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永恒與巔峰 徠卡M3的前世與今生

2023-12-26 09:32:44圖文吳雙桐
照相機 2023年11期
關鍵詞:設計

圖文|吳雙桐

如果要編纂一部紀念經典35mm相機的書籍,任何編纂者都繞不開的品牌,就是徠卡。如果要從徠卡眾多相機中選出一臺集經典、雅致、巧思、耐用、質感和卓越體驗于一身的相機,那就是徠卡M3(圖1)。

圖1

緣起與體驗

在二戰結束九年后的1954年,徠卡正式推出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優秀的旁軸膠片相機— 徠卡M3。事實上,早在二戰期間,徠卡就開始為M3的設計開展了一系列的技術準備。這里的“M”源于德語 messsucher, 意為測距儀和取景器一體化的裝置(圖2)。區別于此前取景光路與對焦光路分開的巴納克徠卡相機,徠卡M3創造性地將測距對焦系統和旁軸取景系統合二為一。在拍攝時,“它不僅能使畫面更加開闊(拍攝視野更廣),更能開辟出一個可以自由創作的全新世界”(徠卡官網語)。至于為什么徠卡的第一臺M系統相機被命名為M3而非M1,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因這部相機內置了三種不同的取景框線。早期版本的M3,沒有外置取景框線撥桿,但只要裝上50mm、90mm、135mm三種焦距鏡頭中的任何一種,相機就會自動顯示合適的框線,以便攝影者進行對焦(圖3)。

圖2

圖3-1 早期M3右側沒有取景器框線撥桿

圖3-2 過渡期的M3右側有了取景器框線撥桿

M3既繼承了此前巴納克徠卡相機的古典、精巧、做工優良的特性,也在那個時代進行了諸多革命性的改進,從而使它在具備精致優雅外形的同時,操控體驗和拍攝易用性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是在70年后的今天,手握M3拍攝,仍能感受到與其他相機迥然相異的操控體驗,這是一種只有真正使用過M3的攝影者才會懂的絕妙感覺。

曾有攝影師細致地寫下這樣的文字來記錄自己使用M3的感受:

拿著M3在街頭尋找拍攝目標時,你可以用左手手掌托住它的底蓋,享受它黃銅機身、荔枝覆皮的溫潤而沉穩的壓手感。右手拇指可以攀住過片手柄的防滑花紋,再用虎口摩挲它背部邊緣從直線到圓弧的優雅過渡,體會它增之一分則肥,減之一分則瘦的曼妙。

當發現精彩場景時,如果沒有安裝外置MC或MR測光表,你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快速估算當前環境下所應使用的光圈與快門組合曝光值。之后用左手撥動Summicron 50mm F2 rigid鏡頭的光圈環,傾聽光圈環清脆有力的咔嗒聲,再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捻動快門速度撥盤,為拍攝調整好光圈與快門。同時,你還需要判斷精彩瞬間可能出現的位置與距離,思考如何構圖,再根據測算結果快速扭動鏡頭的無限遠鎖定指柄,使其正好處于精準的對焦距離上,讓相機猶如一支旋轉后拉槍機的狙擊步槍一樣做好擊發前的一切準備(圖4)。

圖4

當決定性瞬間出現時,此時的你,猶如一位篤定鎮靜的狙擊手蓄勢待發,你果決而自信的按動快門按鈕,再行云流水般地撥動兩下過片扳手,完成過片、上弦、拍攝的一系列過程。而在這段時間中,你享受著用它觀照世界、記錄瞬間的美妙與快樂(圖5)。

圖5

更多的第一

作為徠卡M系列相機中的第一款相機,M3曾創造了許多個世界第一。它是第一款將測距對焦與取景合并在一個取景窗內的旁軸取景相機,也是第一款采用快速插刀接口裝卸鏡頭的相機,還是第一款采用了過片扳手方式過片的相機,更是第一款支持外置測光表聯動調整快門速度的相機。50年代的M3,是人類攝影器材技術的探路者、革命者與引領者。在M3的引領下,此后的旁軸相機紛紛采用了聯動取景、近距視差補償功能。M3取景/測距系統中的屋頂棱鏡正像系統,也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了后來單反相機的五棱鏡取景系統的出現。M3所采用快速拆裝鏡頭卡口技術,直到今天,也依舊影響無反相機更換鏡頭的方式。同樣的,在20世紀整個膠片時代,自M3之后,無論是單反還是旁軸相機,幾乎都摒棄了此前通過手指旋轉上片軸來過片上弦的方式,都不約而同地開始采用更快速、更優雅的過片扳手方式來過片與上弦。

