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商洛供電公司 麻欣靜 高昊翔
變電運維一體化是將變電站的運行管理和設備維護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這種管理體系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對變電站運行狀態的監測、分析和預測,對設備的智能化管理和故障預警,從而提高變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和設備可靠性,降低運營成本和維護費用。變電運維一體化包括系統集成、數據分析和智能管理等方面。通過將各個子系統連接起來,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通過對大量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的分析,提取關鍵信息,預測設備故障和運行狀態,為決策提供支持;同時,利用先進的智能化技術,對設備進行精準管理和維護,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2.1.1 提高設備可靠性和安全性
傳統的變電站管理模式,主要以人工巡檢為主,存在盲點和漏洞,無法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故障和缺陷。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通過對設備的智能化管理和故障預警,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設備故障和缺陷,降低事故風險,提高設備可靠性和安全性。
2.1.2 降低運營成本和維護費用
傳統的變電站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手段,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導致運營成本和維護費用較高。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通過數據分析和預測,可以合理規劃保養計劃,降低維護頻率和費用;同時,通過運行狀態監測和分析,可以優化運行參數,降低運行成本。
2.1.3 提高管理效率和決策精度
傳統的變電站管理模式,各個子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機制,導致管理效率低下,決策精度較低[1]。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通過系統集成和信息共享,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協同工作能力;通過數據分析和預測,可以提高決策精度和科學性。
2.1.4 推動數字化轉型
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將傳統的變電站管理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推進,是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趨勢。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可以提高變電站的自動化程度和數據化水平,實現運營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推動變電運維模式向未來發展。
2.2.1 智能化的故障診斷和預測
傳統的檢修模式通常是定期巡檢或者等到設備出現問題后再進行檢修,容易忽略潛在的故障風險,導致設備故障率較高。而智能化的故障診斷和預測可以在設備出現故障前就提前發現并處理,從而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利用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對變電設備進行全面實時監測,通過數據分析來預測設備可能出現的故障,并及時提醒維護人員進行檢修。
2.2.2 智能化的檢修計劃規劃
傳統的檢修模式可能會因為考慮不周或時間緊迫而忽略設備的檢修,導致設備過早報廢或故障頻繁發生。而智能化的檢修計劃規劃則能夠更科學地進行設備檢修,降低故障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根據設備運行情況和歷史故障數據,智能地制定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定期檢修和保養,可以降低意外故障的發生率,并延長設備的壽命。
2.2.3 智能化的檢修操作指導
傳統的檢修模式常常需要借助經驗或者專業知識才能確保檢修效果,而智能化的檢修操作指導則使得操作更加規范和科學,降低了因人為因素引起的故障風險,提高了檢修效果。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采用信息化系統,為操作人員提供各類設備的操作說明、安全操作規程、檢修標準、注意事項等,以便操作人員根據需求進行相應的檢修和保養工作。
2.2.4 智能化的檢修記錄管理
傳統的檢修模式可能會因為人為因素或者其他原因而丟失或遺漏關鍵檢修記錄,從而無法客觀評價設備的狀態和性能。而智能化的檢修記錄管理則可以實現全面、精確、可追溯的記錄,方便后續數據分析和決策制定。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將設備的檢修記錄、維護記錄等信息全部數字化,利用信息化系統進行存儲、查詢和統計,方便后續管理和評估,也為后期分析和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持。
2.3.1 故障呼叫中心
故障呼叫中心是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發生故障時,現場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電話、短信、郵件等方式向呼叫中心報告故障信息。呼叫中心負責收集和記錄故障信息,并快速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處理。這種方式可以避免信息傳遞不及時或不準確導致延誤處理時間。
2.3.2 運維數據平臺
運維數據平臺可以幫助管理者監控設備狀態、收集數據、分析問題原因、生成報告等。通過這些數據,管理者可以了解設備的歷史運行情況和性能狀況,有效預測可能出現的故障,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和維護。
2.3.3 視頻監控系統
視頻監控系統可以覆蓋變電站各區域,實時監測設備運行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警,幫助工作人員快速排查問題。同時,視頻監控系統還可以用于安全管理,監測員工的操作行為,防止可能導致設備損壞或人身傷害的不當行為。
2.3.4 專家庫支持
專家庫是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下的一個重要支撐。通過專家庫,工作人員可以獲得更專業、更深入的技術支持,快速解決故障問題。一些大型變電站還會建立專家咨詢電話或視頻會議系統,進行遠程技術支持。
2.4.1 實時監測
實時監測是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中安全監控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視頻監控、紅外線熱成像、聲音檢測等技術手段,可以對變電站內部和周邊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設備異常、溫度過高、冒煙、火花、異響等問題并自動報警,提醒運維人員及時處理。此外,還可以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大范圍區域的監測,為變電站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2]。
