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時節,走進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東回鎮洪水村,只見遠山近陌、田間路旁,一株株連翹上,掛滿了一顆顆指甲蓋大小的果實,目及之處綠意盎然。
“再早來幾天,就能看到連翹花海了,一片一片都是金黃色,特別好看。好多城里人都專門來俺們這里旅游,就是為了看這些連翹花呢!”洪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瑞全自豪地說。
近幾年,洪水村以連翹種植為抓手,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曾經的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思路決定出路
洪水村位于平定縣東部,由前洪水、里洪水、沙果青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轄區面積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00余畝。村莊周圍植被茂密,有連翹、柴胡、黃芩、遠志、山楂等20余種野生中草藥,其中以野生連翹資源最為豐富,可達1000余畝。但由于山高溝深,交通不便,這些長在深山的寶貝“養在深閨人未識”,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
2016年,在陽泉市平定縣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經過村領導班子外出考察、群眾集思廣益,洪水村村“兩委”確定“靠山吃山”增收思路——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結合,發展特色種植,在原有1000余畝野生連翹的基礎上,利用荒山荒坡再種植1000余畝連翹,打造“雙千畝”連翹種植基地。
“平定縣盛產連翹,自古就有以連翹制茶的記載。我們如今種植連翹,可謂一舉三得。”郭瑞全介紹,“連翹也叫‘一串金’。早春,連翹花開,滿枝金黃,花期持續40余天,因此可以通過舉辦賞花節發展鄉村旅游;仲春,嫩葉萌發,采摘后可制成連翹茶;盛夏,果實成熟,可入藥或對外銷售。我們下定決心,要把‘小連翹’做成鄉村振興‘大產業’!”
明確了思路,接下來就是甩開膀子加油干。洪水村把連翹種植按區域劃分,安排專人管護,并成立合作社,免費向社員提供連翹苗,發放種植補助,開展技術培訓,指導村民種植并采收連翹。同時,村里招商引進山西惠源四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起連翹茶加工車間,村民可以在公司上班加工連翹茶,也可以自己種植連翹交由公司收購。
為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適應市場,提高連翹的附加值,支持本村返鄉青年創業。2017年,洪水村成立集連翹茶加工、連翹苗木培育、青翹烘干為一體的山西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該公司加工連翹茶5000公斤,實現產值約340萬元、銷售收入約150萬元、純利潤40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本村及周邊村民采摘茶青收入60余萬元。同年,村集體實現青翹銷售收入300萬元,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增收5000余元,為鄉村振興、產業振興及鄉村人口持續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夢想變成現實
郭有科是洪水村最早種植連翹的村民之一,以前,他靠種植玉米為生,一年到頭辛苦勞累,收入不過一萬元。村里第一年組織種植連翹時,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先種了4畝,沒想到收入可觀。于是,第二年又增加了2畝。“現在,村里人都管我叫‘連翹經紀人’,村里生產的青翹和老翹由我來收,再集中賣給藥商。這樣,大家的收入有保障,也不用擔心銷路”郭有科笑著說。
郭有科不僅自己種植連翹,還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種植,黨的好政策讓洪水村走上鄉村振興之路。如今,不僅游客愿意走進洪水村,不少在外務工的村民也紛紛返鄉。村民郭建軍之前一直在北京一家公司當保安,留下母親在村里生活。了解到村里不少人通過種植連翹實現增收,郭建軍辭掉在北京的工作,返回洪水村種植連翹。“連翹滿山都是,從前誰能想到還能指著它掙錢啊!現在好了,村里連翹已經形成產業,我回來一起種植連翹,還能照顧母親。”正在山上的郭建軍一邊干活一邊說道。
在黨的鄉村振興政策指引下,洪水村久久為功建設新農村、發展新業態、培養新農民。通村公路全部硬化美化,達到“四好”公路標準。全村接通網絡,村民可網上直播銷售農產品。日間照料中心運行正常,解決了65歲以上老年人中午就餐的困難,民生領域得到有力保障。
“我們還要加快實施前洪水村日間照料中心灶房改造工程和前洪水小學辦公室、衛生所、便民服務中心的改造修繕工程,實施4公里田間道路硬化工程,完善黨群服務中心和衛生所的建設……今年,我們要爭取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郭瑞全一項一項地介紹著村子對未來發展的規劃。
下一步,洪水村將充分發揮連翹“先開花后成葉”的特點,以此打造觀賞通道和平臺,并在每年4月中旬舉辦連翹花觀賞節,充分發揮連翹花的觀賞價值,帶動本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實現文化興村、產業富民。通過引水上山工程,打造200畝水澆連翹地,提高連翹的產量,以應對市場風險,增加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