古典的精致與包斯豪設計的創新和探索

徠卡M3之所以有無數的擁躉,有很大一個原因源于其古典而精致的外觀造型和兼具藝術品美學與工業品實用性的設計。

無論是黑漆涂覆的黑色版本,還是銀黑相間的鍍鉻版本,或是橄欖綠色的軍用版本,徠卡M3的任何一種配色都凸顯出一種迥異于他人的精致。在機身造型上,脫胎于巴納克徠卡時代的雙橢圓曲線機身風格,機身正面測距/采光/取景窗三個光路窗充滿儀式感的沖壓凸起棱臺設計(圖6),細密的荔枝紋路覆皮與全銅金屬外殼搭配所產生的工業美,組合在一起會產生一種讓人一上手就不忍割舍的魔力和按動快門的沖動。它安靜地向你展示它的優雅、巧思,無言地撩撥著你快點給它裝上膠卷,穿好背帶,套好皮套,帶著它好去街頭捕捉那些精彩的瞬間(圖7、圖8)。這一點,從這款相機在那個年代就擁有22.5萬多臺的銷量上足以證明。從1954年上市(不包括1953年的預生產型),一直到1967年,這部相機一共生產了近14年,而當時平均每臺相機的售價與一輛大眾汽車的金額相差無幾。說它是那個時候的奢侈品,絲毫不錯。

圖6 M3之后絕大多數徠卡M相機都取景窗都取消了沖壓凸起棱臺結構

圖7 M3安裝背帶的樣子

圖8 M3安裝半包皮套

當然,也正因為其巨大的市場保有量和認可度,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輕松地以一個相對而言并非高不可攀的價格買到一臺性能可靠、成色不錯的徠卡M3。

用雙眼取景和拍攝

M3作為德國工業藝術設計典范最為出彩的地方就是其所使用的旁軸測距/取景系統。相比之后在單反相機上出現的五棱鏡單反取景系統,M3的取景系統要復雜和精密得多。它采用了超過150個精密零件來組成這個將測距儀和取景器合二為一的裝置,包括了兩組光學棱鏡。其中一組分光棱鏡用于隨動鏡頭焦距和精密調整黃斑視差,以確保精密對焦,另一組屋頂型棱鏡則將圖像從倒置的虛像變成和實際畫面一致的實像,且在各種復雜光線下也不會出現黃斑眩光。事實上,M3所采用的這種實像式測距器,直到今天,也依然是對焦最精準、畫面最清晰的取景器。同時,這個系統還內置了亮框線,并帶有近距拍攝視差補償裝置,不但可以根據鏡頭的不同焦距來自動切換取景范圍框線,還能在近距離情況下獲得與實際基本一致的取景視角。在那個單反還沒出現的時代,這種所見即所得的拍攝效果遠比此前其他大、中畫幅相機的取景器系統都高效和直觀得多。也正因為如此,強調現場性和瞬間性的紀實和新聞攝影才會在M3之后,迎來一個黃金發展期。

設計精巧、做工優良、光路清晰、經久耐用且體驗卓越是人們對M3所使用的測距/取景系統的一致評價。它的取景器放大倍率是迄今為止所有徠卡M系列相機中取景放大倍率最大的,達到了0.91倍。這個倍率與1∶1的放大倍率在體驗上相差無幾,所以用M3拍攝的攝影師是可以雙眼睜開拍攝的,而不像傳統模式那樣,為了規避現實與取景窗視差倍率過大而帶來的眩暈感,只能閉著一只眼睛拍攝。這種拍攝方法只有實際體驗過才能理解其奇妙之處。這如同戴著一個谷歌眼鏡一般,在眼前增加了一個厚重、古典的橢圓邊角的取景框進行拍攝。雙眼睜開拍攝,能夠讓現實與取景效果完美疊加,毫無參差。一般來說,很多M3攝影者都習慣于用右眼通過取景器觀照事物,而左眼則可以同時睜開觀察取景窗之外的情景變化,也更容易預判畫面之外的運動物體會在什么時候進入取景畫面,從而讓拍攝者準確地抓住動態瞬間。依靠這一功能,攝影師更容易捕捉那些運動中的決定性瞬間,從而拍出更優秀的攝影作品。同時,M3橢圓形的粗框線也是徠卡M系列相機中獨一份的存在,其后所有的徠卡相機框線都是相比簡單的細矩形框線。從取景體驗來說,M3的框線效果也是最佳的。

此外,M3的取景器由于光路結構精巧,測距基線長,無論是對焦精度還是抗眩光能力,都是膠片時代的徠卡相機中最為出色的。而在M3不斷改進和迭代的過程中,有一批M3相機,在其橢圓形取景器的黃斑對焦亮框邊緣還增加了能在不同光圈下顯示景深范圍的差動亮線區域方框,以便于攝影者通過方框的差動寬窄程度直觀地了解景深變化范圍。

開創時代的M型快裝鏡頭卡口

在M3以前,巴納克徠卡相機使用的是L39螺口鏡頭結構,這種如上水管螺牙一樣安裝鏡頭的方式有很多的弊端。長期使用或蠻力安裝后,可能導致鏡頭螺牙深探到相機內而導致對焦不準,也更容易出現不同鏡頭接駁不同相機時的不兼容現象。此外,螺口鏡頭在拆卸更換時花費的時間也更長,在實際拍攝時很容易因更換鏡頭太慢而錯過精彩瞬間。

