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周 吳 鑫 員冬玲
高校公用房產資源優化配置的路徑探索——以某省某高校為例
代建周 吳 鑫 員冬玲
[齊魯工業大學]
隨著高教事業的迅速發展,高校公用房產資源供需矛盾也越發突出,原有的分配方式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下高校公用房管理的需要。某省某高校針對公用房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在公用房產資源優化配置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為教學科研工作開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高校公用房;優化配置;有償使用
高校房產資源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教學科研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1]長期以來,在高校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是,無論是高校教學需要,還是辦公、實驗室需要,一直是高校房產管理部門由行政手段無償配備給各個院系和各單位使用。[2]高校公用房產資源的分配按需所取,沒有一定的分配標準,這樣就容易造成“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產生潛在的資源分配不公、管理混亂、只進不出等問題。[3]公用房資源不能合理流動,公用房的使用效率不高。在學校持續快速發展、校園布局調整的階段,公用房乃至其他物質資源,不夠用是“絕對的”。[4]在這種狀況下,常規的分配方式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高校高速發展的需要,高校房產管理部門如何通過有效的手段對公用房產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對推進高校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某省某高校(以下簡稱“此高校”)2020年以前采用按需分配和無償使用的公房管理制度。各學院有用房需求時向學校提交用房申請,但出現學科調整、師生規模減少等情況的時候,學院也不會主動將多余用房交回學校,致使學院公用房使用出現了混亂狀況。此外公用房分配給學院后,學院再將公用房無償分配到下屬的相關部門和個人使用,房產資源一旦分配到實際使用者后就成了使用者的私有物,長期占用,甚至閑置不用的情況不斷出現,造成公用房的使用效率偏低。在公用房的管理方面,學校和學院都失去了對已分配的公用房的實際調配權。此高校是2017年5月由大學和研究院科教融合整合組建而成,教職工和學生分布在多個校區,不同校區的公用房由于所在校區位置和房屋狀態的不同使用效率存在較大差別。有的校區大量公用房閑置而無學院問津,而有的校區公用房相對緊張。但是,各個學院卻依然向房產管理部門不斷提出用房需求,用房需要極不均衡。
公用房按需分配和無償使用的模式最終造成學校公用房資源分配不均,不同校區使用不均衡、公用房整體使用效率低的狀況。房產管理部門逐漸失去了對公用房的實際調配權,公用房流動性不斷變差,每當學校引進人才或學科調整時,各單位間公用房調配非常困難,房產管理部門在公用房調整工作上阻力很大,影響了學校的可持續行發展,亟需對房產管理工作進行改革。
公用房資源的無償使用容易導致公用房用房需求的盲目膨脹和分配不均。近幾年,由于學校各項事業迅猛發展,公共用房的使用急速增長,公用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5]2020年后,此高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將公用房的分配方式由單一的行政配置轉變為行政配置與市場配置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定額配置、定額外有償使用、階梯收費等一系列的措施逐步建立起公用房動態調節機制,通過經濟杠桿作用使公用房得到合理流動,促進公用房資源的優化配置。
2017年校院整合組建后,此高校公用房資源有了較大增加,但校區分布比較分散。同樣的分配和收費標準下,不同校區的公用房由于校區所在位置和房屋狀態的不同使用效率存在較大差別,主校區公用房供需矛盾最為突出,部分校區公用房則大量閑置而無學院問津。為此,此高校房產管理部門在公用房定額配置方面不同校區設置不同的配置標準,在定額外公用房收費方面不同校區設置不同的收費系數,引導學院將公用房的使用需求分散在不同的校區,最大可能地滿足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此高校房產管理部門每年開展全校房產清查工作,督促各部門、單位(學院)完成本部門、單位的公用房清查、房產數據系統維護、公用房使用權確認等工作。通過房產清查,各部門、單位都提高了對房產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學院逐步明晰了名下公用房情況。通過房產清查工作,房產管理部門全面摸清了學校房產家底,為下一步的房產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1.根據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和校區功能定位,不斷修訂完善房產管理制度,堅持“分類管理、定額配置、動態調整、有償使用”的原則。有償使用不是目的,只有設計科學合理的繳費標準,使多占房者繳不起費,養不起房,才能發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6]為使分配標準更加合理有效,房產管理部門與學校各部門、單位,特別是教學科研單位、教輔單位積極溝通,聽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公房配置標準,完善分配方案,探索公用房資源優化配置機理。
