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深耕與細化:近五年中國檔案史研究述評

2023-12-29 13:41:01丁海斌羅夏鉆
檔案管理 2023年6期

丁海斌 羅夏鉆

摘? 要:對近五年來中國檔案史研究成果的發文時間、作者發文情況、來源期刊分布、關鍵詞分布等進行分析,提煉出古代文書研究、檔案史史料研究、文檔名詞研究、歷史檔案整理研究、近代檔案人物思想研究等五個較為成熟的研究主題,總結出研究成果存在研究人員較分散、沒有形成合力和有影響力的研究中心、研究內容較分散、研究思路還不夠開闊、學術成熟度較低等方面的不足之處。未來中國檔案史研究著力點應落在中國檔案史史料學研究上,它是檔案史學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關鍵詞:中國檔案史;檔案史史料學;檔案史料;檔案人物;檔案整理;古代文書;史書政書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blication time, author's publication, source journal distribution and key word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Archives history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extracts five mature research themes, such as ancient documents research, archive history historical materials research, document terminology research, historical Archives collation research, and modern archival characters thought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ers i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scattered, there is no joint force and influential research center, the research content is scattered, the research ideas are not broad enough, and the academic maturity is low. In the future, the focus of Chinese archival history research should be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archival history historical materials, which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maturity of archival history.

Keywords:? Archival history of China; Archival historical data research; Archival historical data; Archival figures; Archival arrangement; Ancient document;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books

近些年來,特別是近五年來,中國檔案史的研究逐步深化,值得我們進行較深入的總結與反思。本文以《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檔案管理》《浙江檔案》《北京檔案》《檔案》《歷史檔案》《中國檔案》《蘭臺世界》《黑龍江檔案》《云南檔案》等檔案學期刊刊載的文章為基本依據,分析近五年我國檔案史研究的現狀,探討研究成績、不足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1 中國檔案史研究基本情況分析

本文以上述檔案學期刊為檢索范圍,綜合中國知網和維普期刊網站,以“中國檔案史”“歷史檔案”“檔案史料”為檢索主題,檢索時間為2018年1月—2022年12月,經人工對比和篩選,剔除不相關的文獻,共獲得與該主題相關的文獻298篇。在此部分中,筆者主要通過發文時間、作者分布、來源期刊、文章的關鍵詞這幾個方面對中國檔案史研究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

1.1 發文時間分布。近五年,關于中國檔案史這一主題的研究呈現出階段性趨勢,如圖1所示。

2018年以來,關于中國檔案史的研究成果數量呈較穩定并總體上有所上升的趨勢。其間,2020年研究成果數量有所下降,降低至50篇左右,而2022年對該主題的研究達到最高峰值77篇,2018年與2019年持平,發文數量是56篇。近五年關于中國檔案史這一主題的研究,發文量保持在每年50~80篇文章這一范圍之內,這說明中國檔案史的研究并不是熱門的研究方向。

1.2 作者發文情況。統計發現,中國檔案史研究的發文機構具有高度集中性,主要集中在廣西民族大學和遼寧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的丁海斌教授和遼寧大學的趙彥昌教授,處于遙遙領先地位,發文數量達到18篇,如圖2所示。

根據作者發文情況的統計分析,近五年關于中國檔案史研究的作者分布不均衡,突出的作者為丁海斌教授和趙彥昌教授這兩位學者,其余作者發文數量不多,作者總數偏少。由此可知,關于中國檔案史的研究,雖然形成了核心作者群,但其他學者研究動力不足,研究深度不夠,研究成果未能形成系統化、體系化。

1.3 來源期刊分布情況。經梳理,關于中國檔案史的研究,來源期刊主要集中在《蘭臺世界》《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這三份期刊,如圖3所示。

近五年,《蘭臺世界》發文數量最多,達到50篇,其次是《檔案學通訊》刊發文章為45篇,《檔案學研究》刊發文章數量42篇,《檔案管理》刊發文章數量為36篇,《檔案與建設》刊發文章數量為31篇。期刊的刊文數量與期刊的定位有一定關系,從期刊的刊文數量看,《蘭臺世界》《檔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檔案管理》《檔案與建設》這幾份期刊刊發檔案史研究文章的數量相對較多。