基于這一考慮,M3革命性地使用了拆卸、安裝更快捷的M卡口鏡頭快拆結構(圖9)。與需要旋轉很多圈才能安裝或拆卸的L39口不同,M卡口鏡頭只需要攝影者按動鏡頭釋放按鈕,再旋轉一個很小的角度,就可以很快捷地將鏡頭拆卸更換下來。此外,由于事先考慮到了鏡頭后截距與有效像場、測距凸輪兼容性等一系列光學、操控問題,這種比L39鏡頭后截距短1mm的M卡口鏡頭,不但可以通過一個1mm的金屬轉接環兼容使用此前所有的L39卡口鏡頭,也為之后設計超大光圈、超大像場鏡頭留下了技術空間(圖10)。徠卡能在此后很快推出像夜神這樣的超大光圈鏡頭,其實也是得益于M卡口鏡頭在設計之初就很寬裕的像場光路結構。同時,這種可以快速更換的鏡頭卡口設計,也在之后影響了無數的相機設計者。可以說無論是此前的單反相機還是今天的無反相機,在鏡頭更換技術上,都依舊延續了M3的設計思路。也正是從M3開始,機身上出現了鏡頭快拆按鈕、鏡頭上出現了標示快拆對位點的小紅點。直至今天,70年前徠卡的L39和M卡口鏡頭依舊能在M11這樣最新的徠卡相機上正常使用,而大多數徠卡為M11設計的現代M卡口鏡頭也能被安裝在M3上正常拍攝(圖11)。同時,這一設計還讓那些喜歡用不同的轉接環接駁不同卡口鏡頭進行拍攝的用戶獲得了更多的拍攝樂趣。

圖9

圖10

圖11 L39鏡頭可以通過接環在M3上正常使用

雙撥過片還是單撥過片

M3在14年的生產過程中,是有多次改進和發展的。從版本上說,M3可以分為早期版本、中期過渡版本和后期版本三大類,其中早期版本最大的特點就是過片扳手采用了二次過片的設計。簡而言之,就是攝影者在過片上弦時,需要扳動兩次過片扳手才能完成一張底片的卷片與快門發條上弦操作。之所以這樣設計,據說是由于早期的膠片尚不能完美地解決摩擦靜電問題,卷片迅速地過片扳手一次過片可能導致畫面出現靜電痕跡瑕疵,所以才人為地通過兩次過片的方式減慢過片速度。但隨著膠卷廠商解決了靜電問題,為了提高過片速度,徠卡又將后期的M3改為了單撥過片。資料顯示,機身編號在700000-915250之間的M3是雙撥過片的,從915251開始則改為單撥過片。但對于今天的攝影者而言,雙撥操作似乎更為典雅且具有儀式感,也正因如此,很多人更喜歡那些早期雙撥過片的M3(圖12)。

圖12

過片扳手的手感

M3的過片扳手采用了有著希臘古典美曲線的設計風格,是一片金屬切削出來的,看上去要比后期的M4M6添加了塑料預備角杠桿撥桿的過片手柄更精致、典雅。而過片機構的內部齒輪由于退火工藝和材質的不同,則可以在撥動時獲得先重后輕的撥動手感。保養得當的M3,在初始撥動扳手阻尼略大,之后逐漸變輕、更為柔順,讓你會產生一種猶如用手背皮膚掠過絲綢一般的順滑感。如果側耳傾聽,則可以聽到機器內過片齒輪嚙合膠片轉動的咔嗒聲(圖13)。

圖13

巧思其中的快門速度撥盤

相比巴納克徠卡,M3在快門結構方面一個革命性的改進就是整合了相機的快門與慢門速度撥盤。在被譽為最漂亮的巴納克徠卡Ⅲf上,相機上的快門速度盤被分為兩個,機頂的快門速度區可以調整1/30s(1/25s)-1/1000s的快門速度,而如果需要使用更慢的快門速度拍攝,則需要在上弦后將快門速度撥動到1/30s(1/25s)檔位,再擰動機身正面的慢門速度撥盤調整,操作起來極為繁瑣。而經過重新設計的M3快門速度撥盤,則可以在一個撥輪上直接調整所有的快門速度,且無需再等到上弦過片后才能調整快門速度,而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直接調整快門速度。初期版M3的快門速度標稱值采用了德國標準模式,分別為:1、1/2、1/5、1/10、1/25、1/50、1/100、1/250、1/500、1/1000秒(圖14),而從機身編號為854001之后的相機則改成了現在國際通用的等倍式快門速度標稱值:分別為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秒。熟悉M3的行家,能夠通過撥輪上不同的快門速度值來判斷機身的版本(圖15)。

