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吳鵬 王楠


摘? 要:經調查分析,信陽地區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具有協同發展不足,開發成果有限,缺乏品牌意識,文化體驗薄弱等現狀,如改變現狀,可從以資源整合為中心的協同優化路徑、以產品差異化為中心的開放式品牌路徑、以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的交互式體驗路徑、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互動沉浸式場景路徑四個方面為信陽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提供優化路徑選擇。
關鍵詞:文旅融合;紅色檔案;文創產品;文旅價值;數字化;個性化;交互式;沉浸式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red archiv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Xinyang area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limited development results, lack of brand awareness, and weak cultural experience.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four optimization paths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red archiv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Xinyang area: resource integration-centered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path, product differentiation-centered open brand path, consumer personalized demand-oriente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path, and digital technology-core interactive immersive scene path.
Keywords: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Red archiv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Cultural tourism value; Digitalization; Personalization; Interactivity; Immersive
文旅融合是實現文化與旅游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文化與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2021年7月6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歷史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檔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把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保管好、利用好”。
信陽不僅是國內優秀旅游城市,也是“大別山精神”的主要發源地。在革命戰爭年代,共有30多萬革命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信陽的紅色基因與紅色血脈底蘊深厚。信陽境內革命紀念地、革命舊址眾多,這些紀念館與舊址記載了信陽的紅色革命歷史,紅色檔案資源豐富。探析反映信陽紅色文化和具有文旅價值的文創產品設計開發路徑,對于弘揚時代精神,傳承紅色歷史,加快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現狀及信陽紅色檔案文化的構成與價值
1.1 研究現狀。在紅色檔案文化研究方面;高君對紅色檔案的概念進行了界定;陳勇、高維浩提出了紅色檔案包括紅色紙質檔案、紅色照片檔案、紅色音像檔案與紅色實物檔案等類別;劉龍見、石慧總結了紅色檔案資源展覽的現狀及趨勢,并進行了思考。在紅色檔案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研究方面;胡志才、姚松奇分析了安源紅色文化資源,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地域特色的紅色智能型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的策略;黃楚怡、崔佳德、張小燕提出了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開發策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檔案文化資源開發方面;譚必勇、劉芮提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檔案文化空間的發展向度與策略;劉芮、卜昊昊研究分析了文旅融合視域下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場域和行動邏輯。總之,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檔案文化資源開發對于傳承紅色歷史、增強文化自信、振興老區經濟等具有獨特價值。
