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妍,唐梅華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地質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它們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礦產資源的總價值在2019 年達到了23.4萬億美元,占全球GDP 的約30%。這些礦產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鋁、金、銀等,它們在工業生產、電力供應、交通運輸、建筑建設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地質礦產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40 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30%,這將對礦產資源勘查活動產生更大的需求。然而,地質礦產資源勘查活動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2016 年,美國礦產勘查活動導致的土地破壞面積達到了約1.2 億英畝,這相當于美國的總面積的約3.2%。同時,礦產勘查活動也可能導致水源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因此,如何在地質礦產資源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實現兩者的協調發展,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1.1.1 滿足資源需求
地質礦產資源作為工業社會的支柱,被人們廣泛應用于能源、建筑、制造等領域,滿足了人們對各類資源的需求。協調開發這些資源至關重要,因為它們不僅為人們提供原材料,還支撐了全球供應鏈的持續運轉。資源的穩定供應是維持國家和全球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因素。通過合理的資源管理,我們可以確保未來代際間的資源可持續傳承,維護世界的供需平衡[1]。
1.1.2 促進經濟發展
礦產勘查與采礦活動不僅提供了就業機會,還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稅收來源。這不僅刺激了地方和國家的經濟增長,還有助于減少失業率和改善生活質量。此外,通過礦產資源的開發,各級政府獲得資金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醫療和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為社會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1.1.3 實現科技創新
地質礦產勘查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之一。為了更有效地勘查礦產資源,科學家和工程師不斷開發和改進技術,包括遙感技術、地質信息系統、地球物理探測等。這些創新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勘查效率,還為其他領域的科研和技術發展提供了參考。同時,礦產資源的開發也鼓勵了科研機構和企業進行科研投入,推動了科學和技術的進步。科技創新不僅有助于資源開發的可持續性,還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競爭力[2]。
1.2.1 生態技術創新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態技術也在不斷創新。例如,水資源回收技術可以有效地利用采礦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通過先進的處理技術將其轉化為可再利用的水資源,從而減少對地下水資源的開采。此外,礦渣再利用技術可以將采礦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如水泥、磚塊等,這不僅可以減少廢棄物的處理問題,還可以節約資源。這些生態技術創新為地質礦產勘查提供了更為環保的解決方案,有助于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1.2.2 綠色采礦實踐
一些國家和企業已經開始實施綠色采礦實踐,通過最佳實踐和生態恢復來保護生態系統。例如,加拿大的Sudbury 金屬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公司采用了一種名為“零排放”的采礦模式,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實現了礦石開采過程中的廢水、廢渣等污染物的零排放。同時,該公司還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礦山生態恢復工作,通過植樹造林、草地恢復等方式,改善了周邊的生態環境。《聯合國全球契約》是一個全球性的、旨在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性倡議。其中,關于礦業的規定要求礦業企業在其業務活動中遵循人權、勞工權利、環境保護和反腐敗等原則,以實現可持續的礦業發展。此外,歐盟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規,如《歐洲綠色協議》《循環經濟行動計劃》等,推動礦業的綠色發展[3]。
1.2.3 法規和政策支持
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強法規和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有助于協調地質礦產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各國政府也在積極推動綠色礦業的發展。例如,我國在《礦產資源法》中明確規定,礦產資源開發應當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科學開采和綜合利用。同時,我國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關于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意見》等,鼓勵和支持礦山企業實施綠色礦山建設,推動礦業的綠色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這導致了對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發。然而,這種開發往往與生態保護的原則相沖突。采礦活動可能導致土地破壞、水資源污染和森林破壞,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例如,礦山開采往往會破壞土壤結構,導致土地貧瘠,影響農業生產。同時,采礦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等污染物可能會污染地下水和河流,對人類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此外,采礦活動還可能導致森林破壞,影響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平衡。因此,如何在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之間實現平衡,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4]。