圖14

圖15

穩定而安靜的快門

除了將快門與慢門整合之外,徠卡的橫走膠質簾幕快門機構的穩定性也非常出色,即便經過了多年,拍攝了大量的膠片,這種快門的速度準確性也依然可以保持一個很高的水平。當然,沒有經過定期保養的M3相機很多會在慢門速度區域先出現問題,但由于相機市場保有量大,經過簡單的維修與保養也可以讓它們快速恢復正常。此外,M3的快門聲非常迷人,安靜而不易令人察覺,據說是在20世紀唯一被允許帶入法庭和醫院進行拍攝的相機。而如果對比過M3和其他M系列相機的快門聲你則會發現,M3的快門聲頻率要更為低沉厚重一些。而在相機的慢門速度區域,湊近耳朵去聽,每次一按動這些慢速快門,其內部快門會出現一小段咝咝作響的回簧聲,不少徠卡玩家都喜歡在把玩它時傾聽這種聲音(圖16)。

圖16

影響時代發展的經典快門按鍵

M3的快門按鈕也是一個經典設計,它與過片扳手被設計在一個嵌套疊加的結構中,拍攝者無論是過片后按動快門還是按動快門后快速過片,都能夠毫不費力且順暢優雅的操作。而其在快門按鈕上設計機械快門線接孔的設計,不但在此后影響了包括尼康、富士等一大批相機的設計,更為今天的徠卡愛好者提供了為自己的M3添加花樣繁多的個性快門按鈕的安裝位置。當然,這種接孔在設計之初其實有兩個用途,一個是接駁機械快門線,另一個則是為了接駁和測光表配套的增高快門按鈕。當M3安裝外置測光表后,攝影者調整測光后可以更為利落、順暢、舒適地讓手指放到相機的增高快門按鈕上,以便更快速地按動快門(圖17、圖18)。

圖17

圖18

徠卡的原廠測光表

許多人對M3不滿之處主要在于這部經典的相機不支持機內測光。而徠卡聰明的工程師,其實早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在那個測光技術還不成熟,測光元件相對較大的時代,徠卡的工程師們另辟蹊徑,采用了通過在機頂冷靴座上安裝型號為MC外置測光表(后期還有安裝電池的MR測光表)的解決方案(圖19、圖20)。這種造型優雅、功能強大的外置測光表可以和M3很搭地安裝在一起,在不同的光線環境下,只要攝影者事先在測光表上選擇了正確的膠片感光度,再根據室內或室外環境光線選擇測光指針區域,然后根據當前鏡頭光圈大小轉動撥輪到測光指針區域,測光表就會通過其快門速度聯動撥盤下的撥針,頂入相機頂部快門速度撥盤上的凹槽中,來聯動調整相機的快門速度,從而實現準確的測光聯動和光圈優先的半自動拍攝功能(圖21)。

圖19 MC 測光表

圖20 MR黑鉻測光表

圖21

事實上,即便到了今天,許多攝影師也依然喜歡在M3上安裝這種形制古典卻構思巧妙的聯動式測光表。銀色版的M3+MC測光表+眼鏡版35mm鏡頭+徠卡IR00A遮光罩,被人們認為是最漂亮的組合。在電影《金剛—骷髏島》中,那個漂亮女記者手持的徠卡相機,就是這樣一套組合(圖22)。

圖22

當然,許多人會說徠卡的MCMR測光表在安裝設計上是有瑕疵的,那就是如果安裝不當,測光表的底部和聯動撥針很容易在相機頂蓋和快門速度撥盤上留下劃痕。的確,為了避免劃痕,安裝這種測光表需要一定技巧,首先是要用螺絲刀調節其冷靴插座上的高低調整螺絲,以提高測光表和機身之間的間隙。其次,在安裝測光表時,需要先將相機快門速度撥盤調整到B門檔位,然后再把測光表撥輪旋轉到B門位置同時向上推,待測光表聯動撥輪全部上抬后,再小心地將其推入相機的冷靴中,其聯動插針就會很妥帖地嵌入到相機快門速度撥盤的聯動凹槽內,再次旋轉測光表聯動撥輪使其落下,相機的測光表就安裝好了。而在拆卸時,也需要先把聯動撥輪穩定抬起,再在B門位置下拆卸,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測光表對相機的損傷。當然,到了今天,為了以防萬一,許多攝影者會給自己的M3買一張機頂鋼化貼膜,這樣,即便再有剮蹭,也只剮蹭貼膜(圖23)。

圖23

M3的可靠性

哪怕你手中的是一臺1954年的最早期徠卡M3,這個全機身使用黃銅外殼的小玩意,只要是經過定期保養的,都仍然能像70年前一樣安靜、穩定地正常工作。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M3的可靠性。在徠卡擁躉中,則有著無數徠卡擋子彈、徠卡丟失在野外經過多年找到里面的膠卷依然可以沖洗出來,相機依然能夠正常拍攝的傳說。這些故事不免有夸大和溢美之嫌,但其緊致、精密、皮實、耐用的結構,也的確保證了這部相機即便遭遇意外的跌落、高溫、嚴寒的天氣也依然可用。當然,只要是機械,就有出故障的幾率,一般來說,對于收藏M3的用戶而言,每過5-10年,就應該檢測保養一下老相機的快門精度,而對于使用M3進行拍攝的用戶而言,一般每拍攝500卷保養一次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間隔。由于市場上精于維修M3的相機維修師傅很多,所以即便是快幾十年的老相機,也依然可以保養得很好。

