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健康是我們整體健康狀態的重要標志之一。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睡眠誤區常被大家信以為真。
流言1:高枕無憂。
真相:俗話常說“高枕無憂”,但枕頭過高或過低都會給頸椎造成影響。其實,枕頭不是用來“枕頭”的,而是“枕頸”的,頸椎有一個前凸的弧度,如果枕頭過高,那么頭部會被迫形成“低頭”狀態,使頸曲度過伸過屈,這會無形中給脖子增加負擔。
流言2:打呼嚕等于睡得香。
真相:很多人以為打呼嚕是睡得香,但其實打呼嚕非但不是高質量睡眠的表現,嚴重的打呼嚕還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該病癥患者在睡眠中會反復出現呼吸暫停或低通氣情況,嚴重者每晚可能會發生數百次,每次持續十余秒至一兩分鐘不等,令患者大腦、身體出現反復短暫性缺氧,從而對全身各器官系統造成慢性損害,誘發高血壓、腦血管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因此,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也被稱為睡眠中的“隱形殺手”。
流言3:數羊可以治失眠。
真相:一只羊、兩只羊、三只羊……“睡不著的時候就數羊”這種說法流傳甚廣,但其實并不管用。睡覺前數羊最早是由國外傳入國內,“羊”的英文發音和“睡覺”很接近,所以有一定暗示作用,但放在漢語里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這個方法不僅不能助眠,可能還會影響入睡。因為數羊時會不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數數上,大腦反而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導致越數越清醒。
流言4:喝酒助眠。
真相:不少人以為喝酒能助眠,因為喝酒以后,人昏昏沉沉的,會出現入睡的假象。雖然睡前喝酒表面上似乎對睡眠有益,但實際上卻可能會干擾睡眠。酒精作用下的睡眠往往很淺,中途醒轉次數多,睡眠一般斷斷續續,尤其下半夜酒精作用逐漸消失后,還會引起失眠與多夢,使總體睡眠質量下降。此外,酒精被分解后會產生乙醛,乙醛在體內循環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脫水,人醒來后通常口干舌燥,此后會更難以入睡。
流言5:臨睡前運動助眠。
真相:臨睡前運動會讓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這反而會讓人難以入睡。建議臨睡前3個小時不要運動,理想的運動時間是早晨和午后,但在職人員可能很難在這些時間段抽出大量時間來運動,那么夜間運動可以選擇在睡前3~5個小時進行,并且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適量運動能使白天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從而提升晚上的睡眠質量。
流言6:睡得多等于睡得好。
真相:很多人會以為睡得多就是睡得好,但其實睡多睡少都不好。睡眠時間過長,大腦皮層興奮度反而會下降,導致出現昏昏欲睡等不良感受。睡眠時間過短,則會出現頭昏、乏力、焦慮、記憶力下降等癥狀。一般來說,建議成年人的睡眠時間為7~9小時。不過睡眠時長存在個體化差異,而且時長僅僅是衡量睡眠質量的其中一個指標,睡覺不僅要睡得飽,更要睡得香,質比量更重要。
(傅羽薦自《戀愛婚姻家庭·青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