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佳琪 宋揚 張洪政 喬英云
(1.南通中遠海運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啟東中遠海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2.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化工學院)
旋流分離器因內部無轉動部件、構造簡單、操作便利、處理量大、緊湊高效、體積小等優點成為目前海上油田FPSO 含油污水處理的關鍵設備之一[1-2]。我國對液—液旋流分離技術的探討起步較晚,在理論分析和現場使用方面與國外相比均存在較大差距,油水旋流分離器的分離性能的提高仍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各國開展了數次旋流器專題會議,旨在討論旋流分離器最新研究進展[3-4]。此外,許多研究學者采用控制變量法,從能耗原理及節能方面展開實驗,探究旋流器結構尺寸與分離性能的關系[5]。2013 年,H VAN Wingaarden 等[6]設計出混流式水力旋流器,并為增加旋流器動力,增設渦流元件,可降低壓力損失及能耗;2018 年,劉合等人[7]研制了軸向螺旋導流式水力旋流器、內錐水力旋流器及多級串聯水力旋流器等分離裝置,模擬優化旋流器結構,以提高油水分離效果。在實際應用中,錦州25-1 油田針對污水處理工藝優化設計,最終選擇了旋流+氣浮+過濾的組合處理流程,旋流器處理后水中含油質量濃度低于100 mg/L[8-9]。理論上雖然海上油田可借用陸地污水處理方式,但仍需結合油田實際環境,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
含油污水主要指開采過程中的采出水、洗井水等,污水所含雜質類型、處理量、凈化要求、環境差異等決定了處理流程。目前海上油田FPSO 污水處理技術包含生物法、物理化學法、化學法、物理法,其目的均是除去水中的油、懸浮固體和膠體、溶解物質,使之達到外排或回注地層的要求[10]。海上油田FPSO 污水處理流程見圖1,主要包含沉降艙、聚結器、旋流分離器、撇油罐、浮選裝置、過濾器等設備。
不同海上油田生產平臺的污水處理流程見表1,可見旋流分離在FPSO 上應用廣泛。

表1 不同海上油田生產平臺的污水處理流程Tab.1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of production platform for different offshore oilfield
巴西某油田采出液經過高壓分離器、自由水沉降分離、閃蒸分離、預處理分離器、電脫水等裝置進行油、氣、水三相分離。巴西某油田FPSO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見圖2。分離后的含油污水最大產量約2.4×104m3/d,污水中油濃度高于1 000 mg/L,總懸浮物(TSS)濃度最高可達50 mg/L。根據該海域環境,要求污水排海標準為日最大排放含油濃度小于或等于42 mg/L,月平均排放含油濃度小于或等于29 mg/L,回注水還應達到粗顆粒固體、總懸浮物、含氧量等標準的要求,避免堵塞地層。根據采出水特性及排放標準,設計四級分離采出水工藝,采出水經撇油罐、旋流器、浮選裝置、過濾器等設備凈化后的合格水直接排海或回注。