1.2 信陽紅色檔案文化的構成與價值。(1)信陽紅色檔案文化資源構成。信陽地處大別山腹地,是大別山精神的源頭之一,信陽革命遺址總數為677處,根據紅色資源分類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舊址為423處,革命領導人故居及紀念設施為184處,烈士墓、墓群為70處,這些革命遺址保存并展示了信陽豐富的紅色文獻檔案、紅色音像檔案及紅色實物檔案,為信陽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2)信陽紅色檔案資源的文化價值。一是傳承和發揚大別山精神,共續山水紅城獨特魅力。信陽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地域文化特色濃厚,中原文化與荊楚文化交相輝映,在此基礎上注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地域旅游文化更具價值。二是紅色文化歷史與民俗旅游相得益彰。信陽獨有的非遺傳承文化是信陽鄉村旅游的獨特之處,例如在靈龍湖景區、郝堂村都有著信陽非遺的身影,非遺旅游與紅色旅游共同促進信陽紅色歷史與地域文化傳播和旅游經濟發展。
2 信陽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作用分析
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開發可促使大眾了解紅色檔案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使城市旅游更具有吸引力。
2.1 喚醒紅色記憶,傳承紅色歷史。設計開發紅色檔案文化創意產品,可增強紅色文化對于大眾的吸引力,促進紅色歷史文化的傳承。例如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系列歷史紀錄片《紅色檔案》,以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館珍藏的我黨珍貴歷史文獻為切入點,全景式、多維度地展現我黨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歷史,廣受好評。傳承和發揚紅色歷史,是紅色檔案文創產品開發的現實價值之一。
2.2 傳播紅色檔案文化,豐富大眾視野。紅色檔案材料固然底蘊深厚,但對于普通大眾特別是青少年而言理解并記憶起來未免晦澀枯燥。通過提取館藏資料與地域文化的主要元素,加以分析處理,設計出的創意性、實用性和美觀性兼具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可以豐富大眾視野,增強吸引力,提升本地知名度與文化實力。
2.3 弘揚地域文化特色,創造文旅價值。信陽具有悠久的地域歷史文化與紅色資源,許多革命紀念館與革命遺址極具地域特色,例如位于新縣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就是一處典型的具有豫南傳統民居特色的紀念館,在參觀紅色展覽時也可感受清末民居的歷史風貌。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城市建設與文化更迭變換速度之快令許多傳統建筑與文化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信陽部分革命舊址中的各種建筑特色與室內陳列完整地再現了真實的歷史風貌,通過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開發可使大眾能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當地深厚的地域歷史文化。通過深挖紅色檔案的歷史文化價值,用獨特的紅色文化魅力詮釋旅游;旅游又作為保護歷史、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更好地宣傳歷史文化,以促進革命老區文旅融合發展。
3 信陽紅色檔案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現狀分析
近年來,文旅融合極大促進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是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并沒有出現蓬勃之勢,信陽地區的部分檔案館、紀念館甚至沒有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這與開發環境、相關政策以及開發動力不足等原因相關。
3.1 協同問題:開發環境制約,協同發展不足。一是基于檔案文創產品專利的法律細則還未完善,各級革命紀念展館、檔案館等職能服務部門在開發創意產品時,為避免侵權,開發觀念較為保守。信陽地區各級革命紀念館、檔案館保存有大量紅色革命歷史文獻與資料,但是少有宣傳到位的紅色檔案文創產品出現在大眾視野,這與職能觀念有關。“檔案在檔案室時,以現行價值為主;當被接收進檔案館之后,就以歷史價值為主。在這一檔案價值功能演變的過程中,抑制了檔案館社會服務職能的發揮”。因此,相對保守觀念制約了信陽地區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二是缺乏跨區域紅色檔案文化協同傳播。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領導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都散布眾多各級革命紀念館與革命舊址,經調查未發現有跨區域開發的文創產品,跨三省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雖然有地域差異,但是共同傳承了大別山精神,跨區域協作可豐富開發資源,提升開發活力。經過調查,未發現信陽地區有博物館、檔案館與革命紀念館協同開發的文創產品。