提升效率的裝片機構

很多人都喜歡巴納克徠卡的優雅,卻恐懼為巴納克徠卡上膠卷。除了需要拆卸底蓋上卷的繁瑣以外,后背無法打開、需要裁剪的膠片、拆卸麻煩且容易丟失的片軸、極易卡住的膠片齒孔,都是讓人對使用徠卡巴納克相機望而卻步的原因。而在M3上,這些問題都幾乎獲得了完美的解決。除了保留了從徠卡0號機就具有的拆卸底蓋上卷的傳統之外(很多徠卡擁躉認為這是一個極具儀式感的設計,雖然會拖慢上卷速度,卻應該作為傳統保留,以至于當后來的M11上市時,許多人都表示了對徠卡取消這一設計的不滿),M3是第一款后背可以被掀開的徠卡相機。這使得在裝卷時用戶可以輕松把膠片齒孔卡入過片滾輪的齒輪上,還可以準確檢查膠卷的安裝是否到位、過片是否正常,從而確保了裝卷的成功率。而在設計上,這個可掀背的設計也獨具匠心,其兩側分別安裝有兩個微小的滾珠卡簧,當關閉掀背蓋時,兩個滾珠會很準確的卡入側面的凹孔中,并傳出兩聲清脆的咔嗒聲,以提示用戶艙蓋已關閉(圖24)。這種設計在后來的M系列相機上被取消了,從而導致經常有用戶在使用后期M相機時,發現鎖住底蓋后,相機后蓋板還在底蓋之外。在機身背板的外側,這個掀背蓋板上有一個指示感光度的記錄撥盤,其用處主要是用于標記相機內所安裝膠卷的感光度信息,但由于紅、銀、黑配色的經典,也常被愛好者們作為M3粉絲的標志性暗語來使用。早期的M3掀背蓋板的膠片壓板是玻璃材質的,到了后期則采用金屬材質,這也是人們用于區別M3版本的一個重要特征(圖25)。

圖24 早期版M3

圖25

雖然M3仍使用和巴納克徠卡類似的金屬卷片軸來安裝膠卷,但由于這個卷片軸上有明確的鏤空箭頭指示方向和鎖止點設計,配合前面所說的掀背設計,M3在裝卷時要比巴納克徠卡方便了不是一點半點。因此,其在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時更換膠卷的效率和成功率也大大超過了此前的相機。

M3的裝片系統先進之處還在于它首次使用了可以自動清零的氣泡指針式過片計數器,每次拆掉金屬片軸后,相機的技術器會自動從計數位置歸零,而此前的巴納克徠卡是手動的單向計數器,需要攝影者每次裝卷后手動歸零計數。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計數器刻度顏色是不同的,一般來說,銀色版本的M3,其計數器里的刻度是白底黑字,而黑色版本的則是黑底白字,但筆者也確實見過編號在列的黑漆版本,卻使用白底黑字計數器的產品(圖26、圖27)。

圖26

圖27

充滿時光年輪感的自拍倒計時撥桿

在M3機身的正面右側,有個用于自拍倒計時的撥桿,上好弦,向下撥動該撥桿,再按動撥桿下隱藏的釋放按鈕,相機的發條就開始倒數計時,并在十秒后自動觸發快門拍攝。這種源自被譽為最美巴納克徠卡Ⅲf相機上的設計極具古典韻味。很多同時喜歡腕表和相機的愛好者,喜歡戴著一塊支持自動計時的碼表,先按下2點位的計時啟停鍵,再撥動相機的自拍撥桿釋放鈕,一邊側耳看著計時秒針快速地掠過表盤的刻度,一邊傾聽倒計時齒輪撕拉聲,感受時光從手中劃過的感覺(圖28)。

圖28

倒片機構 要古典還是要實用

平心而論,M3的倒片系統和巴納克徠卡相比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將倒片鎖止把手從機頂換到了機身正面的黃斑窗下側,而倒片軸也依舊采用了古典的車床滾花設計,倒片時直接拔出用手旋轉即可倒片。這種倒片機構,好處是看著顏值高,漂亮,有古典相機的韻味,而缺點是倒片效率低下,在冬季使用和其一體化的過片扳手一樣,容易把手指別疼。而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缺點,徠卡才在此后的M4上,將倒片機構改進為斜肩曲軸式,并給過片扳手添加了手感更為舒適的塑料指柄。當然,M3的倒片機構相比此前的徠卡相機改進還是有的,為了讓攝影者更為直觀地了解膠卷倒片或是否掛上,早期M3在其倒片軸中間設計有一個紅點或紅色橫桿來加強提示,后期版本則變成了兩個紅點(圖29、圖30)。

