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顏值”、實力還是“人品”,老鼠都難以讓人恭維,那么,如此一只小小的老鼠,為何能坐上十二生肖之首的位置呢?
人類與鼠的“恩怨糾葛”
老鼠與人的故事可以從新石器時代講起。回溯久遠的年代,人類剛剛學會種植莊稼、儲存余糧,老鼠就開始與人為伴了。老鼠的名聲不太好,愛偷東西膽又小。“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叫奶奶,抱貓來,嘰里咕嚕滾下來”,這首家喻戶曉的歌謠生動地描述了老鼠的行為特征。《詩經》里曾寫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意思是可惡的老鼠啊,不要偷吃我的糧食。說明在先秦時代,人們已飽受鼠害之苦,并以此形容貪官污吏就像老鼠一樣招人痛恨。
除了小偷小摸,老鼠還曾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鼠疫,又稱“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也是歐洲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尤其是歐洲中世紀那場曠日持久的大鼠疫,更是讓人“談鼠色變”。老鼠攜帶著病毒,傳染給千家萬戶,據統計,當時約有2 000 多萬人因此丟掉性命。《十日談》故事的背景便是那場恐怖的鼠疫。然而,當時誰也不清楚這場災難究竟是什么導致的。直到19 世紀,科學家亞歷山大·耶爾森借助新發明的顯微鏡,才發現了鼠疫的元兇——鼠疫耶爾森菌,帶菌的跳蚤也會將其傳播給人類。可以說,和鼠疫的戰斗史,也是人類科學的進步史。
不過此后,老鼠開始為人類健康作貢獻了。
第一只實驗用的小白鼠誕生于1909 年,直到今天,小白鼠仍然被用于生物醫藥實驗。以老鼠為實驗對象的研究者聲稱,幾乎所有我們對哺乳類基因運作功能的了解,包括人類基因的知識建構,都源于老鼠實驗。的確,盡管老鼠與人的形象差別很大,但卻與人類幾乎擁有相同數目的基因(約22 000 個),并且,99% 的老鼠基因與人類很相似,這也是人們采用老鼠作為實驗對象來研究人類疾病的重要原因。許多生物醫學的研究者認為,如果沒有老鼠實驗等動物研究,人們就不可能研發出針對小兒麻痹癥、腮腺炎、麻疹、肝炎等疾病的免疫藥物;不會有輸血、放射性治療、心臟手術、器官移植,以及白內障手術;也無法對抗狂犬病、關節炎、乳腺癌、兒童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這回輪到老鼠遭罪了,受盡了“酷刑”,只為人類生活得更美好。
老鼠的藝術形象
老鼠的形象還啟發了不少文學家、藝術家,并由此創作了許多作品。
在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動畫影片《了不起的狐貍爸爸》中,有只可怕的老鼠“黑手黨”,它行動敏捷,出手殘忍,沒少給狐貍家制造麻煩。動畫片《貓和老鼠》中,小老鼠杰瑞也給湯姆貓制造了不少麻煩,但最終兩者成了好朋友。古希臘作家伊索筆下的小老鼠善良機智、知恩圖報,竟然救出了獅子。我國古代小說《西游記》里的老鼠精,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無底洞,如同代德羅斯修建的巨大迷宮。鄭淵潔筆下的舒克和貝塔是兩只充滿正義感的小老鼠,它們用實際行動改變了人們對老鼠所持有的偏見。懷特·迪士尼在人生最困惑的時期,受到老鼠的啟發,繪制出可愛的米老鼠形象,至今風靡全球。這些個性鮮明的老鼠形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和觀眾。
老鼠還是十二生肖之首。
作為十二生肖之首,老鼠可以追溯到戰國晚期。十二生肖是指代表了生辰屬相的十二種動物形象,與古人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古代歷法主要靠觀察動植物的行為變化來確定時節;同時,古人認為,人這一輩子,什么都與出生有關,十二生肖可以用來推算人的命運,類比西方的黃道十二星座。
如此重要的十二生肖,為什么會把小老鼠排在首位呢?論顏值、實力,或者“人品”,老鼠都難以“服眾”,但在人類常見的動物中,老鼠孕育新生命的時間最短(孕期不到一個月),繁殖頻率最高;同時,老鼠出來覓食往往是在夜深人靜的子時凌晨,與大多數動物相比,它是一天中最早開始活動的動物,并衍生出“鼠咬天開”“鼠送谷種”等神話故事。因此,老鼠一直穩居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你瞧,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唐代十二生肖陶俑隊伍中,鼠俑“人模鼠樣”、得意洋洋地走在前面,一改平日里的躲閃與慌張,再看虎龍等猛獸、瑞獸竟能乖乖跟隨其后,這場景真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