1.4 關鍵詞分布情況。近五年來關于我國檔案史的研究,出現了大量的關鍵詞,如圖4所示。從數量上看,關鍵詞的總量較多,主要集中在檔案史、檔案史史料、黑圖檔、文檔名詞這幾個方面,其余的關鍵詞比較零散,比如地籍檔案、魚鱗圖冊、里耶秦簡、大清會典、刺書閣等。從關鍵詞的時間分布看,檔案史、檔案史史料、黑圖檔、文檔名詞等關鍵詞已持續研究了五年,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但是關于檔案史其他方面的研究主題發展速度較緩慢,有待于進一步加深。

2 中國檔案史研究主題分布情況

經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和篩選比對,近五年我國檔案史研究比較成熟的主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古代文書研究。文書與檔案都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文書與檔案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文書是檔案的前身。文書是國家權力運行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我國古代,文書代表著國家行政力量。在中國檔案事業發展中,文書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古代文書必然成為中國檔案史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

近五年我國檔案史的研究中,古代文書結構與程式、文書運作、文書制度、文書檔案違法的懲罰制度等方面都是學者們普遍關注的。文書程式是公文文面上各種形式要素和內容各組成部分邏輯結構的呈現。公文的程式既表現于外在的形式特征,也表現于內部邏輯結構的程式化特征,公文程式是公文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兩個層面的統一。貼黃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重要公文現象和公文處理方式,初現于唐朝用作公文改錯,后來在朝代更迭中不斷地演化出更多的內涵,歷史影響深遠。貼黃來源于不斷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奏狀貼黃制度、人事貼黃制度以及賀謝表貼黃制度三種類型的貼黃制度。各朝代對違反文書檔案制度有嚴格的懲罰方式,宋代為了有效防治文書檔案違法,對此類違法行為既進行嚴厲的刑事處罰,又廣泛地進行行政處罰。

2.2 檔案史史料研究。這是筆者近年在檔案史領域的兩個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在任何一門史學學科中,“史料學”都是一個重要的分支。它關乎兩個方面的學科基本面:一是學科成熟的基本面,主要是對基本史料的了解、運用和史料運用錯誤的減少;二是關乎學科研究水平的深化和提升,主要是史料的深度挖掘和信息化運用。

就中國檔案史學科而言,一方面,國內關于中國檔案史的研究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取得了極為豐碩的成果,知網中檢索有關中國檔案史的文章,數量達數百篇以上,相關著作也已達數十部。在這種情況下,檔案史研究需要進一步地深化和發展,史料學的研究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路徑和內涵;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檔案史研究中,錯誤叢生,傳播很廣(如《柳邊紀略》問題、“檔案”一詞產生的時間問題等),這些錯誤多產生于史料錯誤,為了糾正這些錯誤并盡量避免再發生類似的錯誤,也需要進行檔案史史料學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筆者申報并進行了“中國檔案史史料學”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9BTQ095)的研究工作。課題成果在陸續發表和待出版、待發表的過程中。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具有較高研究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檔案史史料。《周禮》是先秦史和中國古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作為描述國家行政體制類著作,它涉及大量檔案方面的內容,對檔案史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史料價值。會要與會典是歷史真實性較高的匯編性政書,是研究中國古代檔案史、探尋檔案史本源的重要史料,從會要與會典的應用內容看,主要涉及檔案與檔案工作兩大方面。叢書史料是一種匯集性史料,在中國古代檔案史史料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叢書史料內容較豐富,涉及檔案種類、檔案工作制度、檔案保護、檔案機構、文書歸檔以及檔案官職等諸多方面。我國檔案館館藏的近代檔案記述了近代史發展的脈絡,也反映了近代檔案工作和檔案自身的發展變化,包括晚清時期檔案種類、載體以及檔案機構的變化和民國時期的公文改革、行政效率運動以及近代檔案事業、檔案教育的發展兩個方面。

2.3 文檔名詞研究。從歷史語言學的角度研究文檔名詞,探究檔案歷史語言名詞的發展源流,這是近年來筆者檔案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這個研究方向筆者已堅持了約30年,發表相關文章70余篇,“副本”“正本”“案牘”“全宗”是近五年的重要研究。