圖29

圖30

M3的文化標簽

時至今日,徠卡已經擁有了一系列代表一種影像氣質、一種觀照世界方式的文化標簽,而在這眾多的文化標簽中,M3機身細節上的特征最多。

早期M3相機正面,除了位于機身覆皮上的四個螺絲和位于R鍵倒片鎖止撥桿與取景窗和采光窗中間的兩個螺絲外,在采光窗右側還有一顆非常顯眼的螺絲(圖31)。它用于固定機身頂蓋和取景/測距結構。這顆螺絲在后來被當做徠卡傳統和古典與專業的特征,在許多后期出品的徠卡M系列專業級相機上,徠卡都喜歡在這個位置安裝一顆螺絲來表明其專業級M相機的身份,而非更為顯眼的紅色徠卡標志。

圖31

對于M3而言,證明這臺相機身份的標志不在機身正面而是頂部,其上刻印有花體字的徠卡標志,以及徠茲公司名和德國產地標識。冷靴蓋前則是M3—XXXXXX的6位數字編碼。查詢一些徠卡愛好者網站,你可以通過6位數字編碼查詢到這臺M3的生產日期、型號和型別(圖32)。

圖32

冷靴與閃光燈接駁系統

在M3的時代,照相機還不支持熱靴接駁功能,所以如果要讓M3使用閃光燈,就只能一邊把閃光燈插入沒有閃光燈觸點的相機冷靴上,一邊用一根觸發線將閃光燈與相機的閃光觸發接口接駁。在M3上,標識有閃光燈接口的用于接駁相對采用一般的閃光燈,而標識為燈泡接口的則用于接駁使用一次性閃光泡的閃光燈(圖33)。

圖33

事實上,M3的冷靴系統更多時候不是為了接駁閃光燈而是接駁其他設備。諸如各種可變焦距或固定焦距的外置取景器、有利于提高運動攝影成功率的運動取景框、徠卡自身的MC、MR系列測光表,或是提供更大擴展性的一分二冷靴插座。

M3的不同版本

作為一臺生產時間跨度達14年的相機,加之徠卡也非常樂于根據用戶的意見修改自己的產品,拋開編號和顏色不談,除了預生產型和最晚期產品外,M3大致有早期、過渡期和晚期三個大的版本。

最早期的M3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雙撥過片方式;二是安裝在機身中線位置的大耳背帶孔(俗稱佛耳);三是鏡頭左側沒有取景線框預覽撥桿;四是倒片鈕中間為單紅點或橫桿標識;五是快門速度撥盤為德式等距速度間隔;六是橢圓形線框中無景深范圍小標尺。

晚期徠卡M3特點如下:單撥;背帶孔變小且位置更靠前(確保相機安裝鏡頭后,機身保持平衡);添加了取景線框扳手(讓攝影者可以在不安裝鏡頭的情況下預覽不同焦距鏡頭的取景范圍);倒片鈕改為雙紅點以便于查看是否掛上底片和倒片情況;快門速度撥盤刻度變為如今通行的國際標準等距間隔;取景線框內增加了景深范圍標尺;底片壓板不再使用玻璃壓板;鏡頭快拆按鈕外取消了保護圈(圖34)。

圖34

而在兩者中間的過渡版本,則是兩者的特征兼而有之,一般來說,這一時期的版本,很多既有早期的佛耳掛孔,也配備了晚期的標準快門撥盤刻度并使用單撥過片扳手。但像取消了鏡頭快拆按鈕護圈的設計,則必定是后期版本,因為在這個版本生產時,簡化版的M2和改進后的M4都已經上市,所以它也是相對較少的版本(圖35)。

圖35 過渡版M3

顯而易見,M3的改進既有經過了解用戶需求而開展的實用性創新,也有為了降低成本而做的市場妥協。

M3的收藏版本

許多M3相機價格之高昂令人咋舌,這與其版本不同有著很大關系。

額頭版

在1953年前所生產的700臺預生產型M3中,有些機器左側的頂部不是圓弧過渡而是有一個明顯的棱線凸起,也就是所謂的額頭版本。這個版本相對而言只出現在早期產品中,其具體產品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要比有據可查的黑漆版本少得多,因此極為受國外特別是北美收藏者的追捧。

黑漆版

黑漆版本的M3在設計之初主要是供給著名攝影家和大的新聞機構使用。因為這些用戶希望使用更為低調而不顯眼的相機作為拍攝工具。許多連號或整數號的相機就被徠卡送給了一些著名的攝影師或社會名流,有著這些人的背書加持,黑漆版本的收藏價格水漲船高。

黑漆版本價格昂貴還因為它的生產量不高。這一版本的M3的生產量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320臺,一說是3000臺左右。但即便是后面這個數字,相比總產量而言,也顯得極少。特別是早期雙撥佛耳版本的黑漆產品,據說大約僅生產了350臺左右。

