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穩定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持續提升農技推廣服務能力水平,滿足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需求,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于2023年6月5日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任務實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通知》提出了具體的年度目標:農技推廣體系服務能力有較大提升,支撐服務“三農”中心工作作用不斷增強,在糧油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生豬穩產保供、農藥殘留治理、農業防災減災和生物育種產業化試點等方面成效突出;推介一批主導品種,推廣1萬項(次)以上的先進適用主推技術,在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開展5 000場(次)以上的技術示范展示活動;對全國1/3以上在編在崗基層農技人員開展先進成果普及培訓,培育1萬名以上業務精通、服務優良的農技推廣骨干人才;招募1萬名以上特聘農技員,重點開展技術、設施、營銷等技術服務,發揮科技幫扶作用。
《通知》部署了八項重點工作任務。一是促進大豆先進適用技術集成落地。貫通農業科研、推廣和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主要依托市縣農技推廣機構、地市農科院所、大豆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等,建立健全大豆技術集成創新平臺體系,聚焦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落實高油高產品種篩選、技術集成創新及推廣普及應用等任務。二是支撐穩產保供任務落實。圍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要求,開展主導品種主推技術試驗示范、動植物疫病蟲害監測防治、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農業防災減災等技術服務,強化推廣體系公益性職責履行。三是提升農技推廣隊伍能力素質。分產業、分層次、分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支持有條件地區通過“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等培養方式,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入農技推廣隊伍;完善農技人員績效評價機制,推動收入分配與績效評價相掛鉤。四是支持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發展。支持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創新服務模式,為農戶提供生產管護、存儲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務;鼓勵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牽頭建設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引導推動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主體規范作業標準,特別是農機手技術服務標準等,集成綜合技術方案,不斷提高科技服務水平。五是加強先進技術試驗示范。規范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管理,統一樹立“2023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標識牌,推行農技人員包村聯戶服務機制,加強良種良法良機良藝應用展示示范,加快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模式。六是優化特聘農技員隊伍管理。相關省份要制定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實施指導意見,不斷規范特聘農技員管理,將“土專家”“田秀才”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干等逐步吸納為農技推廣服務重要力量,廣泛宣傳特聘農技員優秀典型。七是深入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在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湖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青海省等13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繼續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聚焦糧食、大豆油料、棉花甘蔗等重要農作物,針對農機農藝融合、減損提質及鹽堿地改良利用等單產提升關鍵環節技術需求,組織農技推廣機構、科研院校、企業、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合理分工、高效協作,探索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優勢互補的農技推廣協同服務機制。八是提升農技推廣信息化水平。持續普及中國農技推廣信息服務平臺使用,探索推進農技員、特聘農技員注冊及核準機制,引導農技人員、科研專家、特聘農技員等開展線上指導服務;優化中國農技推廣信息服務平臺技術問答、農情預測預警、市場信息分析等多種類型服務,繼續將平臺作為項目推進實施、績效管理、經費安排的重要支撐,不斷完善數據填報和更新工作;支持各地健全部地協同、數據共享的農技推廣服務模式,拓寬平臺的覆蓋面和使用率。
《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認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促進糧油作物穩產增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等推進任務落實,穩定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