我國古代“副本”一詞最晚出現于南北朝時期,其含義與正本相對,指文獻的復制本。在漢代以前其詞義最初是由起源于先秦的“貳”“副”等單音節詞表示。隨著漢語言的發展逐漸演變成較為穩定的雙音節詞“副本”。至宋代,其使用次數大幅度增加。至清代,呈爆發式增長,“副本”一詞在近現代得到了較好的繼承與應用。“正本”一詞最早產生于南北朝時期,出現次數呈現波動性發展趨勢,元代出現次數最低,清代的使用達到頂峰。在近現代,“正本”一詞除了繼承古代用法,其使用趨于集中化與專業化。“案牘”起源于南北朝時期,其原始含義包括泛指的官府文書、特指的司法刑獄專門檔案以及用來指代公務活動。此后,逐步延伸出名冊、官名等含義。使用次數在宋代達到了第一個高峰,之后小幅回落,到了清朝出現了最高峰。民國以后,隨著“檔案”與“文件”二詞的產生與發展,“案牘”一詞逐步消亡。“全宗”一詞是中國檔案管理的重要名詞之一,其概念起源于法國,被吸收并應用在檔案領域,后來逐漸被歐美各國所借鑒,在傳入蘇聯后又被引入中國并逐漸中國化。

2.4 歷史檔案整理研究。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歷史檔案在傳播文明、傳承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歷史檔案既是歷史學研究的基礎也是檔案史研究的重要內容。歷史檔案是我國文明發展的產物,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的,是十分珍貴的歷史史料。歷史檔案的整理有其獨特的整理原則和整理規范。

歷史檔案整理是近五年研究檔案史的另一主題,主要研究館藏現存的古籍檔案的整理原則和方式。其中研究黑圖檔、魚鱗圖冊及其他現存清朝和民國時期的館藏檔案較多。《黑圖檔》是清代檔案整理的代表性成果,其收錄的檔案真實記錄了盛京社會歷史發展的情況,為學術界研究清代地方檔案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在咸豐朝時期,出于對文書和檔案的管理需要,盛京各衙署內部也設立了各種形式的文書檔案管理機構,盛京內務府的文書檔案管理機構更是直接命名為“檔案房”,盛京的鳳凰樓、崇謨閣、敬典閣作為皇家的專門檔案館,存放了實錄、玉牒、圣訓、圣容等大量珍貴的皇家檔案。檔案房的職能包括文書印務、文書運轉、檔案抄寫、檔案移交等。“遺存至今的魚鱗圖冊,歷經多次流轉,分散各地,原始的順序大都已被打亂,基本屬于完全混亂型檔案。主要以科學編目、正確定名、系統類聚、精準釋文、編纂索引、撰寫敘錄、影印匯刊為整理原則。”清朝是社會轉型和新舊史學范式交替的時期,清代檔案整理應挖掘文書檔案的本土知識傳統和資源,建設中國古文書學體系。民國時期檔案作為國家重點檔案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國時期政治文化經濟活動的歷史憑證。“民國檔案整理應堅持維護檔案實體安全原則、尊重歷史聯系與邏輯聯系統一原則、利用檔案整理原基礎原則、堅持整理標準化原則和注重整理與利用開發協同推進原則等五大整理原則”。我國古代遺存的檔案數量龐大,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學者們在探索檔案整理方式時,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歷史檔案進行整理和加工,從而更好解決傳統歷史檔案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在數字人文的推動下,“走向文本的歷史檔案的數字整理,但是歷史檔案數量龐大,深入文本的理想及對文本內容的細顆粒描述,不得不因現實條件的制約而止步”。

