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扁擔軟溜溜,挑擔白米下柳州。人說柳州姑娘好,個個姑娘會梳頭。大姐梳個盤龍卷,二姐梳個插花鈕……”巴中市平昌縣白衣鎮柳州社區的農戶彭清良哼著江口水鄉特有的民謠在小麥間隔行里種玉米。然而,一年以前,彭清良腳下的這片田地還是雜草叢生的撂荒地。
為形成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干部紀律作風更加嚴實的耕地保護新格局,實現耕地保護與縣域經濟發展“雙贏雙促進”,2022年,平昌縣率先在全省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耕地保護專項巡察。
當專項巡察組來到白衣鎮柳州社區,該社區200余畝的撂荒地引起巡察組關注。隨即,巡察組將該問題反饋到白衣鎮黨委,當地鎮黨委即刻研究解決措施,并到柳州社區召開耕地保護動員會。會后不到一周,12臺挖掘機陸續開進撂荒地現場平地、翻土、挖溝……僅半個月時間,200余畝撂荒地變“良田”。
“土地是整好了,但是我們這些老頭子也種不了這么多,這該咋辦?”彭清良等人在開心的同時也犯了難。
如何讓這200余畝耕地不被再次荒廢?白衣鎮紀委書記李麒麟與社區兩委在多次研究后終于找到一條新路子——村集體經濟組織托管。“這樣不僅能很好地保護耕地、壯大集體經濟,在外務工的農戶還能按意愿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分紅,增加家庭收入。”李麒麟說,后期鎮紀委也會加強監督。
很快,200余畝土地種上了冬小麥。“我也在園子里務工,每天看著面前這一大片綠油油的麥子,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等這季麥子收成了,我的入股分紅加務工收入能有1500多元呢。”彭清良打著“小算盤”,笑得合不攏嘴。
2022年以來,平昌縣專項巡察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推動落實耕地保護“長牙齒”的硬措施。
在3個月的專項巡察中,巡察組發現問題322個,移交問題線索20件。截至目前已立案11件,組織處理35人,黨紀政務處分8人,推動建立健全耕地保護領域相關制度4項,完成耕地撂荒整治21586畝,建成高標準農田3.5萬畝,整治復墾農村亂占耕地建房3000余平方米,實現耕地凈流入325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