三是產業協同問題。信陽地區紅色檔案文創多為館內自主開發,在人員配置方面多傾向于檔案學、歷史學等專業,缺乏專業文化創意研發團隊。在產品生產端、產品渠道端、產品銷售端方面未形成貫通,造成紅色文化沒有被深入挖掘、紅色檔案文創產品文化宣傳不到位、創意難以實現、銷售不暢,沒有產生一定的文旅價值。
3.2 成果問題:開發形式有限,成果呈現不足。檔案文創產品主要分為檔案出版物(電子出版物:宣傳片、紀錄片、微電影等;紙質出版物:圖書、圖冊、明信片等),檔案文化創意衍生品(文具、生活用品、配飾等),檔案文化創意體驗(VR展、知識講座、游戲等)。信陽地區革命紀念館與舊址數量眾多,豫南大別山區共有革命遺址1 020處,信陽市便有革命舊址、紀念館677處,調查選取了信陽地區規模較大、具有代表性的14個革命紀念館與革命舊址作為調查樣本,館內文創產品形式與成果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從統計情況可以看出,鄂豫皖革命紀念館與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紅色文創產品品類較為全面,尤其是鄂豫皖革命紀念館2022年緊扣“美好生活看信陽”品牌,成立文創工作專班,開發了“大別有禮”系列文創產品,亮相深圳文博會,取得了良好的文旅文創的融合效果。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在2023年舉辦了首屆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大賽,是館內征集文創產品的首次嘗試,此外,調查中其他12個紅色革命展館未發布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的征集公告,也未開發具有特色的文化創意衍生品。
在紅色檔案文化微視頻方面,14個革命展館均在展館或網站、微信公眾號上有呈現,內容數量、內容質量、內容時長參差不齊。在紅色VR展覽方面,14個展館都在網站上能進行展館VR全景導覽,但是在具體特色展覽上缺乏VR技術支持。在紅色檔案文化活動上,僅有不到一半的展館進行過知識講座、紅色研學等活動,但是紅二十五軍軍史專題館(何家沖學院)充分立足紅色歷史、紅色文化,并結合地域特色承接相關紅色教育培訓課程與紅色短途游,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與文旅價值。在紅色檔案印刷物方面,僅有規模較大的三個展館開發有紅色檔案知識手冊、展館或展覽介紹,但是品類有限,未開發出具備文旅價值的明信片、知識手冊等紅色檔案印刷物。
3.3 創意問題:品牌意識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一是品牌意識方面問題。鄂豫皖革命紀念館開發的“大別有禮”凸顯了紅色文化與地域文化的結合,具有一定的文旅價值和品牌價值,此外部分革命紀念館開發的文創產品,缺乏紅色IP的依托,只是將紅色元素機械地加入到產品中,不具備品牌概念。紅色景區外售賣的部分旅游紀念品與其他景區無異,沒有形成自身紅色文創品牌。打造或依托紅色文化創意IP,才能使文創產品具有長久的文化價值。二是創意方面問題。信陽地區部分紅色革命紀念館由于缺乏政策環境和資金支持,未有專業的文創研發團隊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部分展館內售賣的紅色文創品例如水杯、裝飾物、擺件等,部分產品是將一些紅色文化標記與字樣印刷在產品上,部分是戰機、槍支武器等紅色文物的模型或復原品,并沒有深入挖掘館藏紅色文化與地域紅色文化,文創產品沒有形成自主創意,同質化現象嚴重。
3.4 數字技術問題:數字化展示形式少,文化體驗薄弱。經調查,信陽地區上述14個革命紀念館及舊址,均在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上設有展館VR全景,但是數字技術需完善與優化,一些VR展覽視覺效果模糊,或者點擊時無法瀏覽全貌,展館內情景無法在線上重現,影響了觀看效果。此外,未有展館開發VR/AR等數字技術情景重現體驗展覽,文化體驗需加強。例如延安革命紀念館通過數字技術對延安城墻、直羅鎮戰役等進行場景復原與模擬體驗,給觀眾帶來了震撼的紅色歷史體驗。在數字技術日益發展的時代,利用數字技術為紅色文旅賦能,將是紅色檔案文創開發的新趨勢。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通過先進的數字技術再現了80多年前的長征場景,在紅軍長征沉浸式“4D+六面”體驗區,透過全景LED顯示屏,全景復原了長征途中血戰湘江、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一幕幕紅軍長征時的場景,觀眾以“紅軍戰士”的身份融入其中,切身感受當年的雨雪風霜和槍林彈雨。數字技術帶來的沉浸式文化體驗,能充分展示我黨光輝的奮斗歷程,更好地傳承紅色歷史,講好紅色故事。
4 紅色檔案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優化路徑選擇
根據信陽地區紅色檔案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現狀分析,提出相應文創產品設計開發優化路徑,如圖1所示。
4.1 以資源整合為中心的協同優化路徑。(1)環境協同優化路徑。環境優化包括政策、人才、資金等多個方面。
在政策環境上,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新《檔案法》)雖然為檔案文創產品的開發提供法律法規的支持,但是對檔案文創產品的法律細則需要進一步完善。“新《檔案法》對個人隱私權和知識產權有相關規定,但關于檔案所有權及檔案文創產品所有權問題缺乏具體政策導向和法律條款規定,在市場上容易引起不良商家的抄襲模仿,相關制度的缺乏會造成維權瓶頸。”因此,要結合《知識產權保護法》與《專利法》,深化基于檔案文創產品所有權的保護細則,為紅色檔案文創開發提供有力保障。例如,蘇州檔案館便為其出版的《我是檔案迷》系列叢書申請了相關知識產權保護,為其文化產品提供了法律保障。