2.5 近代檔案人物思想研究。在中國檔案事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挖掘檔案事業的重要人物思想,對于當前檔案學術研究和檔案事業發展都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裴桐是中國檔案事業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一位在檔案管理理論建設中頗有建樹的檔案學者,他提出檔案的收集工作應集中統一管理的工作原則;提出“便于研究、便于存取”的檔案分類原則,強調檔案的利用與服務意識,并主張使用現代化高新技術來進行檔案管理。龍兆佛作為20世紀中國檔案學重要學術人之一,十分重視檔案的分類管理,在長期實踐所得的經驗基礎之上,他總結出檔案分類的有效方法,提出以機關職掌為主,以地域、機關、人名、年代為補充,以“九小類”為分類標準的特別補充的三個標準和分類表編制的五項原則,以及提出檔案分類和圖書分類的區別等,大大推動了我國檔案學分類理論發展的歷程。陳寅恪作為一位杰出的歷史學家,非常重視檔案文獻的作用,逐步形成了多方搜集、相互參證,注重原文、力求本貌,橫向比較、擴大視域,縱向觀察、系統把握等獨特的檔案文獻鑒辨方法體系。程長源是20世紀30年代民國地方檔案工作改革的代表性人物,大膽吸納了杜威、王云五等國內外優秀學者的思想精華,應用圖書館學的先進技術和方法,結合檔案和檔案工作的特性,獨創了檔案十進分類法。

以上是近五年中國檔案史研究在期刊方面的主題分布情況、筆者還通過網絡資源檢索了關于中國檔案史研究的著作發表情況,共檢索到21部關于中國檔案史的著作。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古代文書、史書政書、館藏文獻、檔案史料等4個方面。

(1)古代文書研究。這是近年來學者們研究中國檔案史比較集中的主題,有的學者通過研究官方和民間出土的文書,分析朝代的文書制度、賦役制度、行政體制,將不同時期、不同形式的文書進行比較,凸顯各自的特征及二者之間的聯系,如《黑水城出土賦役文書研究》、《黑水城出土西夏榷場文書整理與研究》。有的學者以皇權與文書的互動關系為主線,梳理了公文觀產生的思想基礎,從法治、管理和編纂等視角對公文觀念和實踐進行立體式展示,從中探究這一特殊歷史文獻的發展規律,總結和挖掘它的理論貢獻和文化價值。如《經國序民:多維視域中的明代公文觀》、《信息與權力:宋代的文書行政》、《宋代文書違法及防治研究》。

(2)史書政書研究。關于這一主題學者們主要集中在研究《明孝宗實錄》《宋會要》這兩部著作。有的學者對編纂背景、編纂人員、編纂思想以及實錄的凡例、奏疏、傳記、事件記載、編纂特色及其史學價值進行考述,對其文本校勘辨誤并論述它對歷史文獻編纂的啟示,如《<明孝宗實錄>研究》。有的學者提出整理《宋會要》的可供操作的方案,指出整理《宋會要》應是“輯”而不是“編”。如《解開<宋會要>之謎》。有的學者系統地研究中國紀傳體文獻,把紀傳體文獻作為整體研究,主要以“二十五史”作為研究主線,從紀傳體文獻的源流、創作、體例、成就等方面全面系統地加以剖析,進行深入研究。如《中國紀傳體文獻通論》。

(3)館藏文獻研究。學者們主要集中于研究清代和宋代的館藏文獻。有的學者系統梳理清代文獻的館藏、整理及研究的具體情況,回顧清代文獻的善本影譜編纂過程,深入探析清史纂修與文化傳承的長遠需要、科學技術的進步諸因素和清代文獻檔案的學術價值不斷被認識與利用等方面的學術關聯和具體表現。如《內閣大庫藏書研究》、《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獻檔案卷》。宋代正式從鈔本時代進入刻本時代,文獻數量浩如煙海,其編纂方式、閱讀方式與傳播方式都發生了顯著改變。有的學者研究視角集中于宋代的檔案文獻,系統專論宋代文獻編纂及其對文化變革的影響。通過對具體文獻的編纂、整理、刊刻、流傳的研究,挖掘和揭示其蘊含的思想文化意義,確立其在宋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勾勒出宋代思想文化發展的軌跡。如《宋代文獻編纂與文化變革》。

(4)檔案史料研究。學者們主要是考證和辨析檔案史料,梳理檔案史料的形態、考究史料的出處。有的學者通過古代檔案史料,系統研究中國古代文獻文化史,認為以甲骨、金、石、竹木、帛、紙等為載體的文獻形態,從視覺圖像的角度彰顯中國古代文獻的形制演變和輝煌,如《中國古代文獻文化史史料輯要》。有的學者專題研究某種類型的檔案史料,系統介紹史料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如何正確運用史料,如《中國新聞史史料學》。