2.4.2 預警處理
預警處理是變電站安全監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智能分析、數據挖掘等技術手段,可以對變電站設備運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提前預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及時發出預警提示。例如,通過對歷史故障數據進行分析,可以預測設備的壽命,及時制定維護計劃;通過模擬仿真,可以預測自然災害的影響,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
2.4.3 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是變電站安全監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地質勘探、氣象監測等技術手段可以幫助變電站運營商及時了解周圍土地、大氣環境的變化,預測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有針對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2.4.4 巡檢管理
巡檢管理是確保變電站設備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通過智能巡檢設備和軟件,實現對變電站各項設備進行無人值守巡檢,并及時記錄設備狀態和異常情況,上報管理系統并通知運維人員。
2.4.5 培訓考核
培訓考核是變電站安全監控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定期舉辦安全培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素養,規范員工操作行為,避免因人為原因引起的事故。
由于國內各地區變電站技術標準和規范存在差異,導致運營商在實施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時面臨技術難題。缺乏標準化的技術管理手段和流程,影響了變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為此,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以確保變電站設備監測、維護和修復等各項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由于變電站信息化系統多樣、分散,數據來源與格式不一,數據共享成為一個難點。無法實現全局數據共享會導致數據信息不全、不準確、重復錄入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需要建立起標準化的數據交換格式和協議,并將各個信息系統進行集成,實現信息互通和共享。
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需要運營商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進行設備監測、維護和修復。然而,當前變電站運營商缺乏相應水平的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技術人才,導致變電站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受到影響。
變電站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涉及大量的電力交易和供應,具有很高的安全風險。如果在實施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時,忽略了安全保障工作的必要性,就會導致變電站遭受電力事故的風險增加。因此,需要加強對變電站的安全風險評估和管控,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機制,確保變電站的安全運行。
當前變電站中的大部分設備都是傳統的機械式設備,缺乏智能化監測和控制功能。這導致設備監測和維護難度較大,同時也無法實現對設備運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影響變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因此,需要加快設備升級和智能化改造,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降低運行成本,并提高設備的監測和控制效率。
變電站中的信息化建設進度相對滯后,尚未實現全面信息化管理。目前,變電站中存在著多套信息系統并存、信息孤島等問題,給信息交流和共享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需要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建立標準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流程,實現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整合[3]。
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和難點,此時需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來幫助解決。因此,在推廣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時,應該注重加強技術支持。具體來說,可以通過提供相關的培訓、視頻教程、手冊等方式,讓使用人員學習掌握系統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變電站的運營需要建立規范的管理體系和流程,并且必須明確各項職責和權限。對于一體化管理系統來說,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將數據采集、分析和處理工作做好,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在多個變電站之間,由于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導致數據的統一和整合存在困難。因此,在推廣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時,需要統一管理標準和規范,將不同變電站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整合,形成標準化的運行檔案和報表,方便后續的數據分析和應用。
由于一體化管理系統涉及大量的設備信息和用戶數據等敏感信息,因此需要強化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具體做法包括加強系統的備份和恢復機制,預防和應對各類安全風險和威脅,確保系統運行的穩定和安全。
推廣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不僅可以提高設備運維效率,還可以為后續的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提供基礎和支撐。因此,在應用過程中應該注重探索新的技術和理念,積極創新發展,提升其在變電站建設和運營中的應用價值。
變電運維一體化模式在變電管理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和重要意義。然而,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需要加強相關的技術支持和管理工作,推動標準化建設和創新發展,以實現變電站的高效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