地質礦產勘查是資源開發的第一步,但這一階段的活動本身也存在環境風險。探礦工程可能導致土地破壞、水資源污染和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喪失。例如,礦產勘查過程中可能需要進行大量的鉆探、爆破等活動,這些活動可能引發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對周邊環境造成破壞。同時,勘查活動產生的廢水、廢渣等污染物可能會污染地下水和河流,影響人類和生態環境。此外,勘查活動還可能導致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的喪失,影響生物多樣性。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勘查活動的環境風險,防止其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長期的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采礦導致的土地變化、水污染和森林破壞可能會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礦山開采過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剝離,導致土壤侵蝕和水源枯竭。同時,采礦活動產生的廢水、廢渣等污染物可能會污染地下水和河流,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此外,森林破壞會導致生物棲息地喪失,影響生物多樣性。這些破壞不僅影響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還可能損害當地社區的生計和文化傳承[5]。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重,資源開發的環境影響成為一個更加緊迫的問題。高碳排放、資源浪費和生態系統破壞都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地質礦產勘查與采礦活動需要更加積極地采取措施來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推動可持續性發展。例如,可以通過采用更環保的技術和設備,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通過實施生態恢復工程,改善礦區環境,促進生態平衡的恢復。
制定綜合規劃是協調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至關重要的措施。這種規劃應該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資源開發需求、生態環境容量、社會利益和文化傳承等。通過廣泛征求各方的意見和建議,規劃過程可以更全面地考慮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從而制定更具可持續性和綜合性的規劃方案。這種規劃不僅有助于明確定義哪些地區適合資源開發,哪些需要生態環境保護,還有助于確立如何降低資源開發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通過這種規劃,我們可以更好地平衡資源需求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確保可持續的發展。
科技創新在協調地質礦產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減少勘查和采礦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例如,遙感技術、地質信息系統和無人機技術的使用可以實現更為精確和高效的礦產資源識別,從而降低不必要的礦產勘查工程的規模。這不僅減少了環境破壞,還提高了勘查的成本效益。此外,推動綠色采礦技術和循環經濟原則的應用有助于減少資源的浪費,減輕環境損害,并最終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政府和企業應積極鼓勵科研機構進行環保技術研究,投資和支持綠色采礦技術的發展,以推動綠色礦產開發,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沖擊,并提高礦業可持續性。科技創新不僅有助于改進資源開發方法,還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的路徑[6]。
強化監管是確保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措施。監管部門應該積極履行監督和執法職責,確保勘查和采礦活動嚴格遵守環保法規和標準。強化監管的重要性在于確保資源開發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進行,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損害和社會沖突。強有力的執法機制對企業產生威懾作用。企業必須清楚了解,不遵守法規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后果,包括罰款、停工命令和許可證吊銷等。這些處罰措施迫使企業更加謹慎,采取預防性措施來避免違法行為,從而減少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監管機構還應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溝通渠道,與各利益相關者保持緊密聯系。這包括與企業、社區、科研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定期對話。通過開放的對話渠道,監管機構可以更好地了解各方的需求和擔憂,及時處理問題,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確保資源開發活動不僅符合法規,還得到公眾的認可和支持。
社會治理是協調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基礎。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和社區應該共同參與決策和實施過程。公眾的意見和關切應該得到充分考慮,建立透明、負責任的決策機制。企業在資源開發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他們應該積極與當地社區合作,提供就業機會和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通過采取社會責任項目,企業可以贏得社區的支持,減少潛在的社會沖突。
在采礦活動中,建立生態恢復和補償機制至關重要,它有助于緩解采礦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并確保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一旦資源開發項目完成,必須立即采取行動來修復受損的生態系統。這包括重新種植植被、修復土壤、恢復濕地、清理受污染的水體等。這些生態恢復工程有助于恢復當地生態平衡,重建棲息地,促進生物多樣性,以及改善土地和水資源的質量。這些工程不僅對環境有益,還可以提供就業機會,為當地社區帶來經濟和社會福祉。為了彌補資源開發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以建立生態補償基金。這個基金通常由礦產公司貢獻資金,用于保護其他生態系統,特別是那些受到威脅或受損的生態系統。這種基金的建立可以實現資源開發的“凈中性”,確保任何環境損失都得到有效的補償。生態補償基金的使用應受到透明的監管和審計,以確保其資金被用于有效的環保項目。生態恢復和補償不僅需要在資源開發結束后實施,還需要進行長期的監測和管理。這有助于確保恢復工程的效果,以及生態補償基金的有效使用。通過定期的生態監測,可以識別任何不良趨勢或環境問題,及時采取糾正措施。
總之,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今天,實現地質礦產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這需要我們制定綜合的規劃策略,推動科技創新,加強監管力度,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并建立完善的生態恢復和補償機制。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可以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從而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規,引導和監督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活動。企業需要承擔社會責任,采用環保技術和方法進行資源開發,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科研機構需要進行創新研究,發展更高效、環保的資源勘查和開采技術。社會各界也需要提高環保意識,參與環保活動,共同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資源的可持續開發,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沖擊,為我們的后代留下一個綠色、健康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