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嬋娟 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企業民主管理作為職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推動企業民主決策、維護公正公平利益關系、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途徑,在凝聚人心、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積極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企業民主管理路徑,對于提升企業治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步伐加快,民主管理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亟須創新完善民主管理模式。
1.強化職代會制度。職工代表大會作為企業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群眾參與企業經營決策、管理、監督干部、行使民主權利的權力機構,也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具體體現,更是落實各項方針政策的重要載體。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要以工人階級為中心,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以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職代會的作用,可以有效激發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促進優化和改革、發展和穩定的企業生態環境。隨著全國積極推進職代會制度的創新與完善,職工群眾對參與企業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權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但當前職工代表制度中仍然存在思想認識不高、職工代表履職能力不強、組織建設薄弱、制度落實不到位、監督考核不足、職能缺失等問題,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并根據不斷變化的新情況,對職代會的組織形式、職權和工作內容進行相應調整,逐步轉向關注企業的生產經營、經濟效益和改革發展是推進企業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1]。
2.規范企務公開制度。科學規范的企務公開是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深入推進企業民主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企業應秉持 “科學化重大決策、民主化隊伍建設、程序化經營管理、公開化重大事項” 的原則,以保障員工合法利益為首要任務,以員工滿意為首要追求,不斷充實企務公開內容。要公布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和企業改革發展方向的重要決策,以實現企業和職工之間的公正對話和雙向溝通,讓職工了解情況、參與議事、接受監督,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同時要加強職工教育培訓,提升廣大職工素質,營造和諧氛圍。通過實施《企務公開民主管理辦法》,確立一套民主定事、制度管權、民主測評的管理制度,從而實現從 “為民做主” 到 “由民做主” 的轉變,有效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優化經濟環境。可以通過利用OA 辦公平臺、企業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及時、全面、真實地公開公司重大決策事項,使職工真正了解企業家底,參與企業決策,讓職工成為企業的主角,服務多元化,宣傳多層面,工作更高效,數據更精準。
3.貫徹落實職工提案。作為企業發展問題的 “聽診器” ,職工提案的落實是評價民主管理工作的 “晴雨表” 。企業要廣泛開展提案征集活動,對每一項提案進行細致研究,并及時提交職代會審議、立項立案,實時追蹤職工提案的進展和落實情況,確保將廣大職工的意愿有效轉化為企業的決策行為。筆者所在公司堅持將提案辦理工作作為一項經常性的重要任務來抓,每年年初均安排專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提案辦理工作,并建立了督辦檢查機制,確保提案辦理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通過展開 “金點子” 征集、 “我為公司發展獻計獻策” 等富有創意的建議征集活動,使廣大員工積極參與民主管理。對于廣大職工關心的薪酬改革、社保繳納、休息休假、晉級晉升等熱點問題,則聚焦于重點督導,通過現場宣講、編制發放手冊等方式,深入調查研究,不斷豐富提案內容及衍生,以確保職工提案樣樣有落實,事事有回聲[2-4]。
1.筑牢統籌全局的政治理論修養,把握民主管理大局方向。要堅持學用結合,增強自身綜合素質。隨著國有施工企業的不斷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以及個人價值的多元化趨勢,職工代表和工會工作者必須具備政治洞察力和全局把握能力,以從容應對和處理復雜局面和突發事件。通過不斷汲取新知識、新理論,并在思考中汲取新思路、新觀點,不斷提升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更加專注于本職工作。要圍繞服務生產經營這個中心,統籌全局,把相關市場經濟、經營管理等知識與國有施工企業工會工作和職工權益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吃透弄懂,將民主管理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緊密結合,與職代會職權的落實密切聯系,與保障職工切身利益環環相扣,并與完善相關工作機構機制同步跟進,以確保民主管理工作的大局方向[5]。
2.加強業務素養,提升民主治理水平。工會工作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廣泛的群眾基礎,而民主管理則是通過職工的反映愿望和要求來實現的。要想使群眾真正參與到民主決策中去,離不開廣大工會干部的辛勤努力。職工代表和工會人員的素質和履職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職代會的成效和質量。一要注重全面學習。工會工作面臨著點多、線長、量大、面廣等諸多挑戰,若不具備法律法規、工會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知識,很難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必須形成理論精深、專業全面、操作細致、業務精湛的工作作風。二要堅持學習實踐相結合,不斷增強工會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業務能力,改進方法,提高效率,深入領會和把握《工會法》所賦予的職責、義務和權利等內容要求,不斷提升員工的思想政治素質、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為促進和諧勞動關系提供堅實保障。三要深入基層群眾中去。要走訪施工一線、班組車間、崗位工位,與職工多溝通、多交流、多了解,善于做好群眾工作,在傾聽呼聲、反映訴求、超前預防、化解矛盾中體現主動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問必答,為職工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實實在在的幫助和解決難題的支持。只有將職工代表作為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發揮職工合法權益的表達者和維護者作用,才能真正將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作為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工會在群眾中的號召力,開展正確規范、富有成效的工作。
