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洋中,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正在發生。據報道,一些走私犯為了逃避追捕,竟然選擇將毒品扔進海里。這讓專家們開始擔心,附近海洋中的捕食者是否會誤食這些毒品,并導致它們上癮。前往這片海域的調查小組驚訝地發現,這里的鯊魚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行為。通常情況下,鯊魚都會避開人類,但這些鯊魚卻徑直游向人類,甚至在水中游動時顯得不太平衡。更令人意外的是,當調查小組同時投放了假可卡因包裹和假天鵝時,這些鯊魚竟然沒有攻擊天鵝來獲取食物,而是徑直游向了可卡因包裹,并把它帶走了。這種情況進一步加重了專家對海域中鯊魚可能嗑藥成癮的擔憂。這就是成癮,一種能讓魚類都會忘記捕食而追求短暫快樂的疾病。
成癮已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有約2.75億人至少使用過一次毒品,其中約有3 630萬人患上了藥物成癮,其中50萬人死亡。成癮不僅會損害個人的身心健康,給家庭經濟造成負擔,還對社會的安定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如果你有機會去采訪成癮患者,你或許會從他們的口中得知他們也曾嘗試過戒斷,他們也懂得成癮帶來了多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損害,但是卻都以失敗而告終。
那么,為什么成癮患者在明知藥物或行為對自身有害的情況下,仍然無法控制對具有危害性的藥物和行為表現出強烈的渴望呢?成癮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神經機制?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索這個問題,了解成癮的本質和防治成癮的策略。
成癮大家族
一提到成癮時,我們腦中第一個跳出來的詞是“毒品”,
但它只是成癮下的一個類別。實際上,成癮是一個大家族。成癮是神經心理障礙,是一種疾病,患有成癮的人會對某種物質或行為產生極度的依賴和無法控制的欲望。當個體無法繼續使用某種物質或做出某些行為時,他就會產生心理或身體上的不適,包括失眠、震顫、心慌、焦慮等。出于這些原因,成癮可能會使一個人無法正常履行自己的職責或正常完成日常活動。成癮主要可以劃分為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兩大類,前一種更為大家所熟知,通常患者會依賴某種物質或藥物,而后一種在近些年開始進入公眾的視野,通常患者會展現出成癮行為:癡迷賭博、網絡游戲等。
物質成癮,又稱物質使用障礙,即指個體會對某一種物質、藥物或毒品產生強烈的渴望,包括煙、酒、阿片類物質、興奮劑、致幻劑等。存在物質成癮問題的人會表現出一系列的癥狀,他們依賴某一種物質,并且劑量越用越多。例如,一個每天喝兩瓶止咳水的24歲小伙出現在了《今日說法》的節目上,由于止咳水中含有可待因、罌粟殼、麻黃堿這樣長期使用會慢慢上癮的物質,使得這位小伙無法離開止咳水,最終由于長時間服用大量止咳水,他的骨頭已變得異常脆弱,但是他仍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喝止咳水。
行為成癮,指的是個體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且無法控制的欲望,并且持續參與這種行為,即使意識到可能會產生負面后果。這些行為通常會干擾個體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際關系,對其個人和社會功能造成損害。例如,一名32歲的臺灣男子因連續打了3天游戲,死于心力衰竭,在網吧過世。這名男子很可能是游戲成癮,長時間高強度地持續打游戲,并且在所有事情中,打游戲擁有最高的優先級。
渴望獎賞的大腦
當我們體驗到愉悅的時刻,如吃美味的食物或完成我們的挑戰目標時,就不得不提及在這背后默默運行的大腦獎賞系統。獎賞系統是由一些特定的大腦結構和神經通路組成的網絡,它主要包括腹側被蓋區(VTA)、伏隔核(NAc)、前額葉、海馬和杏仁核,它們在處理獎賞相關的認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以腹側被蓋區和伏隔核構成的通路最為關鍵。
獎賞系統在我們的認知和行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幫助我們學習、記憶以及形成與獎賞相關的聯想,影響我們的決策過程并促使我們向獎賞性刺激靠近。大腦獎賞系統通過產生正向的體驗和愉悅感,幫助我們建立與獎賞相關的記憶和聯想,使我們更傾向于尋求那些能夠帶來獎賞的事物。舉個例子,當我們吃到美味的高熱量食物時,獎賞系統會被激活并釋放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給我們帶來一種愉悅感。大腦會將這種愉悅感與食物的味道和外觀聯系起來,以便我們在未來可以更容易地辨認和尋找到類似的食物。這樣的神經適應性機制有助于我們在環境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提高我們的生存能力。
