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海婷



輸血是指將血液通過靜脈輸注的方式輸給患者的一種治療方式。它看似簡單,卻包含非常復雜的醫學理論。
何時進行輸血
輸血是一種醫療程序,通過向患者體內輸注紅細胞、血小板、血漿等血液成分,以緩解病情或維持生命。一般情況下人體的總血量占身體總重量的8%,大概是5000ml左右,如若機體失血超過2500ml,意味著機體的代償機能難以維持正常的血壓狀態,會造成多項功能障礙,威脅生命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如若出現以下情況就需輸血:①嚴重貧血。當血紅蛋白濃度低于60克/升時,稱為重度貧血,可能影響身體各器官的氧氣供應,導致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此時,需通過輸血來提高血紅蛋白濃度。②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癥、白血病等,可能導致血小板數量減少,影響止血功能,需通過輸注血小板來提高血小板數量,防止出血。③凝血功能障礙。某些疾病或藥物可能導致凝血功能障礙,造成難以止血或出血后難以愈合的情況,通過輸注血漿或凝血因子等血液成分,有助于止血和恢復。④短期內大量失血。如外傷等導致短期內大量失血,可能引發低血壓、休克等,需通過輸血來維持血容量,穩定血壓,維持生命。
輸血前的相關檢查
為保障患者健康,在輸血前需要對血液進行的相關檢驗為:
●乙肝兩對半: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乙肝核心抗體,這是診斷乙肝的重要依據;
●丙肝抗體及抗原:即丙肝病毒抗體和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檢查輸血者體內是否有丙肝病毒;
●HIV抗體:HIV為艾滋病病毒,HIV抗體陰性,說明輸血者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梅毒抗體:主要用于檢測體內梅毒螺旋體,若為陰性,提示輸血者未感染梅毒螺旋體;
●血型檢查:每個人的血型都不一樣,需做血型檢查,以免輸錯血型,造成溶血之類的不良后果;
●交叉配血試驗:屬再上一層保險的情況,結果出現主側管和次側管均無凝集和溶血現象時,視為交叉配血相容,才可進行輸血。
輸血面臨的風險
輸血并非絕對安全,部分患者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完成后可能出現不良情況。輸血可能面臨的風險為:①傳播疾病。雖現在的輸血控制已越來越嚴格,但也可能通過輸血傳播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這是因在獻血者中可能存在病毒“窗口期”或檢測技術局限等問題,導致病毒未被完全檢測出來。②過敏反應。部分患者在輸血后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皮疹、呼吸急促等癥狀。③溶血反應。如輸入的血液與受者的血型不匹配,就可能導致溶血反應,使受者出現黃疸、血紅蛋白尿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④發熱反應。患者輸血后還可能出現發熱反應,可能因輸血者有白細胞或血小板等異體蛋白進入受者體內引起的。⑤血小板輸注無效。如輸注的血小板數量不足或質量不好,就可能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使受者的血小板計數沒明顯上升。⑥急性肺損傷。在某些情況下,輸血可能會引起急性肺損傷,導致呼吸困難、肺水腫等癥狀。
為了降低輸血風險,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應當具有風險防控意識,能不輸血盡量不輸,如若需輸血治療,在輸血前應進行嚴格的檢查和檢驗,確保所輸血液的質量和安全。
這些輸血知識要了解
1.輸血的窗口期
通俗地講,“窗口期”就是感染病毒后到能被檢測出來之間的時間差,處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樣具有傳染性。受目前臨床檢測技術的限制,血液中病毒檢測“窗口期”仍是世界難題,其帶來的輸血風險只能降低,還無法消除,它的存在是人類所有輸血治療無法規避的風險。
2.成分輸血
成分輸血是一種把全血中的各種有效成分分離出來,分別制成高濃度的血液制品,然后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需要,輸給相應制品的輸血方式。優點為:①高效。針對性強、制品濃度高、療效好。這是因成分輸血是根據患者的實際輸血需求來選擇相應的血液成分,大大提高了輸血的效果。②安全。成分輸血可避免不良反應,減少病毒傳播的概率。因為血液制品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和檢測的,確保了輸血的安全性。③有效保存。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保存條件,因此成分輸血可在適宜的條件下保存血液的生物活性,保證血液的有效性。④保護血液資源。通過成分輸血,可將全血制備成多種高濃度的成分,按需分配給患者。這種方式有效保護了血液資源,使得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3.自體輸血
自體輸血就是當患者需要輸血時,輸入病人預先儲存好的血液又或是失血回收的血液。通常情況下,自體輸血的種類分為儲存式的自體輸血及回收式的自身輸血。它的優勢為:①減少輸血反應和疾病傳播。由于血液來自患者自身,可減少輸血反應和疾病傳播的風險;②緩解庫存壓力。自體輸血不需要依賴庫存,可降低庫存壓力,同時減少庫存血液過期報廢的情況;③節約費用。自體輸血可降低醫療費用,不需要購買庫存血液制品。④滿足用血需求。能為稀有血型或是由于輸血而產生同種類抗體而導致配血困難的患者提供合適的手術治療用血。
人們對輸血的了解不夠深入,一談到輸血,就易產生擔心、懼怕等心理。主要是錯誤地認為輸血對人體的傷害較大、亦或錯誤地認為輸血不能替代營養品、或認為輸入親戚的血液能“親上加親”。所以,普及輸血知識,才能促使人們對輸血有更深入的了解,正確看待輸血,在看病就醫中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輸血,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