2.根據配置標準分別核算教學科研單位的辦公、教學實驗、科研用房定額面積。為了優先保障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事業發展的需要。教學科研單位定額內的辦公和教學實驗用房不收費,超過定額的公用房全部按科研用房收費,實行有償使用。科研用房收費實行階梯式收費形式,當學院的科研用房面積超過科研用房定額面積的時候,超額部分按市場價收取使用費,定額內的科研用房面積按市場價一半收費。除教學科研單位外的其他行政部門辦公用房全部按定額標準配置,不得超標配置。
3.為了引導學院充分利用除主校區之外的其他各校區公房資源,首先為跨校區辦公和教學的學院增設分校區辦公和教學用房基數,提高學院在其他校區的配置標準。另外在科研用房收費方面,不同校區設置不同的科研用房收費系數,不同校區收費標準也不同,多方引導促進校區公用房資源的均衡使用。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做優升級公用房管理系統平臺,修訂現有工作流程,促進公用房管理流程化和規范化。公用房的信息維護、使用變更,用房申請、用房分配,公用房收費核算,收費確認等等全部在房產系統完成,可滿足全周期流程管理需求,實現公用房資源精細化管理,管理信息處理更加及時、準確,房產管理部門的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學院作為公用房的二級管理單位,對配置的公用房具有使用和內部調配的權利,也是公用房安全保障,管理維護的責任主體,因此將其中的房產使用管理納入績效考核。根據科研產出情況等對學院科研用房使用效益進行考核,根據房產清查結果和日常管理情況對學院公用房管理情況進行評價。綜合績效考核評價成績,用收取的部分公用房使用費對學院的公用房管理工作予以激勵,不斷強化學院的公用房管理意識,提高其公用房管理水平。
近三年,該高校房產管理部門將行政配置與市場配置相結合,通過定額配置、有償使用、校區政策傾斜等一系列的優化配置措施,逐步建立起公用房動態調節機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各部門、單位的公用房管理意識得到了提升,特別是學院認識到房產管理的重要性,對其使用管理的公用房的信息維護更加及時和準確,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房產管理部門通過信息平臺的優化升級,對學校公用房的使用和管理情況掌握更加全面、準確、及時,學校公用房管理流程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二)學院公用房的使用成本意識得到強化,學院領導從排斥到接受再到認可,各學院內部也逐步采用有償使用機制。部分教師出國、離職、退休后仍不交房的情況逐漸減少,部分教師主動向學院交回閑置或使用效率不高的公用房,學院有了內部可調配的公用房資源,當學院出現新增的用房需求時,學院首先考慮自行內部調配解決,實在不足的再向學校提交申請。此外加上學校制定的績效考核和部分返還等正向激勵措施,學院科研產出有所提升,公用房的使用效益和效率都得到提高。
(三)學院在有用房需求時按正規流程進行申請,等、靠、要的現象逐漸減少,部分學院主動退回閑置的公用房,學校房產管理部門再根據當前的用房情況將交還的公用房進行二次分配,促進了房產資源公平配置。此外考慮到不同校區的用房成本,學院的用房需求不再局限于主校區,用房需要更加理性和合理。在學校考慮整體發展規劃,對學科校區整體布局進行調整時不再阻力重重,不同校區的公用房資源使用越來越均衡。此高校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學校公用房真正實現了動態調整,公用房資源配置不斷得到優化,使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1]張耀輝. 高校房產管理問題及解決措施[J]. 經營與管理, 2018(10): 158-160.
[2]袁群峰. 高校房產管理問題與對策探索[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8, 17(20): 244-245.
[3]賀振航. 基于有償使用制度下的高校公房資源配置優化路徑研究[J]. 科學時代, 2014(06): 62-63.
[4]許鴻雁. 高校公用房管理模式的優化對策探析[J]. 統計與管理, 2015(02): 112-113.
[5]李二鵬. 高校公用房產資源優化配置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7.
[6]苑建勛,鄭寶金. 高校公用房有償使用“六步改革法”探索—以南開大學公用房改革為例[J]. 高校后勤研究, 2021(12): 42-45.
(責任編輯:楊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