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然
日前,中國紀檢監察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會議指出,中國監察學會成立30多年以來,始終緊貼黨的中心任務、緊密結合監察實踐開展工作,在推動理論和政策研究、促進學術交流和實踐發展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適應新時代新征程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中國監察學會更名為中國紀檢監察協會。
會議指出,更名換屆后的中國紀檢監察協會,是助力紀檢監察事業發展不可替代的力量,要努力為紀檢監察理論和實踐服務、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科學決策服務、為紀檢監察干部履職擔當服務。
大會通過新修改的協會章程和工作報告,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中央紀委原副書記、十三屆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吳玉良當選為協會會長。
據悉,紀檢監察學會是有紀檢監察理論研究基礎或實踐經驗的理論工作者、實際工作者等自愿結成的群眾、學術性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部門是當地民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一般是當地紀檢監察機關。
有專家指出,在本次中國監察學會更名前,地方早已有改革動作。絕大多數地方紀委已更名為某某紀檢監察學會,并伴隨有一些實踐與創新做法。
比如,早在2014年,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紀檢監察理論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中央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專項小組便把“研究論證將監察學會組合為紀檢監察學會”確定為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任務的具體措施之一,廣東省被確定為試點省份。隨后該省各市順利完成了紀檢監察學會改革。
在更名的基礎上,多個省份按地域特點,設置了分會,其中不乏國有企業分會、教育或高校分會、醫療系統分會。在黑龍江省,還成立了省紀檢監察學會糧食系統分會。
這些分會的命名方式與成立時間不一。其中,廣東省紀檢監察學會的國有企業分會被命名為廣東省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學會,成立時間較早,在2014年。
據介紹,廣東省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學會自2014年成立以來,該學會每年出題組織會員單位撰寫課題論文。學會組織的年度課題論文評審研究活動,至2022年2月共收錄優秀原創廉政理論文章和調研報告超2000篇,總篇幅超過1200萬字,且按年度匯編成冊,陸續出版。
加上《國企清風》和《廣東國企紀檢監察研究》兩本內刊上刊發的理論文章,廣東省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學會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資料庫、人才庫、知識庫,具備建設國企廉政建設理論研究智庫的初步基礎,這在全國是極少的。
為更好發揮黨風廉政建設“智囊團”的作用,紀檢監察學會一般會聯動社科聯、黨校、地方院校等相關單位部門參與紀檢監察理論研究和調研工作。其研究工作一般圍繞當地紀委監委中心任務,回應領導關切,推動解決紀檢監察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比如,在2019年召開的云南省紀檢監察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指出,云南處于發展關鍵期,同時也是各種社會矛盾凸顯期。在此背景下,該省紀檢監察學會需把修復、凈化云南政治生態,清除污染底泥、消除污染因子,作為學會理論研究的落腳點和目的,推動解決云南修復凈化政治生態、撬動“老大難”問題。
除了發揮“參謀”和“助手”作用,地方紀檢監察學會還會承辦一些與黨風廉政建設相關的論壇活動。
成立于1998年的江蘇省紀檢監察學會,今年11月承辦了第十五屆中國廉政研究論壇。該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主辦,江蘇省紀檢監察學會與江蘇大學、江蘇省社會科學院聯合承辦。而在江蘇地級市蘇州,該市紀檢監察學會還獲評4A等級社會組織,為學會工作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