3.確立正確導向,提升政策水平,優化民主管理能力。工會作為維護職工群眾權益的首要責任人和捍衛者,切實把握工會職能與履行好民主監督職責相結合,才能真正體現出職工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充分發揮其政治優勢。應建立推行集體合同和企務公開制度,充分發揮職工持股會、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作用,將其滲透到企業改革發展、推進民主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各項工作中,同時確保參政有據、議政有方、監督有力、實施有效。為了使工會干部的工作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章,符合群眾意愿,必須樹立和增強政策觀念。國有施工企業的管理不僅僅是用機制規范行為,更重要的是將民主融入企業管理,通過認真調查研究,集中職工群眾的智慧,更好地發揮工會組織民主管理、依法維權、共創和諧的作用。
1.以人為本,解決實際問題。要建立為職工群眾服務的長效機制,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切實把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拓寬思路,創新方法,改進作風,使職工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應打通服務的 “最后一公里” ,通過開展春季培訓、夏送清涼、金秋季助學、冬送溫暖等扶貧幫困活動,把職工 “最牽掛” 的事變成 “最放心” 的事,深入了解職工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對職工關心的薪酬改革、休息休假、社保繳納、晉級晉升等熱點問題的公開情況進行重點督導,堅持將公司制度講清楚、講透徹,以消除職工思想上的疑慮。通過實施民主監督檢查,建立完善的職工訴求反映渠道和工作反饋機制,能推進民主管理的有效性,真正實現職工群眾的實惠。
2.人民至上,彰顯人文關懷。在企業中,對員工的關愛和呵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以人文關懷為靈魂,呵護員工的成長與冷暖,尊重他們的需求,竭盡所能為他們排憂解難,才是留住人才的優秀策略。暫時解決不了的,談談話、聊聊天、拉拉家常,進行心理疏導,也是表達關懷的一劑良方。要把關愛員工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常抓不懈。除了滿足基本需求,如工資發放、社保基金繳納、勞動安全衛生、休息休假等,還要持續關注職工婚戀、子女教育、心理健康、品質追求、勞動尊嚴等深層次需求;致力于關注、理解和善用基層一線職工,特別是青年人才,加強人文關懷。要在推進常態化管理服務長效機制中,建立和完善健康醫療、心理疏導、婚戀家庭等體系;在深化改革、轉型升級中致力于增加員工收入,推進公正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激發廣大青年創新創業熱情;在開展讀書活動、座談交流、培訓提升、慰問疏導等多種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中,不斷拓展民主管理工作的內涵和外延。讓職工成為企業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建設者、分享者,方能凝聚民心、凝聚民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6-8]。
唯有堅守正道,不斷創新,方能激發內在的活力,孕育出源源不斷的生機。隨著施工企業轉型升級和企業管理模式的新變化,需要不斷創新民主管理的新思路、新機制、新形式、新方法,通過實施具有獨特特色和實際效果的措施,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1.創新民主管理深化機制。第一,要建立完善的職代會工作機制,以 “統一內容與形式、協調責任與權力、配套制度與措施、規范運作與監督” 為核心,推進職工群眾積極參與企業的決策、管理和監督。第二,要全面實施職代會標準化考核,健全基層維權機制,完善職工訴訟表達機制,建立基層勞動關系矛盾定期排查制度、信息報告反饋制度和突發性事件調處制度,針對影響職工隊伍穩定的問題,實現 “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早期報告、早期調整,妥善處理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化解不穩定因素”[9]。第三,要完善民主管理工作運行機制,探索 “一崗雙責” 制,實行崗位目標責任到人,形成全員參與、全程監督的局面。創新幫扶救助的長效機制,以實現從臨時性、救濟性到長期化、制度化的有機轉變,從而為幫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第四,要拓展民主管理新載體,民主更加貼近職工群眾,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和諧勞動關系、實現體面勞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通過職工的積極參與,凝聚共識,提升效率,從而在勞動生產率和勞動報酬方面實現同步提高,共同促進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只有在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氛圍的前提下,才能使職工真正融入企業,促進職工的成長與企業的發展同步共振。
2.創新服務中心的運作模式。應通過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操作流程,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參與決策,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的主體作用,將民主管理融入企業生產經營中心,切實抓好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突出組織領導,完善激勵機制。要 “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的難點和重點問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等措施,以創新技術、創低能耗、創高效益為目標,使民主管理更貼近基層、滿足新發展要求、充滿時代氣息,成為激發職工創造活力、展示職工創造才能、發揮職工創造力量的有效載體,為建設創新型企業貢獻智慧和力量”[10]。要深耕勞動競賽主戰場,不斷創新競賽內容、活動形式、考核評比、總結表彰等方面,積極鼓勵基層聯合攻關,將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直接生產力。
3.創新民主管理智慧體系。要通過平臺發布信息,及時反映和處理群眾訴求,有效維護廣大職工合法權益。可以通過 “互聯網+” 與民主管理相融合,結合施工項目遍布全國的特點,利用微信公眾號、QQ 群、網站建設、App 客戶端等多種形式構建職工網絡維權、服務平臺,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聯合協作,實現 “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 的目標。要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斷增強基層民主管理水平,促使一線職工與企業管理零距離接觸,全方位了解企業發展動態,參與企業改革升級。大數據的應用為民主發聲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支撐,云計算使決策更加透明公正。通過智能化的民主管理,才能實現更加科學、高效、精準和廣泛的管理。
在新時代,必須深刻認識到民主管理工作所面臨的新任務和新問題,并將其貫穿于企業的各個環節中,以引導、保護和發揮廣大干部職工的民主管理積極性,不斷探索民主管理的新思路,增強其動力和活力,全面助力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