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康康
(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陜西 榆林 7193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企業上下反腐決心大、力度強,對企業內部黨員領導干部產生了巨大的震懾作用和警示效果,一體推進“三不腐”的綜合效應已逐漸顯現。近年來,企業迎來快速改革發展的良好機遇,但由于外部制約因素多,導致企業廉潔風險呈現“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腐敗滋生較易“失控”。尤其是在項目建設、物資采購、招投標管理、資金管理、選人用人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相關管理人員在“燈紅酒綠”和“糖衣炮彈”面前,如果自律意識不強,經不起誘惑,就容易發生違紀違法行為。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創新建立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體系,實現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推動企業健康穩步發展,為企業實現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提供保障。
一些企業在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過程中,存在組織機構建設不健全,責任不明確,相關責任單位的工作責任還沒有完全厘清,具體實施工作的牽頭單位和主體責任單位不明確等問題,導致工作推進比較緩慢,工作合力沒有完全凸顯,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體系缺乏內生動力。
在認知層面,存在對“三不腐”提出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歷程不明確、認識偏差和理解不到位等問題;在統籌層面,“三不腐”之間的協同性還未打通,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整體性不強,存在銜接不夠、整合不足的問題。在方法層面,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思路還有待開拓創新,在落實黨中央和上級公司要求上存在“上下一般粗”的問題,一體推進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企業在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的方法手段方面,還停留在印發文件、會議部署、線下監督等傳統方式上,與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相對薄弱,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還不夠,深度融合不足;在財務系統、人事管理系統、招投標管理系統和采購管理系統等信息化系統中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廉潔風險防控程序設計不夠,存在漏洞;系統相對分散繁多,財務、審計、法律、供銷等業務部門沒有充分利用平臺進行監督,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建立聯合監督的大格局尚未形成[1]。
企業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為原則,通過搭建“1+1+N”組織領導體制(即黨委統一領導、紀檢機構組織協調、職能部門貫通協同)、“3+3+3”工作機制(即“不敢腐”方面建立“警示+巡察+問責”行為懲戒機制、“不能腐”方面建立“制度+監督+信息化”協同約束機制、“不想腐”方面建立“引領+熏陶+教育”傳統文化廉政思想培育機制)和“三維”協同機制,創新構建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體系。堅持以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創新工作方法手段,加強實踐應用,構建左右銜接、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一體推進“三不腐”立體工作格局。
2.1.1 強化頂層設計
企業不斷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協調小組職能,堅持以“三不腐”一體理念推進監督工作,整合監督力量,做好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變堤壩。根據工作需要,統籌各相關職能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由主責單位研究提出工作方案,協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配合工作,著力打造權力公開陽光工程、大監督體系、廉潔風險防控體系等監督管理平臺,構建“大監督”格局。
2.1.2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協調小組,協調小組按照企業黨委決策部署開展一體推進“三不腐”工作,定期報告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報告重大問題或重要事項,協助黨委履行黨內監督主體責任。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成員包括綜合辦公室、組織人事部、黨建工作部、紀委辦公室、財務資產部、內控審計部等9 個部室,不斷整合監督力量,一體化推進“三不腐”工作,推進實施資源共建、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工作機制,推動各監督主體一體推進“三不腐”統籌銜接、貫通協同。
2.1.3 深化“四責協同”