圖2 巴西某油田FPSO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Fig.2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of FPSO in a Brazilian oilfield
具體流程如下:
1)一級分離。油水分離模塊分離出的含油污水經泵送至撇油罐,將水中的浮油、細顆粒固體、輕烴除去。撇油罐為三相分離器,處理能力約為1 100 m3/h,經處理后污水中含有約650~1 000 mg/L分散油和220 mg/L 溶解油。
2)二級分離。分離后的污水流進旋流器,在離心力作用下進一步分離油、水。每臺旋流器處理量為50~573 m3/h,旋流分離后,將污水含油濃度降低至40~100 mg/L。并考慮污水中存在砂,在油水分離的同時,重質砂會匯聚于旋流器底流口,造成堵塞,為此增設反沖洗功能,反沖洗水量為50 m3/h。
3)三級分離。旋流器底流口排出的污水經冷卻器冷卻至40℃,降低進入浮選裝置的污水溫度,從而降低污水中溶解油的溶解度。冷卻污水經靜態混合器產生細小氣泡,從切向入口進入浮選裝置,產生漩渦效果,油滴與氣泡碰撞并附著在氣泡上,向上運動。產出的水通過內部擋板向下旋轉,進入容器的下部。提供足夠的停留時間,以確保有效的液滴捕獲和逃逸。浮選裝置可同時將污水中溶解油與分散油去除,使油濃度小于或等于29 mg/L。通過在線分析儀實時分析,按照SM—5520B 標準,合格污水直接排海;若監測不合格,排出閥將自動關閉,污水被送往不合格污水儲罐,再重新泵入撇油罐,循環處理。
4)四級分離。回注水需進一步通過粗顆粒過濾器(兩用一備)、濾筒過濾器(兩用一備)、脫氧處理等,使粒徑大于25 μm 的固體顆粒被除去98%,總懸浮物濃度小于或等于10 mg/L、溶解氧濃度小于或等于10-9(體積分數),并在濾筒過濾器下游安裝氧氣、含油量在線分析儀,確保凈化水符合回注要求。分離出的污油先存于油水罐,然后經泵送回自由水沉降罐,再次處理后,氣體進入烴蒸氣回收單元。
根據上述流程可知,經旋流分離器處理,污水含油濃度從650~1 000 mg/L 降低為40~100 mg/L,除油效率高達90%,且分離過程中無需設置停留時間,處理量大大提升。文中將結合該工藝中污水含油量、油黏度及旋流器處理要求進一步開展旋流器模擬研究,分析流動參數對分離性能的影響。
巴西某油田FPSO 旋流器3D 模型見圖3,主要包含一個入口及兩個出口(底流口和溢流口)。由于油水密度不同,經撇油罐處理的污水切向流入旋流器,形成上旋流及下旋流。密度小的油在軸心呈上旋流,匯集于旋流器中軸線附近,最終從溢流口流出,進入油水罐;密度大的水靠近旋流器邊壁呈下旋流從底流口流出,被送至浮選裝置進一步處理。根據實際設計,該FPSO 旋流器操作溫度為65~95 ℃,最低操作溫度對應的原油黏度為0.013 7 Pa·s,旋流器入口的污水中最高含油濃度約100 mg/L,體積分數約0.001。

圖3 巴西某油田FPSO 旋流器3D 模型Fig.3 3D hydrocyclone model of FPSO in a Brazilian oilfield
建立旋流分離器結構模型并進行網格劃分,旋流分離器結構及網格劃分見圖4,旋流分離器的基本尺寸見表2。經網格獨立性檢驗,綜合考慮模擬時長和精度,此模型選用的網格單元數為525 826。應用FLUENT 模擬旋流分離器內部流場,分析油、水在旋流器內的速度、壓力、濃度等流動場分布規律,結合FPSO 旋流器運行工況及來液性質,研究入口流速對分離效率的影響。

表2 旋流分離器的基本尺寸Tab.2 Basic dimensions of the swirl separator

圖4 旋流分離器結構及網格劃分圖Fig.4 Structure and grid division of swirl separator
1)入口速度。設置旋流器入流速為速度入口,油水在入口處混合均勻,油相密度設置為830 kg/m3,水相密度設置為998.2 kg/m3。
2)出口壓力。設置旋流器兩出口均為壓力出口。
3)壁面。假設旋流器所有管壁都是無滑移壁面,即油水流動過程中在旋流器壁面上無相對滑移,并忽略其他物質的能量交換。
3.1.1 濃度場分布
濃度場分布直觀反映了分離效率。當原油黏度為0.0137 Pa·s,入口原油體積分數為0.001 時,不同入口流速下不同截面的油相體積分數見圖5。不同錐段截面的油相體積分布見圖6。在離心力作用下,油相濃度在壁面很小,從邊壁到軸線油相濃度不斷增加,在軸心附近,油相濃度達到最大,聚集形成油核。由于旋流器采用單入口,故中心油核存在偏心現象。另外,在Z值大的截面上中心油核聚集明顯,含油濃度較高,沿軸向向下,各截面中心附近的油相體積濃度在逐漸減小,底流口附近油相濃度達到最低值。當入口流速為7 m/s 時,底流口平均油相體積分數為0.000 094 9,水出口含油量低于100 mg/L,達到旋流分離的目的,此時大部分油相從溢流口排出,進入油水罐。