那么,當我們接收到外界的獎賞刺激時,我們的大腦內部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首先,獎賞刺激會被感知并傳遞到大腦中。然后,腹側被蓋區中的多巴胺神經元被激活,釋放多巴胺信號到伏隔核。伏隔核中的中等刺激性神經元通過D1和D2受體的作用而被激活,引發與獎賞相關的行為和學習反應。除此之外,多巴胺信號還通過神經投射到前額皮質,幫助我們建立環境刺激與獎賞之間的聯系,并調節行為對獎賞的敏感性。同時,獎賞刺激也會引起海馬體的活躍,海馬體在獎賞回路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我們將記憶與獎賞行為聯系起來。杏仁核也作為獎賞系統的一部分,接收來自腹側被蓋區的輸入信號,并輸出到伏隔核,幫助情緒記憶的形成和調節。
通過上述復雜而協調的過程,大腦的獎賞系統使我們對獎賞刺激產生興奮和渴望,并通過學習和記憶形成相關的行為模式,有助于促進適應性行為和滿足生活需求。然而,當獎賞系統受到不適當的刺激或激活時,如在成癮問題中,可能促使了大腦不當的運作和組織結構的改變,最終導致不適應性的行為和負面影響。
在藥物獎賞下無法自拔的大腦
前面我們提到,大腦的獎賞系統讓我們能夠趨利避害,針對環境的刺激做出恰當反應,促進適應性行為。但是與普通的刺激不同,對于大腦的獎賞系統而言,一定劑量的藥物可以給予大腦極強的獎賞刺激,在短時間內便可促使神經遞質快速釋放和增加,因此嗑藥后會產生一種極強的欣快感,令人飄飄欲仙。就在這樣強烈獎賞的驅使下,磕嗨的大腦開始了它越陷越深到無法自拔的旅程。
藥物帶來的快樂是暫時的,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是深遠的。首先,物質濫用會導致神經遞質的改變。神經遞質是大腦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化學物質,它們負責傳遞信息和調節情緒、行為等。物質使用會改變多巴胺、谷氨酸、γ-羥基丁酸(GABA)等神經遞質的水平和活動。例如,某些藥物會增加多巴胺的釋放,刺激獎賞回路,帶來強烈的快感,但同時也打破了獎賞回路的平衡,如適當的抑制性控制和決策制定無法正常運作。其次,物質濫用影響受體的表達和功能。受體是位于神經元表面的蛋白質,它們與神經遞質結合并傳遞信號。長期物質濫用會改變大腦中某些受體的數量、結構和敏感性。這種改變可能導致人對藥物產生耐受性,也就是說,他們需要更高劑量的藥物才能獲得相同的效果。此外,物質濫用會引起突觸在結構和功能上的改變,影響獎賞回路的正常功能。物質濫用導致獎賞系統的異常活躍,使人們對藥物造成的快感產生渴望,影響他們的決策和行為,增加對藥物的尋求行為。
然而,令物質成癮大腦無法自拔的不僅僅是對于藥物的快感尋求,還有在停止使用藥物之后的戒斷反應。許多成癮患者表示曾經試圖減少或停止藥物卻失敗了,阻擋他們戒癮的一個巨大障礙便是戒斷反應。當一個成癮患者突然停止或減少藥物的使用時,他們往往會經歷不同嚴重程度和時間長度的生理或心理反應,癥狀也因人而異。生理癥狀包括頭痛、惡心、嘔吐、肌肉痛、顫抖、出汗、腹瀉、心悸、血壓升高等。心理癥狀包括焦慮、抑郁、易怒、失眠、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
戒斷癥狀可能輕微且短暫,但也很可能持續數天甚至數周。此外,成癮患者還需要在戒斷期間與強烈渴望和藥物帶來的快感回憶相抗衡。因此,在戒斷期間,成癮患者總是倍感煎熬,決心戒斷的成癮患者也屢屢失敗。而由于目前尚且缺乏對于物質成癮的有效治療,大部分成癮患者并不能完全治愈,復發率仍然高達60%。此外,戒斷也需要得到專業醫療團隊的監護和支持,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和穩定。在未來綜合治療的框架下,通過有效的精準治療干預,以及專業醫療團隊對成癮患者的保障與支持,成癮患者或許能夠更快且徹底地擺脫物質成癮,恢復到健康、有意義的生活中去。
備受爭議的行為成癮
長久以來,行為成癮的存在一直受到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的爭論。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個:1)行為成癮沒有明確定義,涉及的范疇非常廣泛,包括賭博、游戲、食物、網絡使用、購物等行為;2)與物質成癮相比,行為成癮相關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不同研究得到的結論不同,因此學界在行為成癮的概念和分類上存在分歧;3)行為成癮通常涉及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因而一些人認為將某些行為歸類為成癮可能是過度診斷和標簽化。目前,賭博成癮和游戲成癮被列入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中行為成癮的章節中,因此這里僅探討這兩種行為成癮。