企業大力提升集成多元共治合力,積極構建一體推進“三不腐”“四責協同”機制,即黨委落實主體責任、紀委落實監督責任、黨委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四責統一聯動合力運行。深化細化一體推進“三不腐”“四責協同”機制,切實把管黨治黨責任壓緊壓實,把責任壓力傳導到位,做到履職盡責“不甩手”“不脫手”,確保一體推進“三不腐”上下聯動、一貫到底(圖1)。
2.2.1 強化以案釋紀明紀
企業以警示教育為契機,通過“點”與“面”以及“集中性”與“經常性”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違紀違法典型案例通報曝光和警示教育的力度,實現警示教育全覆蓋、無盲區。通過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講授廉政黨課、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參觀廉潔文化長廊等多種形式,加強黨性教育,突出警示作用,筑牢黨員領導干部廉潔思想防線,促進廉潔從業,讓廉潔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實現企業風清氣正的企業環境,真正做到“不敢腐”。
2.2.2 聚焦巡察政治監督
企業充分發揮巡察在懲治腐敗中的作用,讓巡察成為反腐利劍。創新巡察形式,建立巡察與紀檢、組織人事、審計、財務等聯動機制,形成巡察、紀檢、審計等監督全覆蓋格局。在巡察過程中,發現能立即整改的問題,直接開刀亮劍,要求立行立改,為巡察立威造勢,產生強烈的震懾效應;巡察反饋時,對發現的問題如實反饋,給其敲響警鐘。整改過程中緊盯影響整改實效的關鍵少數、關鍵環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會議壓責、約談領責、履職盡責,精準落實政治巡察要求。
2.2.3 嚴肅開展追責問責
“不敢腐”的前提條件就是高懸懲腐利劍,對腐敗給予嚴厲懲罰。企業堅持有案必辦、有案必查,重點查處巡視巡察、監督檢查、審計審查、信訪舉報中發現的不作為、亂作為等違紀違規問題,嚴肅開展追責問責,推動構建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開通了網絡舉報平臺,設置了舉報信箱,高度重視來信、來電、來訪、網絡舉報,堅決做到不推、不拖、不壓、不靠,確保信訪舉報環節不出現滯留,問題線索第一時間進入辦理程序,實現所有案件一口入、一口出。
2.3.1 建立健全制度體系
企業先后制定印發了《反舞弊工作管理辦法》《“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實施辦法》《領導干部廉政檔案管理辦法》《紀委會議事規則》《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談話的實施辦法》《問題線索管理辦法》等35 項制度,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同時,在體系建設方面,企業先后建立了“兩個責任”落實體系、廉潔風險防控體系和“大監督”體系等6 套機制體系,建立健全協同約束機制,不斷提升腐敗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動構建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機制[2]。
2.3.2 推進縱橫立體監督
近年來,企業緊緊圍繞“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要求,大膽開展理論與實踐創新,對領導干部的行為進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縱橫立體監督,在探索實施權力公開運行、“大監督”工作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按照程序合規、基礎合法、授權明晰、閉環管理的原則,制定了《授權管理辦法》《管理授權手冊》,起到了過程控制、陽光操作、便于監督的作用。積極構建“大監督”工作格局,組織協調各類監督資源,重點整合業務部門、職能部門的業務監督作用,強化紀檢“再監督”職能。主要對容易滋生腐敗的業務領域進行監督,比如工程管理、供銷管理、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資金使用、選人用人等環節進行監督。尤其針對企業近年來的大宗物資采購項目進行重點監控,如甲醇采購、煤炭采購、三劑采購、現場檢維修等進行重點管控與監督,并起草形成相關報告材料。
2.3.3 構建“信息化”系統
企業結合實際及重點崗位情況,從230 個崗位中辨識出127 個重點(關鍵)崗位,通過組織編制重點關鍵崗位權限確認及風險點辨識自查表、廉潔風險等級評估表、權力風險點防控措施表、權力風險防控責任清單、廉潔風險防控流程圖等9 項報表、清單和流程圖,明晰了重點關鍵崗位全部權力運行環節、每個環節所對應的權力風險點、每個權力風險點應采取的防控措施及防控措施的責任人等,明確了對廉潔風險防控的考核原則、考核內容、考核對象、考核方法、考核程序、考核結果的運用,為進一步強化廉潔風險防控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此基礎上,企業建立動態廉潔風險防控“信息化”系統,對選人用人、采購與銷售、大額資金支付等事項進行動態監督。通過靜態和動態“信息化”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對廉潔風險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防止廉潔風險演變為腐敗行為。
2.4.1 建立文化引領機制
近年來,企業把廉潔文化建設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大力培育和踐行“淡泊名利、慎權守則、勤廉從業”核心理念。積極提倡和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廉潔文化基因,制定實施《企業廉潔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針,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心,大力培育廉潔從業理念,廣泛開展廉潔文化創建活動,營造清正廉潔的良好氛圍,為實現企業健康穩步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撐。
