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逢盛世,青年當有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必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青年干部應該既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既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扣好廉潔的“第一粒扣子”,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續寫青春榮光。作為一個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的青年教師,更要樹立廉潔意識,賡續紅色血脈,傳承清廉基因,弘揚清廉本色。
毛主席認為廉潔奉公是共產黨員應有的道德修養。新中國成立以后,他的生活依然非常儉樸,從不占公家分毫,吃穿用都不講究。平時他愛穿黑色布鞋,有時布鞋底磨破了讓人釘上鞋底,又繼續穿。而他在開國大典時穿的那雙皮鞋,一直穿到逝世。毛主席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總是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這種優良的作風和偉大的品格,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我的小家里,清廉就像是柴米油鹽,容百味、含千言、潤無聲。我的父親從小教導我“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父親的話雖然簡單,但是每當我遇到問題,需要做出選擇而左右為難的時候,這些話總能像一盞明燈一樣指引我做出正確的選擇。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也時常思考教學工作中師者之廉潔。我覺得“清廉”二字像是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著我們: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里,我們要抵得住誘惑、撐得住信念、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要自覺抵制各種形式的有償家教和違規兼職等違反師德的行為。要以行動告誡自己,也告訴他人:教育是奉獻,而不是索取。
我國有千千萬萬平凡但不平庸的教育工作者,他們追求著教書育人、廉潔一生的教育理想。
2017年“感動中國頒獎盛典”中,有這樣一段頒獎詞: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36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這就是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支月英,19歲不顧家人反對,只身來到了大山深處的小學,一干就是36年,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她的信念比生命還要重要,她讓我們從平凡職業中看到了“偉大”兩個字的分量,她不僅涵養了教壇的清正之風,更傳遞了教育的責任擔當。
如今,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中,我們必須堅定信心,勇擔使命。
你看,打造廉潔食堂,我們在行動。孩子們怎么吃最健康?什么菜最合孩子們口味?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每天的食譜都結合季節變化,從膳食平衡、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等方面來制定最對孩子口味、最利于孩子成長的菜譜,將每一分錢都花到學生身上,努力打造學生滿意的食堂。
你看,筑好家校“廉心橋”,我們在行動。我在不到一年的從教生活中,就已經走訪了很多家庭。老師不因學生的家庭狀況而區別對待他們,將真誠的關懷送至每一個家庭,倡導家長以身作則、廉潔齊家。深入群眾,努力做人民滿意的教育。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擁有和前輩一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懷,為人師表、立德樹人、廉潔從教;爭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只有這樣,我們回望來路時,才不會覺得自己兩袖空空一無所有,只會看到桃李滿園,春暉四方!讓我們在廉潔之水的浸潤下,堅守自己的教育初心,讓無助者有力,讓悲觀者清醒,以青年的姿態詮釋廉潔的內涵,創造不一樣的精彩與輝煌!
(作者單位系醴陵市白兔潭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