3 對近五年中國檔案史研究成果的思考

檔案史研究是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常說,“檔案專業哲學決定檔案學的高度,檔案史學決定檔案學的厚度”,中國檔案史博大精深,為中國檔案學奠定了極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它們是中國檔案學立足于中國乃至世界學科之林的重要基礎和獨有的優勢。而且,了解、總結我國歷史上檔案工作和檔案事業的事實與經驗,可以實現歷史、現實、未來三者的鏈接,對推動當前檔案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五年來,學者們一直關注中國檔案史研究,研究成果也大量呈現,檔案史研究的部分主題,如近代檔案史、檔案史史料、文檔名詞、《黑圖檔》等主題的研究趨向體系化、成熟化。但從總體上看,檔案史研究仍然存在許多不足。

3.1 研究人員較分散,沒有形成合力和有影響力的研究中心。近年來中國檔案史研究領域中較為活躍的研究者包括:丁海斌教授(廣西民族大學)、趙彥昌教授(遼寧大學)、梁繼紅(中國人民大學)、肖秋會(武漢大學)、張會超(上海師范大學)、沈蕾(北京聯合大學)、趙彥龍(寧夏大學)、李義敏(浙江師范大學)、鐘文榮(福建師范大學)、閆靜(山東大學)等。這些學者分散在不同高校中,沒有形成整體性的研究團隊。學者之間的聯系也很不緊密,這些重要學者之間缺少合作研究,沒有形成合力和研究中心。雖然圍繞著這些學者,也以研究生為主體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研究團隊,但這些研究團隊是不穩定的。比如筆者的研究生們(在讀的和畢業的博士和碩士)雖然有很多人跟隨筆者進行了一些檔案史的研究,但長期堅持下來的是少數,隊伍的穩定性較差。

3.2 研究內容較分散、研究思路不夠開闊、學術成熟度較低。通過分析近五年來的研究成果發現,關于中國檔案史的研究成果雖然逐漸豐富,涉及面很廣泛,但是高頻主題研究較少,體系化的研究主題不多,僅有檔案文檔名詞、檔案史料、近代檔案人物思想、歷史檔案整理與研究等幾個方面的研究主題比較成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范式,研究具有較高的深度和廣度。

從成熟的研究主題來看,以學者們對歷史檔案的整理與研究為例,該主題研究主要集中于清代歷史檔案研究,當然這與清代檔案遺存較多,保存較完整有一定的關系。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研究主題則發文數量較少,主題分散,缺乏研究深度,說明相關研究還有待深入。未來的中國歷史檔案整理與研究需進一步繼續深化和細化研究內容,創新研究思路,擴展研究視角,以點帶面,逐步由研究清代檔案整理的成果,擴展到其他歷史檔案的整理與研究領域,如清代蒙古文檔案、民國時期的檔案、中國共產黨黨史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的檔案等。其次,對檔案人物思想的研究也僅限于研究近代檔案人物思想,對其他領域學者的檔案思想挖掘不夠,如晚清經學大師孫詒讓考釋甲骨文時彰顯出的甲骨的分類整理思想。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對檔案人物思想的研究視角不夠寬闊,研究成果還不夠豐富,體系化的研究還需要加強。

筆者在這里要強調一點:學術研究不能搞游擊戰,要搞陣地戰。要圍繞著自己的陣地(研究主題)深挖下去,形成體系性的研究,形成自己的學術品牌。關于這一點,筆者深有體會:早年筆者關于中國科技檔案史的研究,發表了數十篇文章和幾本著作,形成了體系和學術品牌,檔案學術界幾乎人人皆知(不認真做學問、不讀書、不讀文章者除外。這種人本來就不是真正的學者,可惜當今學術界這種人有點多);近些年筆者較集中地進行了檔案歷史語言學(主要是檔案歷史名詞)的研究,也形成了數十篇文章,著作也即將出版。而且,這個研究從最初并不被學界普遍接受,甚至受到了某些人嘲諷,到現在被人們普遍接受和認可,彰顯了中國檔案學界逐漸成熟。在當今的中國學術界,“成熟”是一個稀有的字眼,學者們沒有時間成熟甚至沒有興趣追求成熟,大量的非學術性事務占用著大家的時間,大量的非學術性的追求誘惑著學者的心靈、考驗著學子們的定力。加上我們在整體上本就不夠成熟,所以“成熟”成為學界稀有物。歷史學、語言學這種基礎理論研究,竟然會有人質疑其價值,確實表現出我們的部分學者缺乏基本的學術素養,不成熟。當今檔案學界,偽命題、假問題比比皆是,表現著我們是多么的不成熟。