此外,黑漆版本的M3之所以特別受追捧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其浪漫的文化意味。M3的黃銅機身相比鋼鐵、鋁鎂合金、鈦或者鋅合金,有著一種更為溫潤而沉穩的感覺。特別是早期徠卡的黑漆相對較薄,很容易在高強度使用后,在底蓋、凸起的取景器框、頂蓋邊緣、倒片扳手、過片扳手、速度撥盤、倒計時撥桿、倒片輪等處留下摩擦的痕跡,年深日久,這些地方就會露出機身外殼的黃銅本色,磨得锃亮的部分,猶如代表歲月痕跡的黃金會熠熠生輝,與黑色的斑駁零落結合在一起,讓人想起它所經歷的歲月、所走過的歷程以及用它所拍攝過的所有瞬間。

到了今天,徠卡M3的擁躉們也更喜歡黑漆版本的M3,甚至喜歡購置后置黑漆的M3。因為諸如日本關東等第三方相機維修商,會使用工業退鉻的方法給銀鉻版本退漆,再涂覆類似原廠黑漆風格的涂料,讓攝影者圓夢黑漆M3。事實上,許多徠卡M3的愛好者更喜歡在擁有自己的黑漆M3后,真正地使用它,摩挲出代表時光和光影的金色痕跡,以見證屬于自己影像視覺世界的心路歷程(圖36)。

圖36

橄欖綠軍版

1968年,聯邦德國軍方向徠茲訂購了一批淡橄欖綠的M3相機,有的機身上被刻有Bundeswehreigentum字樣,意為聯邦德國資產,被稱為M3 Green或Olive版本,由于數量稀少,這一個版本的型號產品也很受追捧(圖37)。

圖37

M3J黑漆版

這種全球限量200臺的相機是無數徠卡心目中的夢中情人,但并不屬于50年代正統的徠卡M3相機。而是后來徠卡適應人們要求推出了現代化改進版產品。它在M3過渡款的基礎上,內置了M6的測光系統,具有佛耳掛孔、雙紅點倒片輪、古典式過片扳手、帶護圈的鏡頭快拆按鈕、框線預覽扳手、黑底白字的氣泡式自動計數器、支持閃光同步的相機熱靴、機頂徠卡花體字標識,和“LEICA CAMERA AS SOLMS GERMANY”字樣的刻字。它既保留了所有徠卡M3令人神往的設計元素,又完美解決了M3不掛外置取景器就無法準確測光的問題。

其他版本

此外,M3還有所謂的加產大字版、編號重復在其中一臺上打了星號的星版、刻字為四位數并采用外置計數器的原型機、擁有過片馬達的體育攝影機、編號帶A的復刻機以及一些大的經銷商所訂制的鏤空版本、模型版本和外殼版本等產品。

M3的簡化版本

M2、M1以及MD相機都是M3的簡化版本。它們都是M3的派生產品,M3是這幾臺M機器中最重的,達到了595克。它是其中做工最優、用料最足的相機,但很多攝影師也非常喜歡M2,因為相比M3,M2擁有35mm鏡頭框線,可以不接駁眼鏡版鏡頭就能直觀地拍攝廣角畫面。M2的取景放大倍率為0.72倍,采用了類似巴納克徠卡的外置手動膠片計數器,早期版本的M2沒有和M3一樣的自拍計時裝置,且回片裝置為回片鈕而不是回片撥桿,也就是所謂的按鈕版。

M1則是比M2更簡化的版本,它取消了測距器,主要用于固定焦距的產品拍攝,其35mm和50mm框線始終同時存在。到了1965年,針對科學攝影需要,徠卡又推出了更為簡化的MD相機,它將取景器、測距系統和黃斑采光窗一股腦全取消了,但為了滿足工業或科學用途在照片上書寫相關文字信息的需要,它采用了可插入標準書寫記錄條的特制底蓋(圖38、圖39、圖40)。

圖38 徠卡M1

圖39 M2的外置手動膠片計數器

圖40 徠卡MD

與M3最完美的鏡頭組合

M 3 支持5 0 m m 、9 0 m m、和135mm三個焦段的線框,同時也支持使用帶有放大眼鏡取景器的35mm鏡頭進行拍攝,但最為舒服的則是M3配合50mm焦段的鏡頭進行拍攝。

如果要問什么樣的鏡頭和M3是絕配的話,我很贊同著名攝影師隋曉龍的觀點,那就是與Summicron 50mm F2 rigid鏡頭和M3的組合。作為鏡頭設計大師曼德勒最為經典的設計,這支鏡頭無論是顏值、操控還是綜合畫質都足以令人心動。經久不褪色的玻璃紅點對位指示標志,如同希臘建筑陶立克柱式的鏡頭造型,可拆卸的鏡頭前后組結構,清脆利落且極具操控感的光圈環,機械質感十足的無限遠鎖定按鈕(快速對焦撥桿)、隱藏著小心機的遮光罩卡口與驅動槽、以及它那紅黑、白漂亮的鏡頭刻字都會讓人愛不釋手。而在畫質方面,這支老鏡頭即便放到今天,在全開光圈下也依然具有不輸現代鏡頭的畫面銳度,當光圈縮小到F2.8時,肉眼很難辨識其與現代頂級鏡頭在銳度方面的差距。而當其使用黑白膠卷進行拍攝時,“那綿延的灰階,足以迷住所有的影像愛好者”(隋曉龍語)(圖41)。

