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 本刊編輯部
策劃 | 本刊編輯部
什么是“兒童友好”?
“兒童友好就是對兒童好。關鍵在于判斷標準,是兒童覺得對自己好,還是大人想當然地認為—你們需要這些。”
這是公益人李光敏的回答。
2014年,丁勇和伙伴們在廈門發起了“鳥巢計劃”,為城中村的孩子提供“鳥巢圖書館”(迷你圖書館),開始在全國推動“微型公益圖書館”公益項目。他說,是好事,就要堅持下去。
在重慶金佛山深處的蓮花村,那里有一個兒童學習的場所,孩子們叫它“好玩的家”。在那里,學習呈現出和學校完全不一樣的面貌。比如,他們為了研究一片樹葉上的蟲洞,找到一只毛蟲,并挖掘出毛蟲為了生存,在天敵面前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類似這樣的行動還有很多。大到“兒童友好社會”在互聯網平臺形成公共話題,小到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裝上了安全舒適的兒童座椅。
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兒童友好城市、兒童友好社會、兒童友好家庭……整個社會從不同維度行動起來,致力于保障和保護兒童權利。
“兒童友好”應該是禁止一切形式的暴力,依照兒童最佳利益原則照顧和保護兒童,尊重并鼓勵兒童表達與參與。
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去看見,去行動,總會有改變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