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樊 飛 董昱辰 黃怡豐 張少博 邢 哲
(1.陜汽集團商用車有限公司,陜西 寶雞 722400;2.陜西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200)
近幾年我國汽車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力度加大,汽車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但由于各國執行的標準差異較大,而且還在不斷更新升級,為我國汽車出口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此,對國外的認證體系及制度進行研究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我國汽車主要出口目的國家和地區的認證制度進行介紹,以期對汽車生產企業出口認證工作提供參考。
E/e Mark認證是指歐洲共同市場對汽機車及其安全零配件產品、噪聲及廢氣等,按照歐盟法令(EEC Directives)與歐洲經濟委員會法規(ECE Regulation)的規定,進行產品認證時方授予的合格證書,以確保行車安全及環保要求。
E-mark認證,又稱ECE認證,是以聯合國下屬機構歐洲經濟委員會(Economic Commisssion of Europe)頒布的法規技術條件要求為依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是一個國際化的經濟組織,其成員國除歐盟外,還包括東歐、南歐等非歐國家。ECE法規不是強制性標準,成員國可以套用ECE法規,也可以延用本國法規。認證過程是先由企業遞交申請材料,被授權的測試技術服務機構對企業進行工廠審核、樣品測試、并出具測試報告,發證機關對提交的所有資料(包括申請信、技術資料、測試報告、工廠審核報告)行型式批準,并下發證書,依認證國別不同,授予不同的證書編號。經過E-mark認證的產品將被粘貼“E”標記,才能被市場認可。常見E標認證產品有輪胎、車燈、安全玻璃、座椅、視鏡等。
e-mark認證以歐盟指令為依據,而歐盟指令以ECE法規為基礎制定,它主要規定了認證的方式和要求。e-mark認證根據這些技術指令首先對車輛產品的零部件和系統開展單項的型式批準,單項型式認證合格后才能獲得歐盟的整車型式批準(Whole Vehicle Type Approval,簡稱WVTA)[1],其認證程序和認證形式與E-mark基本相同。車輛零部件和系統通過e-mark認證后,產品將被粘貼“E”標記,才可在歐盟成員國范圍內進行銷售。
美國政府對汽車產品的準入管理分為安全認證和環保認證兩部分。
美國主管汽車產品安全的部門為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DOT/NHTSA),因此汽車安全認證常被稱為DOT認證,對入市后的車輛產品的安全實施嚴格的“事后”監管,包括車輛是否真正滿足技術法規的要求和是否存在安全缺陷兩方面[2]。它是完全的企業自我認證模式,政府不對產品認證做出批準或任何認可。
美國聯邦環境保護署(EPA)負責執行控制污染措施,并制定環保法規,所以汽車環保排放領域被稱之為EPA認證。EPA認證最初是政府負責的型式批準制度,后來逐漸融入了大量自我認證的要素,如認證和核實試驗、在用車檢驗等,都由企業自主進行,企業進行試驗后將試驗相關材料上報EPA,EPA依據申報材料進行認證的審核和批準,決定是否頒發COC證書(車輛須獲得COC證書才能進入市場),因此美國的EPA認證實質上是介于自我認證和型式批準制度中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看似門檻低,實際上有詳盡完備的法律依據來支撐,通常訴諸法律程序來解決爭端和違規行為[3],因而美國汽車市場具有“寬進嚴出”的特點。
日本、歐美的汽車技術法規體系并稱為世界3大典型汽車技術法規體系,但自從1998年簽署《1958年協定書》和《1998年協定書》后,即開始積極采用ECE法規,尤其是針對自身出口量和全球化程度較高的車輛產品(M1類車輛)。截至目前,日本采用ECE法規的比例已超過50%。
日本機動車型式認證制度包括型式指定制度和型式通告制度,還包括對裝置和零部件的型式指定(type designation)。型式指定批準需企業先向型式批準主管單位提出申請,主管單位收到申請后,對相關文件和車輛進行審查和試驗,若該車型通過審查和試驗,即被指定。用戶在購買車輛后向地方陸運署出具出廠檢驗證書,即可獲得注冊。
型式通告制度的申請流程與型式指定類似,但是型式通告審查時,主要目的在于確定該車型共有的結構和部件(如底盤)是否已經通過型式指定,對于已通過型式指定的車輛結構和部件無需再進行試驗,只對新加或改裝的部分進行檢驗[4]。
在通過日本的型式指定制度和型式通告制度時,相應的汽車零部件產品和車輛系統只要有與日本自身法規對應的ECE法規,通過ECE型式批準即可,而無需按照日本自身技術法規進行認證。日本對汽車產品的市場準入管理采取歐盟的型式批準制度,同時引入了美國的機動車輛召回制度,這也是日本汽車產品管理制度中的又一特點。
俄羅斯對汽車產品的市場準入管理采取型式批準的模式,其具體實施形式為OTTC認證。OTTC型式批準證書屬于俄羅斯Gost-R證書的一種,是專門針對汽車整車、參照歐盟整車型式批準模式而建立的一套制度。俄羅斯絕大部分汽車零部件和系統項目都采用聯合國ECE法規,因此這些項目一般都直接做ECE認證,少部分沒有對應ECE法規的,企業也一般在申請OTTC認證批準時做檢測,沒有必要單獨去做Gost-R認證。
2010年,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3國簽署《關于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白俄羅斯共和國以及俄聯邦技術規范的共同準則和規則》,形成了俄白哈海關聯盟(Customs Union),對各類產品采取統一的認證制度和技術法規(Technical Regulation),即CU-TR認證,其標志為EAC,因此該認證也被稱為EAC認證。2015年,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加入,簽署《歐亞經濟聯盟條約》,形成如今的歐亞經濟聯盟。
歐亞經濟聯盟汽車準入要求均按照海關聯盟的統一汽車主體技術法規TP TC 018/2011《輪式車輛安全技術法規》執行。TP TC 018/2011在專門的附件列舉了整車產品、各零部件、系統應滿足的法規要求,絕大部分都是直接采用ECE汽車技術法規,只有少部分(諸如車內噪聲、前視野、通風供暖及空調等)采用自身的法規要求,或者采用獨聯體統一的GOST標準。除了上述汽車主體技術法規,俄羅斯和海關聯盟汽車市場還針對汽車的安全性制定實施ERA-GLONASS這一特殊的技術法規項目,該項目已成為五國海關聯盟共同市場的一個新的重點。
