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么一種觀點:讀書,可能是成本最低的“自我修煉”。
作為一項重要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農家書屋讓閱讀更加靠近廣大農民群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家書屋出現在大山之間、田野之上,濃郁書香涵養鄉村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在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安石村就有一所藏著田野希望的農家書屋——安石村鄉村書局。它不僅是村民們汲取知識的大本營,也是宣傳方針政策的新陣地,還是兼具文旅融合功能的網紅書屋。
在近期公布的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最美農家書屋”名單中,安石村鄉村書局榜上有名。
從閑置農房到農家書屋
鄉村書局位于安石村的幾何中心,也是多條鄉道的交會之處。這棟高顏值的建筑很難讓人忽略,白色的外墻簡潔而不失美觀,大塊玻璃窗戶不僅為內部空間帶來充足光線,也將窗外美麗的田園風光映入室內。各類書籍擺放井然有序,將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精心貯藏。
這個鄉村書局的誕生,源于一次鄉村振興模式的探索。2020年,安石村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全面啟動,以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主體、投資公司、文旅公司共建的方式進行建設,用美學理念重塑鄉村。一些閑置的農房就此迎來新生,安石村鄉村書局就是其中之一。
“這以前是一個‘L’形閑置農房,建筑與道路的落差有5米,在設計上也用了一些巧思。”安石村鄉村書局負責人楊媛介紹,設計師用了“學而時習之”中的“之”字進行道路設計,也寓意“書山有路勤為徑”,很好地解決了建筑與道路的落差問題。
另外,設計者還將“孔子樹下講學”融入設計之中,將原先農舍主樓西側內部的一層和二層打通,以構造柱及圖梁為建筑加固,增加書局整體的穩定性,再將兩棵“大樹”植入其中,支撐新屋頂的同時,形成一個獨特的閱讀空間。
小空間里的大世界
鄉村書局的建筑面積約340平方米,共有兩層,設有大廳、多功能廳、圖書儲存、閱讀、住宿等區域。
據負責人楊媛介紹,目前鄉村書局共有各類圖書4000多冊,3套電子閱讀設備。“主要是根據村里農民以及兒童們的需求,因此放置了較多農技書籍和兒童讀物。另外,因為李莊古鎮有著特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就同時也放上了相關書籍,讓大家能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
此外,鄉村書局還有政治、社科、人文等方面的圖書,書籍種類在不斷豐富,做到常添、常換、常新,從本質上解決村民“讀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鄉村書局建成后,頗受村民喜愛,每年借閱人數達到上萬人次。
“以前,我們的藏書比較少。現在,鄉村書局的藏書有4000余冊,不論大人還是小孩,他們想看什么類型的書,這里應有盡有。”書局的“開門營業”讓安石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忠很是欣慰,村民們業余時間到鄉村書局“充電”、休閑,不僅增長了知識,也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每到周末,鄉村書局就成了孩子們最喜愛的去處之一。在書里,他們跟著詩人暢游祖國的大好河山,與卡通人物一起探索充滿想象的奇幻世界,向科學家學習世界萬物的哲思奧秘……有時,青年志愿者們也會來到鄉村書局,為孩子們輔導課后作業,開展繪畫、書法、英語等興趣課程,讓孩子們的周末充實而有趣。
同時,安石村將農家書屋與黨員活動室、村黨群服務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共建共享,切實延伸了書屋功能和覆蓋范圍。截至目前,依托農家書屋廣泛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黨史學習教育等主題閱讀活動和理論宣講活動600余場次。
“屋”盡其用 打造農家書屋+
書屋里的精彩延伸到書本之外。“用文化傳承發展,讓藝術點亮鄉村”,這是安石村始終堅持的一大特色發展理念。
村里積極邀請專家、藝術家開展民宿改造、稻漁產業發展、文化創意、就業培訓等系列講座,為村里培養了不少“土專家”和“田秀才”;進駐安石村的藝術家們利用農家書屋活動陣地組織手工、陶藝、編織等藝術培訓,村民在書屋學到藝術創作技能;“童伴媽媽公益課堂”“農業科技下鄉”等技能培訓讓村民們解鎖了新技能,增加了就業創業的可能性;“手工剪紙大比拼”“安石有趣公益課堂”等趣味活動,讓村里孩子們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動手能力。
在服務村民的同時,鄉村書局也因其獨特設計,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打卡,文旅融合的功能也在書局發展成“網紅書屋”的過程中逐漸展露。“它的外觀特別美麗,深受很多游客喜愛,吸引了很多攝影師、建筑師前來參觀。”楊媛介紹,書局背后還有一個小山丘,如今也被利用起來,成為了露營營地,為游客提供更多的游玩體驗。
據悉,書屋先后邀請了50余位專家開展技能培訓,助力100余名村民返鄉發展。2022年,村集體經濟增收500余萬元,實現了“政府搭臺、文創聯動、共建共享”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筑牢文化之魂。
(供稿:宜賓市翠屏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