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然 王智勇
“做人要像臘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边@是“七一勛章”獲得者、四川省原達縣地委副書記、地區紀委書記周永開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一生追隨黨、赤誠為人民的周永開,在革命和工作生活中,用好作風帶動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家風。其“忠誠、為民、斗爭、自律、清儉、無我”的家規,展現了一名老紀檢監察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本色。
提起周永開家規的淵源,達州市紀委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周永開同志的出生地巴中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首府,老一輩革命家的作風和紅軍精神代代相傳,孕育了由共產黨人價值標準引導的革命家風,組織的培養為其革命家風形成點燃火種?!爸苡篱_同志的革命家風,正是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傳承,是紅色家風與黨風、政風、民風相互作用的結果。”
“忠誠”是周永開家規的重要內容之一。“黨是一生的追隨!”在周永開看來,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
每個月,他都會拖著年邁的身體,乘坐公交車前往黨支部交納黨費。他說:黨費月月交、黨性步步強!周永開同志不僅自己擁有崇高信仰,還將信仰帶回家中。他在家中還設立了“家魂獎”,每年對家庭成員中黨員的思想、工作進行總結、評比、表彰,激勵先進、批評后進,引導家庭成員信黨、愛黨、追隨黨。
始終致力于為人民服務的周永開,在20世紀50年代末,擔任地方領導時,常年身著粗布衣服,腳穿草鞋,發展農林產業、興建水利設施,跑遍原巴中縣上百個村落,穿爛10多雙草鞋。他因此也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草鞋書記”。離休后,他自籌經費讓花萼山村民參加人工繁育萼貝培訓,帶領村民種植萼貝,幫助其脫貧致富,在當地培育出年產值數百萬元的萼貝產業,被群眾稱為“花萼山愚公”。
敢于斗爭是共產黨人骨子里的烙印?!氨仨氁徊榈降?,這都處理不了,我寧可不當這個紀委書記!”在紀委書記任上,周永開頂著壓力主辦了轟動全國的要案“扳倒李作乾”。“雖然得罪少數人,但讓大多數人滿意,讓黨和人民滿意,就行了?!?/p>
嚴于律已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周永開始終踐行“共產黨人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對自己嚴格要求,在家中嚴防“搞特殊”。
兩個兒子小時候,打著“我爸爸是縣委周書記”的旗號,看了一場“免費電影”。周永開知道后,不僅補上了電影票錢,還讓兩個兒子當眾做了檢討,自己在電影院職工大會上向全院職工道歉。對四個子女結婚,他約法三章:一不發請帖,二不擺婚宴,三不收禮金。
作為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周永開一貫清正節儉,至今仍住著上世紀八十年代單位分配的房子。房子很小,裝修也很簡單,家里最值錢的就是一臺小電視機。
嚴以自律、對家人“吝嗇”的背后,展現的是周永開“無我”的風采。
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拿出數萬元捐贈災區。2019年,又拿出10萬元繳納特殊黨費,為黨和國家分憂。次年在武漢疫情形勢嚴峻時,再次捐出攢下的10萬元積蓄,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

周永開(中)給黨員干部上黨課。
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區奇章中學、化成小學,周永開倡導設立“共產主義獎學金”,獎勵師生近400人;他資助的中小學生、幫助的貧困群眾、捐助的公益事業金額已達數十萬元,但他總感覺自己為黨和人民做得還不夠。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周永開的革命家風,影響著家人、親屬,以及鄰里和社會。
一生忠誠于黨的周永開,將對黨忠誠的信仰融入到家庭信仰中,代代相傳給子孫后代。在周永開動員下,20名家庭成員中有10名是黨員,4名孫輩全部光榮入黨。
幫助花萼山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至今仍感動著花萼山,也影響著家人。其孫女周婧坦言:“來到花萼山,走著崎嶇山路,看著連綿青山,感受著花萼山群眾對爺爺的尊敬,以前的不理解和不明白豁然明朗。爺爺的為民擔當,已成為激勵我前行的無形力量?!?/p>
其兒子周南生同志退休前,只講落實、不講條件,只要接到出警電話,無論凌晨還是春節,隨叫隨到;在汶川地震最危險時期,主動申請到阿壩抗震救災,受到公安部、四川省公安廳表彰。
在周永開的提倡下,清儉滲透到家庭及子女生活的點滴中,代代相傳。周婧說:“每次去爺爺家吃飯,餐桌上沒有大魚大肉,還要求餐餐光盤。我們就是在這種幾近苛刻的教育下,養成的勤儉持家習慣?!?/p>
兩袖清風來,黨性光芒存。在周永開家規的影響下,其所在支部的退休同志積極發揮余熱,開展政策宣講、植樹護林,為抗震救災、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等,多次被省、市表彰為先進支部。其所在機關黨組織組建“巴渠清風”志愿者服務隊,定期開展志愿者活動服務群眾。
在“忠誠、為民、斗爭、自律、清儉、無我”革命家規家風的推動下,當地形成了從個人到家庭、到基層黨組織、再到社會的強大“磁場”,也成為達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