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兩步!沒病走兩步!”你能想象趙本山經典小品《賣拐》變成“全英版”的樣子嗎?近日,多條趙本山、范偉互飆英文的短視頻火爆網絡,而視頻的素材均是二人以前出演的小品或是節目播出片段。換語種的操作并未產生違和感,反而為視頻增添了幾分喜劇效果。不少觀眾紛紛留言“可以看相聲學英語了”“好真實,口型都能匹配上”。
除此之外,主角們能流利表達的可不只是英語,還有意大利語等其他語種。是誰讓諧星變成了“語言成就者”?答案是:AI。
·“名人換聲”風靡AI界 ·
10月17日,B站UP主“johnhuu”發布了一條名為《這才是沒有譯制片腔調的翻譯!》的視頻,截至目前,該視頻已有超306萬的播放量和11萬的點贊。后來被各類短視頻賬號廣泛引用的“憨豆先生講中文”“蔡明講英文”等視頻正是來源于此。在這一視頻中,UP主表示,要達到此類效果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第一,地道的口語翻譯;第二,克隆說話者的聲音;第三,把嘴型換了。”
這陣在AI應用領域刮起的“名人換聲”風,可以讓明星保持大眾熟悉的臉與腔調,卻神情自若地說出非本國家的語言,喜劇氛圍瞬間拉滿。
Heygen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一款AI配音軟件,用戶只需上傳一段長度在30秒以上的包含人聲的視頻,HeyGen就可以實現一鍵翻譯視頻,使用自然的克隆聲音和真實的說話風格。目前,這款應用支持包括英語、西班牙語、法語、普通話等在內的18種語言,輸出語言包括英語、普通話等16種語言。并且,生成的視頻中說話者的口型也和發音匹配。
據近期數據統計,各大文圖類AI網站的訪問量均呈現下降趨勢,但這款AI視頻語音翻譯工具平臺訪問量卻上升了92%,有時等待制作的排隊人數多達上萬人,足可見市場對于這一功能的青睞程度。
· 直播間處處“明星臉”·
除AI換聲之外,AI換臉這一功能也并未退場。
近日,有網友點開直播間,卻發現有些“知名女星”竟然可以同時出現在多個直播間,處處可見“楊冪”,時時都有“熱巴”。然而定睛一看,這些正在賣力帶貨的“明星”們,只是使用了AI實時換臉技術的普通主播。這種“以假亂真”的AI技術,正在直播間悄然出現。網友對此表示非常困惑,“真的好無語,每次都AI換臉楊冪,不怕被告嗎!”“天啊,AI技術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了嗎?也太像了吧”
如今,數字人直播正成為行業趨勢。但數字直播研發投入較大,AI換臉因此成為數字主播的“平替”。據悉,在網上購買一套AI實時換臉的模型僅需3.5萬元。也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用ai換臉迪麗熱巴的視頻,面對其他網友提示“小心被起訴”,這名網友則表示“不會,沒有弄百分百像,也不進行商業化。”
目前,不少明星針對商業AI換臉行為進行維權。比如,歌手林俊杰狀告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和B站up主肖某,公告詳細顯示為肖像權糾紛。肖某在B站發布了多個林俊杰被AI換臉的視頻,最終法院認定侵權,判賠原告27.5萬元。
除明星外,網絡紅人也屢遭“AI換臉”侵權。今年9月,某短視頻網紅發現自己身穿古裝的視頻內容被某款“AI換臉”程序當作素材。用戶成為會員后,即可使用該素材進行面部替換。綜合考量原告的網絡知名度及商業價值,法院最終認定被告擅自使用原告的視頻素材,侵犯了原告的肖像權,應給予賠償。
·“換聲換臉”可能侵權 ·
AI換臉換聲火爆的背后,侵權隱憂也漸漸浮現。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表示,明星AI換聲短視頻可能侵犯了三種權利。第一是翻譯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無論是郭德綱的相聲還是趙本山的小品,都是作品,享有著作權。而著作權其中一項子權利為翻譯權,如果想要翻譯一個作品,應該經過原作品著作權人的授權。第二,信息網絡傳播權。如果沒有取得他人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就把他人的作品上傳到短視頻平臺上,那么就侵犯了他人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第三,錄音錄像制作者權。未經授權,在互聯網上傳播錄像制品也是侵權的。
而對于AI換臉來說,有律師指出除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編造或偽造原告的肖像,侵害他人肖像權外,在直播間AI換臉的行為還涉嫌欺詐或是虛假宣傳,讓公眾誤以為就是明星在帶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經有平臺和企業發布了“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明確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侵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權、知識產權等,一經發現,平臺將嚴格處罰,對此,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岳屾山律師表示,平臺可以更加主動地識別相關內容,做標簽化的處理,從而限制侵權行為。平臺也有義務監測出這種使用技術手段改變面部特征,或者換臉明星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