在這五年,筆者還開辟了一個新的檔案史研究領域:中國檔案史史料學,其主要目的就是追求檔案史研究的“成熟”。原因主要有兩條:第一,在以往的檔案史研究中,因對史料的錯誤理解、錯誤運用而導致我們犯了許多錯誤,楊賓的道聽途說的《柳邊紀略》被津津樂道,一些對《周禮》幾乎一無所知的人在大談特談《周禮》,某些名詞(如“檔案”“文檔”)被錯誤地提前“出生”等(關于這些錯誤是如何發生的,它們為什么是錯誤的,請看筆者的相關文章)。還有一些檔案史研究成果,在沒有充分的事實依據的情況下(甚至有些研究成果根本就沒有事實依據),完全靠所謂的邏輯推理來得出結論。而且,這些錯誤甚至被寫入檔案學的某些經典著作中,說明我們有多么的不成熟。第二,史料學是任何史學學科成熟的標志,檔案史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應該有自己的學術地位,應該有自己的史料學,它是檔案史學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4 結語與展望

中國檔案史研究是檔案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總結五年來的檔案史學研究,有喜有憂。喜的是:這幾年檔案史研究成果較豐碩,在一些領域中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甚至有一些領域性的開拓,檔案史的豐富內涵越來越得到認可,檔案史的研究不再是冷門,甚至“有了一些溫度”(馮惠玲教授在2023年6月10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中國檔案事業史’” 結項鑒定會議上的發言);憂的是:在近來學術界功利主義之風越刮越烈的背景下,在刊物片面追求轉引率的情景下,檔案史文章總體上轉引率不高,檔案史研究仍然沒有達到它應有的溫度。而且,新的研究者冒頭的不多,老學者有的也作品漸少,出現了一種后繼乏力的趨向。有些研究者急功近利,炒冷飯、抄近路,有些研究者不夠扎實,不深入挖掘和分析史料,表面化,甚至誤讀史料、錯解史料,誤人誤己。除一些史書等史料外,對歷史檔案的應用開發研究也有所不足,人們不肯坐冷板凳,去認認真真地研讀歷史檔案。

檔案史研究的前途是光明的,這是由學術發展的自身規律和檔案史本身的豐富且重要的內涵決定的。筆者對檔案史研究的未來,對檔案史對中國檔案學研究的貢獻,充滿了期待。筆者近期有一個想法:若有機會的話,組織一支隊伍,寫一部多卷本的《中國檔案通史》(計劃8~10卷),使之成為彰顯檔案、檔案工作、檔案學歷史厚度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系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檔案史史料學”(項目批準號:19BTQ09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楊軍.宋代榜文文書程式初探:以兩浙、福建轉運司榜文“錄白”為例[J].檔案學通訊,2018(02):52-56.

[2]陸云婷,丁華東.論我國古代貼黃制度的形成與演化[J].檔案管理,2021(03):43-45+49.

[3]鐘文榮.宋代文書檔案違法的行政處罰研究[J].檔案學研究,2020(02):138-142.

[4]丁海斌,丁思聰.談清代筆記中所記載的“檔案”“檔子”“檔冊”:兼論《柳邊紀略》之誤[J].檔案管理,2018(02):33-36.

[5]丁海斌,王愛華.再談“檔案”詞源問題[J]中國檔案,2005(02):31-33.

[6][41]康勝利,丁海斌.關于《周禮》的檔案史史料學研究:兼論檔案學界之《周禮》誤讀[J].檔案學研究,2020(05):4-10.

[7]丁海斌,梅雙雙.會要與會典檔案史史料在中國古代檔案史研究中的應用[J].檔案,2022(04):4-14.