2.4.2 接受廉潔文化熏陶
充分利用網絡、廣播、微信公眾平臺等載體,倡導廣大黨員干部學傳統文化、讀經典作品,更要強化輿論灌輸,依托“學習強國”“智慧黨建”和“融智學習平臺”等微信公眾號或手機客戶端,系統學習傳統文化精髓,使黨員干部經常接受廉潔文化熏陶。企業通過召開家風建設活動啟動會,印發《關于加強黨員干部家風建設工作方案》,廣泛開展“立一份家規”“開好家庭會”“學習紅色家書”等家風建設系列活動,不斷提升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真正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
2.4.3 開展廉潔文化教育
深入開展廉潔文化建設“四進兩融合”活動。廉潔文化進班子:把廉潔文化建設與創建“四好”領導班子活動相結合,把廉潔從業內容納入黨委中心組專題學習內容;廉潔文化進崗位:開展廉潔從業主題活動、廉潔從業知識測試等活動,加強對重點崗位及關鍵領域人員的廉潔教育;廉潔文化進班組:以“深化班務公開、推進民主管理”為原則,把廉潔從業要求融入班組日常工作全過程;廉潔文化進家庭:以“廉潔興家、家庭助廉”為要求,深入開展家風建設活動,做到廉潔治家、廉潔齊家,推動廉潔文化建設與企業生產建設相融合,與企業經營管理相融合[3]。
2.5.1 堅持系統施治,打通一體推進內在聯系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互相關聯、層層遞進、相輔相成。其中“不敢腐”是前提,“不能腐”是關鍵,“不想腐”是根本。為了實現“不想腐”的目的:一靠教育;二靠震懾。企業從打通一體推進內在聯系出發,堅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嚴厲查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持續釋放全面從嚴、一嚴到底的強烈信號。堅持糾“四風”樹新風不停步,堅持辦案、整改、治理一體推進,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推動政治生態向好向善,發展分級分類開展警示教育,切實做到以案為鑒、警鐘長鳴,讓黨員領導干部切實做到“不敢腐”。
2.5.2 推動貫通融合,構建一體推進工作機制
企業通過巡視巡察、審計審查等監督檢查著力發現體制機制和制度漏洞存在的問題,督促整改,提出紀律檢查建議,深入開展廉潔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用好《警示錄》《懺悔錄》等反面教材。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傳統文化,用好用活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廉潔文化建設示范點等資源,加強廉潔文化熏陶,固化黨員領導干部“不想腐”的倫理心境。
2.5.3 找準關鍵支點,拓展一體推進實踐路徑
通過靈活運用“四種形態”,將監督貫穿日常工作、融入權力運行全過程,“懲治防”一體統籌、“情理法”協同發力。把抓住“關鍵少數”作為重中之重,緊盯關鍵崗位和影響政治生態的重點人員,嚴肅監督執紀問責,嚴格落實廉政談話、提醒談話、監督檢查等制度,加強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有效監督。賦能數字監督,全面建成并拓展深化陽光工程、大監督體系、廉潔風險防控體系等監督平臺運用,構建數據可驗證、風險可預警、責任可追溯的全要素監管體系。
企業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領域率先創新實施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體系的過程中,產生的制度體系、管理方法、管理機制、信息化、智能化等成果具有通用性,能夠促進企業規范管理、有效管控,提升管理水平,為其他企業提供參考。通過各業務部門的共同努力,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廉潔從業意識顯著增強,項目建設管理、物資采購管理、資金管理等均實現標準化管理,廉潔風險實現大幅降低。
企業以黨員干部“不想腐”為終極目標,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廉潔文化資源,結合企業業務特點,深入剖析其中促進廉潔從業的思想觀點,形成了以德倡廉、以德養廉的企業廉潔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培育提煉企業廉潔文化的創新與實踐,是企業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方面的一次重大的創新探索,也是一次在企業廉潔文化建設中各職能部門合力共建的生動實踐。企業通過廉潔共建、業務對標等方式,大力推廣企業廉潔文化,開展廉潔文化交流,得到了廣大承包商單位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贊許[4]。
企業成功創新實踐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體系,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企業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存在的瓶頸性難題,形成了廉政管理創新成果。企業積極探索一體推進“三不腐”的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通過查辦案件、總結規律、強化監督、教育干部,實現“三不腐”貫通融合、同向發力。企業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體系的建立是從認識到實踐、從理念到行動、從探索到完善的過程,通過系統治理、協同發力、一體推進的方式集中削減腐敗存量,堅決遏制腐敗增量,有效防止違規違紀行為發生。案發數量逐年急劇下降,企業挽回因發生腐敗行為而產生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體系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得到充分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