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扶貧,匹夫有責”,這是林占熺現在的口頭禪,也是他發明和推廣菌草30多年執著生涯的縮影。上世紀80年代,福建農民大量消耗木材生產香菇、木耳等食用菌,“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林占熺憂心忡忡,開始嘗試用草來代替木頭養菇。林占熺用簡陋的設備埋頭苦干,在1986年終于成功地發明了菌草技術,后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獎。
20世紀90年代后期,福建對口幫扶寧夏脫貧,這也是中國東西部省份扶貧協作的開端。林占熺帶著菌草到寧夏幫助農民種菇致富。從那時起,菌草技術被推廣至全國31個省份500多個縣區,成千上萬農民增加了收入,林占熺也先后獲得“全國扶貧狀元”“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1996年,林占熺團隊又遠赴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在東高地省推廣菌草技術。當地大部分地區還處于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階段,困難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險,但林占熺帶領的中國菌草推廣團隊沒有退卻,他們因陋就簡,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
“我們很快利用當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種食用菌,宣告成功的時候,當地開了五千多人參加的慶祝大會,升起五星紅旗,奏響了義勇軍進行曲。”林占熺自豪地說。
從此,巴新人民將菌草稱作“中國草”或“林草”,以表達對林占熺團隊的感激之情。被稱為“巴新菌草第一人”的布萊恩·瓦義說,“菌草迷”們有的自己改名叫菌草,有的用菌草給兒女命名,以寄托對生活的美好憧憬。他兒子的全名就叫“菌草·瓦義”。
中非、盧旺達……林占熺團隊已將菌草技術推廣至106個國家,菌草成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民生工程、扶貧工程、生態工程。菌草中心舉辦了202期國際培訓班,幫助100多個國家的7800多名學員掌握了這項中國技術。
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瑪麗亞·費爾南達·埃斯皮諾薩說,菌草在世界各地對那些最可能落在后面的人——農民、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的生活改善產生了影響,“它絕不是無緣無故被稱為‘神奇之草’”。
菌草幫助世界上的許多人找到了致富的門路,林占熺自己卻沒有用它去賺大錢。
“如果走個人發財的路,自己成了億萬富翁也不算什么,我覺得用技術幫助老百姓擺脫貧困,才是生命最大的價值。”林占熺說。在福建農林大學的國家菌草技術中心,一塊大理石上鐫刻著“發展菌草業,造福全人類”。
(王明朗薦自新華網)
適用話題:奉獻精神、傳播文明,不以山海遠、敢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