[8]丁海斌,唐密.中國古代檔案史叢書史料述論[J].檔案與建設,2022(01):47-50.

[9]丁海斌,劉卉芳,許茵.中國近代檔案史檔案史料研究[J].檔案與建設,2021(11):38-44.

[10]丁海斌,史夢茜.“副本”一詞之起源及古今演變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8(02):56-61.

[11]丁海斌,史夢茜.“正本”一詞之起源及古今演變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9(05):4-9.

[12]顏晗,丁海斌.“案牘”一詞源流考[J].檔案學研究,2021(03):4-9.

[13]丁海斌,王藝美.“全宗”一詞源流考[J].檔案學研究,2018(04):18-22.

[14]趙彥昌,姜珊.《黑圖檔·嘉慶朝》所見清代公文撰擬用字及用印問題研究[J].檔案與建設,2019(10):22-25.

[15]趙彥昌,劉芮岑.《黑圖檔·咸豐朝》所見盛京文書檔案管理機構探析[J].檔案管理,2022(04):78-81.

[16]李義敏,余承霖.魚鱗圖冊整理方法芻議:以浙江魚鱗圖冊為例[J].檔案學通訊,2019(06):100-104.

[17]楊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檔案的價值認知與整理方法的變遷[J].檔案學通訊,2021(03):106-112.

[18]劉珂,戴柏清,嚴春梅.需求、原則與趨向:民國檔案整理工作研究[J].北京檔案,2021(11):8-12.

[19]吳筱貞.歷史檔案收集和數字化管理研究[J].檔案管理,2020(01):48-49.

[20]梁繼紅.走向文本的歷史檔案數字整理:歷史追溯與時代轉型(上)[J].檔案學通訊,2021(05):96-103.

[21]蘇詩萌.淺析裴桐的檔案管理思想[J].檔案管理,2018(01):39-40.

[22]李少建.龍兆佛檔案分類理念探析[J].檔案學通訊,2018(06):75-79.

[23]李珍.陳寅恪檔案文獻鑒辨思想與方法體系探析[J].檔案與建設,2018(11):4-8.

[24]肖秋會,王玉.程長源檔案學思想述評[J].檔案管理,2020(01):10-14.

[25]潘潔.黑水城出土賦役文書研究[M].甘肅:甘肅文化出版社,2022(09).

[26]張玉海,陳潤青.黑水城出土西夏榷場文書整理與研究[M].江蘇:鳳凰出版社,2022(09).

[27]陳龍.經國序民:多維視域中的明代公文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11).

[28]李全德.信息與權力:宋代的文書行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05).

[29]鐘文榮.宋代文書違法及防治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03).

[30]程彩萍.《明孝宗實錄》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1(09).

[31]陳智超.解開《宋會要》之謎[M].北京:研究出版社,2022(04).

[32]王錦貴.中國紀傳體文獻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2022(04).

[33]林振岳.內閣大庫藏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08).

[34]闞紅柳.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獻檔案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12).

[35]鞏本棟.宋代文獻編纂與文化變革[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12).

[36]程章燦,許勇.中國古代文獻文化史史料輯要[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11).

[37]涂鳴華.中國新聞史史料學[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22(09).

[38]丁海斌,王愛華.再談“檔案”詞源問題[J]中國檔案,2005(02):31-33.

[39]丁海斌,丁思聰.談清代筆記中所記載的“檔案”“檔子”“檔冊”:兼論《柳邊紀略》之誤[J].檔案管理,2018(02):33-36.

[40]丁海斌,丁思聰.談王金玉先生“文檔”詞源考證之誤[J].蘭臺世界,20(09):24-28.

(作者單位:1.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丁海斌,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廣西民族大學科技史與科技文化研究院 羅夏鉆,博士研究生 來稿日期:2023-08-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中文在线|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丁香婷婷激情网| 国产毛片不卡|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综合网|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欧美爱爱网|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95在线 | 五月天久久婷婷| 亚洲三级色|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97av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久久青草视频| 亚洲最新网址|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亚洲视频三级|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二三区|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一级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午夜啪啪网| 欧美成人二区| 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91av在线|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