優化專業人員結構配置,打造設計+營銷專業人才團隊。設計類專業技術人才及營銷類專業人才是檔案文創產品開發的必要儲備,應招聘對地域歷史文化較為了解的專業設計人才,以及營銷、電子信息技術等專業性人才,形成設計開發與宣傳營銷一體化的紅色檔案文創開發專業團隊。同時,出臺相關政策對于文創產品有一定的專門經費支持,并且完善相關資金分配制度。
(2)產業協同優化路徑。文創產品的產業鏈主要從文化端、創意端、產品端、渠道端、消費端五個方面共同形成文創產品的開發鏈條。在文化端需要提煉紅色文化符號,在創意端要注重創意的研發,在產品端要注重產品的質量,在渠道端要注意銷售渠道的合理性與多樣性,在消費端要注重消費者的反饋與體驗。最重要的是各個端口形成產業貫通,形成文創開發、生產、銷售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更有利于跟進市場需求,設計出爆款商品。
(3)跨區域協同與區域內多館聯合開發路徑。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跨三省,雖然地域文化上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在大別山精神的傳承上是一脈相承的,可跨區域整合紅色檔案文化資源,協同發展,共同開發代表大別山精神的紅色文創產品,例如川渝兩地同步舉辦“‘印記100’——川渝地區檔案館館藏中國共產黨珍檔展”,先后在兩地20個市(區)、縣、高校等單位辦展,接待6萬余人次參觀,開辟了黨史學習教育紅色陣地。此外,可結合信陽地域特色多館聯合開發紅色檔案文創產品,為信陽文旅增加活力。
4.2 以產品差異化為中心的開放式品牌路徑。第一,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紅色IP。從整體文創市場來看,具備文化特征的品牌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例如北京魯迅博物館開發了《新青年》IP文創產品,品類豐富,包括零食、文具等,以《新青年》雜志封面為視覺符號,設計出帆布包、筆記本以及魯迅先生箴言貼紙等文創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僅2021年北京魯迅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銷售額就達到200萬。信陽革命紀念館與革命舊址可根據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等檔案資源,凝練成具備大別山信陽地區紅色特色的文化符號,開發特色文創品牌,創造文旅價值。
第二,尋求品牌創意途徑。其中一個途徑是與高校合作,鼓勵學生參與紅色檔案文創類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擇優推廣。一方面促進學生去主動探究紅色檔案文化的魅力,促進紅色歷史的傳承;另一方面,也為紅色檔案文創產品開發增加活力。
第三,鼓勵跨界合作。跨界開發文創產品成功的例子很多,例如品牌“小北de朋友”在獲得相關授權后開發出“覺醒年代”系列文創食品,其中“覺醒年代紅磚冰淇淋”成為網紅食品,“我是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幽默性標語與卡通形象結合迎合近些年由熱播紅色影視劇《覺醒年代》所引發的紅色文化潮流,紅色底蘊與趣味性并存。信陽有著深遠的茶文化歷史,可與信陽茶品牌進行跨界合作,開發例如紅色主題茶具、茶點等,廣泛宣傳、拓寬渠道,最大程度地促進文旅融合。
4.3 以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的交互式體驗路徑。第一,打造適應消費者需求的手機交互界面。在文創征集活動、線上展覽、紅色手游、文創銷售渠道等方面開發相應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提升消費者的文化與消費體驗。
第二,多形式舉辦紅色文化體驗活動。舉辦體驗式紅色文化活動,可增強公眾對于紅色檔案文化的興趣與了解程度。可以舉辦紅色研學活動或知識講座等,例如在中國絲綢檔案館設立了“第七檔案室”互動體驗館,游客在此不僅可以參觀館內藏品,拍照打卡,也可根據相關檔案知識學習開啟“盲盒”,極富趣味與文化價值。
第三,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自主創意設計。3D打印技術提供了消費者實現自主創意設計的機會,可根據消費者需求,提取相關紅色文化內涵,進行創意再設計,設計出精美的3D打印文創產品,例如徽章、明信片、盲盒、書簽等。
第四,建立消費者體驗反饋機制。通過手機問卷調查、電話訪談或者線下調查等方式了解消費者對于紅色文創產品的需求,并建立相應的消費體驗反饋機制,科學化合理化地了解消費者的消費體驗,通過反饋進行相應改進,以增強消費者個性化體驗。
4.4 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互動沉浸式場景路徑。第一,優化VR技術,打造精品紅色展覽。信陽地區革命紀念館及革命舊址均可在“全國紅色景點信息服務平臺”上找到依托于VR技術的場館全景,可讓大眾在線上了解展館基本情況。但是展館內部缺乏主題展覽的場景景象,并且部分展館的VR全景沒有根據實際實時更新,部分畫質模糊不清晰,需要優化技術問題。各級展館可在VR全景展館的基礎上升級VR技術,優化展館場景,并設置一些主題性展覽、重點展覽的VR場景實時更新,并可在微信公眾號等手機交互平臺打造VR紅色展覽,注重多渠道宣傳,以數字技術賦能信陽革命老區紅色歷史傳承。