海灣地區包括中東7國,即:阿聯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也門[4],是發展中國家唯一完善的共同體市場,建立并實施統一的汽車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采用海灣汽車標準作為統一的汽車技術法規。
海灣汽車標準主要參考了歐洲和美國汽車技術法規體系,少部分項目參照國際標準(即ISO標準)。另外,針對海灣國家特有的氣候、地理環境和道路條件,在如散熱器、濾清器、蓄電池、懸架、輪胎等方面制定了一些特殊的要求。
GCC對汽車產品的管理和批準程序傾向于自我認證模式。首先,汽車企業按照各海灣汽車標準的要求完成相關的試驗,以驗證其產品符合標準要求;然后,企業按照海灣標準要求完成GCC的一致性證書(或稱之為符合性證書),完成后的一致性證書原件2份,連同試驗報告,送交海灣標準化組織(簡稱GSO)總部進行審核,GSO根據這些材料審查車輛是否真正符合海灣地區的相關技術法規要求,GSO有權查看原始的試驗數據或其它相關材料;如果GSO確認產品符合海灣標準的要求,將批準該GCC一致性證書。目前,GSO汽車產品認證和批準制度已實現電子數據化管理,企業可以通過GSO電子符合性認證系統進行注冊、申報和結果查詢。
我國的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內容主要可以分為4大類:產品公告、營運安全準入、環保和CCC,分別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同時公安部、商務部、財政部、國稅總局等也涉及汽車行業相關環節的管理。
《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是目前國家對汽車產品最重要的認證管理措施。公告作為車輛產品進行注冊登記的依據,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中心按照《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履行汽車企業及產品準入的管理職能,汽車產品必須進行汽強制性檢驗項目的檢驗,相關項目經由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由裝備中心審核、公示、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方可具備公告。
營運安全準入依據交通運輸部JT/T1178.1《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第1部分:載貨汽車》、JT/T1178.2《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第2部分:牽引車輛與掛車》、JT/T 1094《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JT/T325《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的通知要求,從事營運活動的車輛必須向交通運輸部申報,相關項目經由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由交通運輸部審定、公示、發布《道路運輸車輛達標車型公告》方可進入道路運輸市場從事道路旅客運輸、貨物運輸等經營活動。
環保申報依據國家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開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工作的公告》要求,企業對汽車產品噪聲、排放、油耗等項目進行強制性檢驗,經由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后由生態環境部審定、批準。在產品出廠前,企業需將主要環保信息上傳至機動車環保信息公開平臺,并確保新銷售車輛的發動機及其安裝的排放控制裝置與信息公開的隨車清單一致,環境保護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進行監督審查。
環保認證分為國家環保和地方環保2種。目前各別城市對汽車環保有單獨的申報要求,需要在該部分城市進行銷售還需申報地區的環保認證。
CCC是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的英文縮寫,指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它是中國政府為保護消費者人身和動植物生命安全、加強產品質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規實施的一種產品合格評定制度,包括汽車零部件認證和整車認證,其認證模式為型式試驗+初始工廠審查+獲證后監督。認監委要求車輛經過強制性標準檢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進行申報,申請CCC認證,獲得CCC認證證書且按規定加施認證標志的產品才能出廠銷售。
根據《關于節能新能源車船享受車船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74號)、《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2017年第172號)、《關于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2020年第21號)等文件要求,新能源車型還應進行財稅優惠目錄申報。
為適用本國/地區汽車安全、節能、環保、防盜等需要,世界各國/地區相繼建立了符合自身需求的汽車產品認證制度,以歐、美、日3大汽車認證制度最為典型,其余大多數國家/地區的法規均是參照美國或者歐洲法規,再結合本國情況制定。
與國外相比,我國汽車認證制度存在多部門管理、認證內容重復的現象。在一些檢測項目尤其公告和營運安全的檢測項目有許多內容重復。歐、美、日等國家汽車認證管理職責明確,各司其責,檢測項目無重復交叉。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汽車產品認證模式將會持續很長時間,政府部門也會不斷完善汽車法規標準,同時對汽車產品的監督管理也會更加嚴格。多部門管理中存在的沖突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對車輛管理制度進行相應調整和改革,通過合并整合來完善監管,減少認證項目,簡化認證流程,有效提高認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