圖5 不同入口流速下不同截面的油相體積分數Fig.5 Oil phase volume fraction of different sections at different inlet flow rates

圖6 不同錐段截面的油相體積分布(入口流速7 m/s)Fig.6 Oil phase volume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cone sections(inlet flow rate 7 m/s)
3.1.2 速度場分布
旋流器內速度場包含了切向、徑向、軸向速度,其中切向速度是產生離心力最重要的因素,驅使油滴運動,決定分離效果的好壞,因此該研究主要分析切向速度分布特性。當油相黏度為0.013 7 Pa·s,入口油相體積分數為0.001 時,不同入口流速下500 mm 截面的油相切向速度分布見圖7。因研究中旋流器采用單入口,故內部流場出現不均勻性,因此切向速度呈現不完全的軸對稱分布。整體上切向速度呈復合旋渦結構,自由渦與強制渦分界面上切向速度達到最大值。切向速度在強制渦內與半徑成正相關,在自由渦內與半徑呈負相關,最終在壁面處消減為零。這是由于自由渦內液滴相互碰撞,使動能降低,且在旋流器壁面因摩擦阻力導致切向速度迅速變為零。

圖7 不同入口流速下500 mm 截面的油相切向速度分布Fig.7 Oil tangenti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500 mm section at different inlet flow rates
3.1.3 壓力分布
旋流器主要依靠將壓力能轉化為動能,從而實現離心分離。同時,流體之間及流體與壁面存在摩阻損失,因而油水在旋流器中流動時伴有壓力能的損耗。旋流分離器在油相黏度0.013 7 Pa·s,入口油相體積分數0.001 時,不同流速下底流口壓降曲線見圖8。由于壓降與速度的平方呈正比,隨流速增大,壓降損失增大,內部的切向速度增大,湍流強度增大,內部旋流損失增大,因此壓降也增大,且單位流速對應的壓降也隨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圖8 不同流速下底流口壓降曲線Fig.8 Pressure drop curve at bottom outlet at different flow rates
由于油水密度具有差異性,在運動過程中二者的離心力大小不等,因此運動軌跡不同。輕質的油匯集在旋流器軸心并向上運動,經溢流口排至儲存容器,水滴沿著旋流器壁面螺旋向下從底流口流出,進一步處理。因此,此研究中采用底流口與入口油相平均體積分數之比表示分離效率。隨入口流速增大,底流口油相占比先減后增,分離效率相反,先增后減,不同入口流速下分離效率及底流口平均油相體積分數見圖9。結合圖8 壓降分布可知,一定的流速提高有利于旋流分離器內的油水分離,但過大的流速會使內流場中的湍流運動加劇,同時使油滴易變形破碎,粒徑減小,甚至加劇油水乳化,降低分離效率。旋流器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特別是含油量較高的情況下,需針對油田采出液性質,分析油滴變形破裂及油水乳化特性,選擇合適的操作參數,避免出現嚴重乳化現象。

圖9 不同入口流速下分離效率及底流口平均油相體積分數Fig.9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average oil phase volume fraction at bottom outlet at different inlet flow rates
1)考慮FPSO 空間有限,海上平臺常采用沉降分離+旋流分離+氣浮進行污水處理。但不同油田采出液性質不同,且海域環境要求的排放標準有所差異,應根據油田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海上平臺處理工藝。
2)巴西某油田采用沉降分離+旋流分離+氣浮+過濾分離污水處理工藝,處理后水中含油濃度小于或等于29 mg/L,粒徑大于25 μm 的固體顆粒被除去98%,總懸浮物濃度小于或等于10 mg/L,達到外排或回注標準。
3)根據旋流器運行工況,隨來液流速的提高,旋流器底流口含油體積分數先下降后升高,分離效率與其相反。當入口流速為3 m/s 時,分離效率低于70%,分離效果不理想。當入口流速為7 m/s時,分離效率高于90%,水出口含油濃度低于100 mg/L,滿足分離需求。當入口流速過高,分離效率呈下降趨勢,這是由于流速過大會導致油滴破裂,甚至加劇乳化。因此,旋流器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應根據污水含油量、油滴破裂變形及油水乳化特性,選擇最優的入口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