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菁英在線云端學術交流活動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申琳琳,陳 敏,張玉琳,趙 蕾,霍佳麗,江 鵬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重慶 400038)
媒體融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浦爾教授提出,是指各種媒介結合呈現多功能一體化趨勢,媒體融合發展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1-2]。在搭載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沖擊下,其為期刊發展提供了一條新途徑。傳統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不是形式上的簡單合并或疊加,而是兩者在內容、形式、平臺諸多方面的互相融通,進而通過學術生態圈的閉環形成一體化的傳播體系[3-4]。
近年來,《中華消化外科雜志》(以下簡稱消外期刊)以“學術引領”為核心,依托互聯網技術,發揮刊媒融合優勢與特點,創新性打造中華消化外科菁英薈學術生態圈,現將相關經驗進行分享,旨在為我國醫學期刊建設與發展提供新思路。
消外期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國內唯一涵蓋消化外科各領域的高水平專業期刊,入選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消化病學)T1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Q1區、《世界期刊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2)》;為全國百強報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 <核心庫>)、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Scopus數據庫等19個國內外著名檢索系統收錄。2016—2021年,連續6年榮獲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根據2022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消外期刊核心影響因子為2.579,在普通外科學、胸外科學、心血管外科學類期刊中排名第一。
學術生態是由學術共同體打造的追求學術的環境,體現了學術發展是一個有機的創生過程。學術生態圈特指在生態學思維的指導下,學術活動的各個利益相關者通過合作形成共同的學術閉環[5-6]。學術期刊作為科技信息交流的主要傳播載體,在學術傳播與共享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7-8]。
為了搭建優秀的消化外科領域中青年人才平臺、促進學術交流、發現和培養學術人才、構建學術專家梯隊,在總編輯董家鴻院士的指導下,在編委會的大力支持下,消外期刊于2016年11月在重慶隆重成立了第一屆中華消化外科菁英薈,并于2021年7月成立了第二屆。菁英薈的宗旨是搭建培養優秀中青年人才的平臺,助力消外期刊穩步前進,推進中國消化外科事業發展,核心精神為求實創新、知行合一。菁英薈受《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編委會指導和管理,實行學組制。目前下設10個學組,分為食管外科、胃腸外科、結直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肝臟外科、膽道外科、胰腺外科、移植外科、內鏡外科、傳媒與教育學組,共計220名委員。各學組由1名組長,1~2名副組長,20余名組員組成。菁英薈成員都是能夠承擔一定的編審任務、熱心期刊工作、能夠積極參與菁英薈各項活動的中青年消化外科專家。研究任務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①菁英薈成員牽頭,開展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工作;②在《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發表研究成果;③依托《中華消化外科雜志》品牌會議高效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組活動;④撰寫科研文章,向《中華消化外科雜志》投送重點選題相關的學術文章。
為了充分展示菁英薈成員的學術風采,期刊從2016年開始陸續開設“菁英論壇”“論著.菁英薈研究報告”“專家論壇.熱點對話”等欄目,報道菁英薈成員的學術思想和科研成果,旨在充分展示期刊人才梯隊中不同階段外科醫師的思維活力與創新觀點。截至2022年底,共刊發菁英論壇文章84篇,多中心論著7篇。由于長久持續的學術輸出,所以期刊“菁英”系列欄目獲得了豐厚的學術榮譽,刊發的文章多次榮獲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領跑者F5000提名,并入選中華醫學科技論文TOP100[9-10]。除了踴躍向“菁英”系列欄目撰稿外,菁英薈成員也通過各類學術活動宣傳雜志,積極為雜志其他欄目組稿邀稿[11-12]。目前,該學術團隊已成為刊物最活躍的學術人才梯隊。
2.3.1 搭建新媒體傳播渠道,全方位宣傳學術成果
①消外期刊官網開設專欄,提供文章下載服務[13];②開設消外期刊官方微信公眾號,每天分類推送文章全文[14];③結合消化外科專業的“手術”特色,在部分欄目中選取特色文章配二維碼展示手術視頻以及作者團隊的相關學術成果,提供增強出版服務[15];④開通消外期刊抖音官方藍V號(專業認證號),由菁英薈學組成員結合專業特色開展醫學知識科普講座[16]。
2.3.2 組織特色學術會議,精準傳播學術成果
2020年,消外期刊以菁英薈成員為主體搭建云端學術交流平臺,傾力打造“消化外科云學院——菁英在線”(以下簡稱菁英在線)線上學術活動。該項目由《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主辦,匯聚菁英薈青年專家力量,發揮編委會引領作用,旨在推動我國消化外科手術操作規范化和標準化,提高臨床中青年醫師圍術期管理質量,為全國消化外科同道搭建一個良好的學術交流互動平臺。截至2022年底,菁英在線已開辦3季合計27場活動,包含81場學術報告,講授內容以期刊的菁英系列欄目文章為主,涵蓋肝、膽、胰、胃、腸等全消化道,累計邀請專家135人次,線上參會人數近12萬人,覆蓋全國500余家基層醫療機構。該系列活動學術議題新銳前沿,形式活潑新穎,云端交流氛圍濃厚,多次獲得行業協會的表彰,并于2021、2022年連續2年入選中國科協全國學會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計劃。目前,該活動已成為期刊的一項特色學術活動,在中青年消化外科醫師中收獲良好口碑[17]。
紙媒期刊的作者與讀者作為菁英在線項目的講者與聽眾,通過不同的平臺、身份、表現形式完成了學術經驗分享。紙媒文章既可以拓展閱讀、提升參考和引用價值,又有直觀的講解和視頻展示相輔,形成了立體化、全方位的傳播體系。同時,基于共同的學術愿景,圍繞消化外科新理論和新技術形成了中華消化外科菁英薈學術生態圈。該生態圈強化了學術創新驅動力,以傳統紙媒搭載互聯網技術提升學術傳播速度,擴大了學術輸出深度與廣度,進一步完善了學術創新生態、激發了專家創造活力、吸引了科研成果在中國期刊發表,最終提高了國內消化外科專家的國際影響力。
在我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學術期刊應抓住政策紅利,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升期刊的影響力。刊媒融合出版共建學術生態圈將雜志系列宣傳平臺和專家學術資源相結合,充分發揮媒體屬性功能,助力一流論文的產出與傳播,對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