與賭博成癮和游戲成癮相關的神經生物學研究似乎還未得到一致的結論,但根據已有研究來看,它們或許都與獎賞系統和決策控制相關的腦區功能障礙有關,從而使得個體需要通過成癮行為來獲得快樂體驗,并且將成癮行為置于其他活動之上,不顧任何后果。據研究,賭博成癮的易感性可以由獎賞缺乏理論進行解釋。具體而言,大腦中與獎賞和決策控制相關的腦區產生功能障礙,紋狀體和前額葉活動水平較低,需要更強的刺激(如賭博)來激活它們。與賭博成癮類似,游戲成癮的神經生物學研究也集中在這些腦區。
行為成癮與物質成癮具有許多相似性。首先,獎賞系統都在兩種成癮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行為或藥物引發一種愉悅感,從而追求和持續進行該行為或使用藥物。其次,都會表現出持續性的依賴,患者難以控制成癮行為或尋藥行為。最后,行為成癮和物質成癮都會對心理和生理產生負面影響,造成患者情緒波動、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社交問題等。當然,二者之間也有很多差異:例如患者的依賴對象不同,物質成癮是對某種化學物質的依賴,而行為成癮則是對某種特定行為的依賴;患者受到的影響不同,物質成癮通常會對身體產生生理上的直接影響,而行為成癮主要影響心理層面;兩者的社會認可程度不同,物質成癮中的毒品是非法的,而行為成癮則沒有這樣的情況。
成癮的預防策略和治療康復
成癮無論是對個人還是社會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在個人健康風險方面,成癮對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物質成癮可能導致器官損傷,慢性疾病、大腦器質性病變、認知障礙、精神癥狀和情緒問題等。行為成癮可能導致個體情緒問題和社會功能受損等。在社會影響方面,成癮的醫療和戒治成本對社會經濟造成一定負擔,并且部分成癮患者,尤其是藥物成癮患者會進行非法藥物交易、搶劫和暴力行為,對社會的安全穩定產生影響。
考慮到上述因素,成癮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但這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預防策略包括:教育和宣傳——提升公眾對成癮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提高個體警覺性和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關注個體心理健康——鼓勵個體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和心理健康教育,減少壓力、焦慮和抑郁等情緒問題,從而降低對成癮行為或物質的需求。提供社會支持體系——建立社區相關機構和專業機構,能夠為個體提供情感、心理和其他資源的支持,從而減少潛在風險因素。法律和政策措施——制定和執行相關法律和政策措施,包括打擊非法藥物交易、限制青少年的獲取途徑、限制廣告宣傳等。提供早期干預和治療——當個體成癮后,及早介入治療對于疾病惡化至關重要。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等對患者進行干預。
那么,成癮的治療和康復機構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又有什么樣的作用呢?答案是可以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支持和資源,來幫助成癮患者回歸健康生活。治療和康復機構可以通過全面的評估和診斷,幫助確定個體是否存在成癮及其類型和嚴重程度,便于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行為干預等不同的方法。此外,治療和康復機構可以提供安全的戒斷環境,并給予戒斷支持,包括藥物替代治療、戒斷癥狀管理和戒斷期內的監護支持。治療和康復機構還可以協助患者制定康復計劃,并提供相關的后續護理支持。這意味著提供持續的監督、支持和指導,以確保患者在康復過程中保持穩定,預防復發。
結語
成癮可以主要分為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兩大類,并根據濫用的物質種類或成癮行為又細分為很多小類。雖然不同成癮的癥狀表現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與大腦的獎賞系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鑒于成癮對個人健康、社會經濟和安定都有負面影響,因此成癮的科普與預防至關重要,提供相關科學知識和行為策略可幫助公眾認識成癮風險、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減少成癮問題的產生。讓我們一起加強對成癮的認識,采取行動,共同構建一個“無成癮的社會”。
本文作者程心語是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碩士研究生;趙迪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