第二,開發數字化互動式體驗文創產品。開發3D互動數字游戲,例如立足于龍巖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線上紅色游戲《前進之路》,就是以長征題材為主題的紅色線上游戲,使大眾在游戲的同時學習長征具體歷史事件,并且為紅軍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染。大眾作為歷史的參與者沉浸其中,從個體感受出發,通過歷史細節的拼接逐漸形成對紅色歷程相對完整的認知。
第三,塑造數字化沉浸式場景體驗模式。信陽新縣被稱為“將軍縣”,鄂豫皖蘇區將帥館反映了在鄂豫皖蘇區工作戰斗過的349位將帥的豐功偉績,除此之外,信陽還具有眾多具有歷史意義的革命舊址與歷史紀念場所等,可以重要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為線索開發數字化沉浸式場景。
第四,依托以數字技術賦能的融媒體矩陣。形成以官方媒體為主導,多平臺共存的新聞傳播矩陣。根據不同平臺與受眾特點,進行紅色展覽、紅色文創實物、紅色文化體驗活動的推廣。要做好官方信息的發布,把控好新聞宣傳主流。在抖音、小紅書、嗶哩嗶哩、AcFun等受眾群體為青年的平臺做好紅色文創產品的微視頻、開發背景、購買鏈接等宣傳推廣,也可進行文創產品的延展,如展覽路線、旅游路線的規劃,全方位利用融媒體平臺矩陣,打造具備紅色文化底蘊的旅游文創產品傳播方式,全面化宣傳信陽獨特的地域文化,立體化訴說信陽深厚的紅色歷史。
5 結語
信陽具有眾多的革命歷史遺跡,可供開發利用的紅色檔案資源豐富,發揮紅色文創產品的審美價值、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對于促進地域紅色文化傳播,文旅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紅色檔案文創是一個潛力巨大的領域,深厚的紅色檔案文化值得提取并應用在文創產品中,在保證文化價值凸顯的前提下,也要注重現代審美和大眾喜好,設計與研發出美觀實用的文創產品,打造紅色文化創意IP,提升消費者個性化體驗,將紅色檔案文創產業做大做強,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和平.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N].人民日報,2022-12-28(09).
[2]陳向陽.注重紅色檔案的當代價值和開發利用[EB/OL].[2023-07-01].https://www.workercn.cn/c/2022-07-15/7101737.shtml.
[3]高君.紅色檔案:概念界定、時代價值與建設路徑[J].檔案管理,2022(03):41-42.
[4]陳勇,高維浩.廣西紅色檔案資源開發的現狀分析及路徑選擇研究[J].檔案管理.2023.(03):121-122.
[5]劉龍見,石慧.紅色檔案資源展覽的現狀、趨勢和思考[J].北京檔案.2022(12):24-26.
[6]胡志才,姚松奇.基于安源紅色文化的智能型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OL].包裝工程:1-8[2023-08-02].http://kns.cnki.net/ kcms/detail/50.1094.TB.20230720.1839.012.html.
[7]黃楚怡,崔佳德,張小燕.基于紅色檔案文化的文創產品開發策略研究[J].機電兵船檔案.2023(01):71-74.
[8]譚必勇,劉芮.文旅融合背景下檔案館文化空間的發展向度與建設策略[J].檔案管理.2022(04):85-89.
[9]劉芮,卜昊昊.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檔案資源開發的場域分析和行動邏輯[J].檔案學研究.2022(04):17-23.
[10]張自芹.豫南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7.
[11]夏忠剛.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社會功能之比較[J].浙江檔案,2001(01):15-16.
[12]鄭冰樹.廣西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22.
[13]吳曉東.黨史展覽館沉浸式體驗 讓年輕人真切感受黨史崢嶸歲月[N/OL].中國青年報.2021-07-27(02)[2023-08-01]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1-07/27/content_AwXv6IzLo.html.
[14]聶云霞,左琦.新《檔案法》背景下檔案文創產品開發:問題與策略[J].山西檔案.2022(01):5-13.
[15]胡仁浩.跨區域紅色檔案資源協作開發利用實踐與研究:以川渝地區檔案館為例[J].檔案學研究.2023(02):87-94.
[16]張嘉玉.紅色文創,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傳遞紅色文化.[2023-07-31].https://cul.huanqiu.com/article/4AcI0Z4OAVV.
[17]楊海波,杜宇菲.智能手機交互界面設計的認知基礎[J].包裝工程.2020(05):1-6.
[18]王靜.還能這樣學習長征歷史?功能游戲探索紅色教育新玩法.[2023-07-26].http://www.banyuetan.org/wh/detail /20210712/1000200033136031626074600963700967_1.html.
(作者單位:1.信陽農林學院風景園林藝術學院 徐珊珊,碩士,講師;2.信陽廣播電視臺 吳鵬,助理編輯,一線記者;3.信陽農林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王楠,碩士,助教 來稿日期: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