圖41

當然,兩者是絕配的最核心原因則是其搭配時絕佳的顏值和攝影者操控它們時那種無以言說的稱手感。

也有攝影師認為銀色的M3配合眼鏡版的銀色Summicron 35mm F2 鏡頭(八枚玉)外加MC銀色測光表也是一個絕佳的顏值+性能組合。

M3的其他附件

M3的經典之處,在于其整個系統都非常經典。這其中除了配套的優秀鏡頭,還離不開那些值得購買的優秀附件。

除了前面所說的MC 、MR外置測光表外,如果你是徠卡迷,以下一些附件也是值得購買的。

快速過片的VIT底座

在M3眾多的外加附件中,最昂貴、最實用也最能讓其提升顏值的要算是可以讓相機快速過片的VIT底座。

這個底座可以替換相機原本的底蓋,并通過專用的中軸套件M3連接。在使用時,可以把VIT底部形似大扳機的撥桿拉出,像扣動扳機一樣扣動它。每撥動一次,即便是雙撥M3,也可以快速一次完成過片。而使用這一裝置,攝影者可以通過雙手的配合(左手在下撥動VIT扳手上片,右手在上直接按動快門)來實現眼睛無需離開取景器的快速拍攝功能。這是徠卡在當時專門為新聞攝影師所設計的快拍附件,由于本來就生產的不多,因此時至今日其原裝的、仍能正常使用的都價格奇高,甚至要高于一些普通版M3本身(圖42)。

圖42

SBLOO 35mm取景器

這個取景器推薦用于喜歡八枚玉卻又不喜歡眼鏡版八枚玉的攝影師使用,通過它可以直觀地獲得35mm焦距的取景框線范圍。

VTROO遮光罩

這種遮光罩可以正好卡在rigid鏡頭光圈環的凹槽上,調整其外側的光圈調節環,就可以更為直觀、迅捷調整鏡頭的光圈大小。

TP orig原創手工牛皮M3皮套+10mm肩帶套裝

這種皮套使用底殼快拆螺絲與相機連接,軟硬適中、便于拆卸、不易脫落且保溫性好,有利于提高相機在嚴寒環境下的耐用性。其內襯有柔軟的絨布,可以防止頻繁拆卸皮套對相機造成的磨損,而最為值得購買的則在于其可訂制的造型設計,你只需將自己機型的圖片發給廠商,工匠師傅就會根據M3機型的不同重新手工調整皮件的造型,從而讓皮套可以適應不同版本的相機。

總結

用M3攝影是一種孤獨的行為,你在用自己的視角去觀看和參與,但永遠不介入到事實之中。攝影的創造力在于獨特的視角,即便是一樣的相機、一樣的鏡頭、一樣的光圈快門,但只要你的位置、對焦點稍有不同,那么所獲得的影像也必迥然相異。

不同時光下的光線,會讓你的視角獲得不同的氣味和不同的調性。弱、強、明媚、昏暗、陰冷、濕熱、溫暖、冷寂,就如你所能聽到的各種音樂一樣。

而你所拍攝的對象,也許前一秒還顯得野性十足,后一秒就會變得溫潤嫻靜,你只有冷靜地等待,捕捉,以至于你在某一個瞬間,希望隔著鏡頭去親吻和觸摸。

拍攝完畢,你背著相機走回街角的咖啡館,要一杯熱咖啡,把相機放在咖啡杯前,去回味那時光的味道與感受。

猜你喜歡
設計
二十四節氣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06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現代裝飾(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2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流行色(2020年1期)2020-04-28 11:16:38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統設計
電子制作(2019年19期)2019-11-23 08:41:36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搖搖棒設計
電子制作(2019年15期)2019-08-27 01:11:50
基于ICL8038的波形發生器仿真設計
電子制作(2019年7期)2019-04-25 13:18:16
瞞天過海——仿生設計萌到家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設計秀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種設計叫而專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從平面設計到“設計健康”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av国产在线|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jizz国产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视频大全|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欧美色视频网站|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视频欧美|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色综合日本| 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色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导航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性久久久久|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男女精品视频| 欧美一道本| 久久semm亚洲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JIZZ亚洲国产| 欧美国产视频|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无码久看视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区第一页|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亚洲最黄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国产jizzjizz视频| 亚洲无线视频|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丝袜啪啪|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av性天堂网| 成人综合网址|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综合色在线|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香蕉|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第一页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