信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結合行業特色進行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討論,提高學生對復雜工程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出優秀的工程科技人才[3-5]。
本文首先以公路交通為行業背景,通過分析當前高等教育中通信類課程的教學現狀,討論并總結目前通信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通信類課程基本均以課堂教學為主,講授內容多為專業理論知識,配合少量實驗或課程設計等實踐類課程,各個高校之間相似性很高,未體現出高校的行業特色,實踐題目的設置也多未涉及實際的工程問題,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僅以掌握理論知識為主,對理論聯系實際和對行業特色的理解與掌握不夠深入。因此,需要將高校行業特色融入通信類課程的教學活動中,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掌握該專業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可應對新經濟挑戰,服務國家戰略、滿足產業需求和面向未來發展的高科技人才。
通信類課程通常理論難度較大,對數學的要求較高,課程中的重難點任務較多,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但是當前的通信類課程教學方法多以教師為主體,僅進行課堂講解,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尤其對于一些基礎知識有些薄弱的學生,其無法僅通過課堂掌握重難點知識,教學效果一般。因此,應當針對通信類專業課程的特點,結合“互聯網+”等多種現代教學方式和行業背景特色,綜合開展數字化和面向實踐工程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通信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
當前高校通信類專業課程的教學仍以課上教育為主,學生的課下練習僅包括少量作業和實驗,無法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仍然有限。并且學生的預習和復習僅能通過課本進行,不能較好地通過課下學習輔助課堂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僅通過少量課下作業與實驗,無法幫助學生將通信專業理論應用于解決實際行業特色問題中,對于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在通信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需要做好課上課下的教學關聯,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掌握能力。
通信類課程是由一系列通信專業課程組成的課程系統,包括基礎的“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以及進階的“移動通信”等課程。各課程之間存在相應的關聯性,因此在通信類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本門課程的相關知識,也需要讓學生理解各通信類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將各門專業課程融會貫通,使得學生對通信類課程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只停留在各課程的表面。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使得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更系統和全面的認知。
當前的通信類課程實踐教學往往采用實驗驗證的方式展開,學生僅需要通過軟件仿真驗證所學的各種方法即可完成實踐任務。然而通信類課程是一系列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體系,并且針對行業背景特色,通信類專業課程可用于解決大量行業中存在的復雜工程問題。因此應當針對通信類課程體系,面向行業背景特色,開展數字化和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系列知識分析、解決行業中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水平。
當前通信類課程的考核方式仍以期末考試為主,且考試題目類型較為傳統,僅包括理論性的題目,而綜合性的實踐分析類題目較少。考試成績也多以卷面成績為主,無法完全判定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專業知識的熟練運用能力。并且僅采用期末考試的方式,減少了對學生在平時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
因此需要針對通信類課程的特點,增加一些以問題分析與實踐為背景的考核模式,加強平時考核,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目前通信類課程存在課程教學中的行業特色不明顯、課程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課上課下的關聯性較少、課程教學的系統性有待提高、課程實踐模式需要改善和課程考核方式較為單一等問題。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建設面向公路交通行業的通信類課程,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培養出面向交通行業背景,可以應對新經濟挑戰,服務國家戰略、滿足產業需求和面向未來發展的通信技術人才。
針對當前通信類課程相似性強的問題,本文建立一個以公路交通為背景的通信類課程建設方案,如圖1 所示。

圖1 公路交通背景下的通信類課程建設
在通信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通過融入公路交通行業背景介紹、公路交通領域中的通信技術應用、公路交通背景下的通信工程問題介紹以及公路交通中的通信工程實踐應用,實現面向公路交通行業特色的通信類課程教學改革。通過上述教學過程,使得學生既能加深對通信基本知識的掌握,也能了解到行業的應用前景,增強學生對公路交通中通信技術發展的認識。在理論講授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完成公路交通背景下的通信實踐仿真,加強學生針對公路交通工程問題的綜合實踐應用能力,有助于培養面向公路交通領域的通信技術人才。
為了提高通信類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提出結合公路交通特色進行通信類課程數字化綜合教學模式改革,建設①基于“互聯網+”和公路交通特色的通信專業智慧課堂;②基于虛擬仿真和公路交通特色的通信專業綜合實踐仿真,形成一套數字化的綜合教學系統,將理論教學生動化,幫助學生更形象地了解通信類課程在公路交通行業中的應用。通過綜合課程數字化教學,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前預習和綜合復習,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強教學效果。
通信類課程是由一系列專業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因此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了解各個通信課程之間的關系,開展系統性教學,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各門課程之間的先修與輔助關系,同時幫助學生將各門課程融會貫通,使得學生對通信類課程知識的掌握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還要提升學生對通信專業知識的綜合掌握能力,使得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更系統和全面的認知。通過結合公路交通行業特色,提高學生在面對復雜的公路交通工程實踐問題時的系統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高校應針對公路交通行業特色,開展在公路交通背景下的通信專業課程綜合實踐。包括開展通信專業工程應用講座,開放各類通信專業數字化資源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線上的數字化資源和專業知識,進行針對復雜工程問題的調查、分析,通過結合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獲得解決相關工程問題的設計方案,提高學生對具體公路交通工程問題的綜合分析和實踐能力。
傳統的課程考核通常以期末考試的卷面考核為主,而僅根據卷面成績無法完全判定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因此高校可建立綜合課程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試、平時作業、工程問題分析考核、系統方案設計考核、綜合系統實踐等,建立以公路交通工程實踐為背景,以問題分析與設計為方法的綜合性考核模式,從而更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知和了解。
本文針對公路交通特色背景下的通信類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數字化教學模式,進行“新工科”教學模式改革。通過將通信類課程的理論內容與公路交通行業特色背景相融合,建設綜合性通信類課程,做到以公路交通行業為特色,以學生為中心,以理論為基礎,以數字化教學為方法的綜合性教學,提高學生對公路交通特色下通信專業理論知識和工程應用能力的掌握,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復雜公路交通工程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從而實現新時代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