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時,讀路遙的《人生》感覺漂亮的劉巧珍特別可憐,心愛的人不要她了,匆忙間嫁給了自己并不喜歡的馬拴,可當高加林落難時,她又“鼻涕一把淚一把”求人為他的出路著想,真是可憐至極!
三十幾年過去了,再讀《人生》時,忽然覺得巧珍是小說諸多人物中生活最幸福的一位。因為她和她的老公都有一顆善良而不變的心。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追求奮進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外在表現就是變。作為那個年代受過高中教育的年輕人,高加林骨子里有著追求上進的心。因此,他的奮斗目標永遠沒有止境,永遠在變,他站在鄉村盼縣城,站在縣城盼省城。
然而,高加林在追求變的過程中并不知道人生有變,就應該有不變。就像用筷子吃飯,兩根筷子,一動一靜,我們就運用自如。如果兩個都動,再好的飯菜也夾不進嘴里。作為一個人,應該變的是自己對事業的追求,不應該變的是做人的良心。
高加林對事業的追求讓人欽佩,而他對巧珍的負心則招人憤恨。正如德順老漢說的:“你把良心賣了……你苦了巧珍,到頭來也把你自己害了……”果不其然,他賣了良心、負了巧珍、苦了克南、激怒了克南的母親,最終害了自己——被人舉報,又回到了生活的原點。
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卻有著不變的良心。愛高加林時,是真心實意的愛。為了愛,當她聽說高加林要和她分手時,她沒有多一絲糾纏。當她決定嫁給馬拴時,她又開始全心全意為馬拴著想,即使心愛的高加林再回到農村,她也不會回頭,因為她那不變的良心告訴她,“馬拴是好人,對我也好,我已經傷過心了,我不能再傷馬拴的心了……”這是多么善良。
再看馬拴,這個憨厚而且還能干的農村小伙也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打心里愛著巧珍,就是巧珍從不見他,他也從不放棄,而是一趟一趟往巧珍家跑。當巧珍的風流韻事已經傳遍七里八鄉,并最終被高加林拋棄時,他又第一時間親自上門求親,并依然對她好,這是多么難能可貴。
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試想,巧珍、馬拴這樣一對有良心的夫妻,能不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嗎?夫妻都對家庭負責,那么能不幸福嗎?寫作都是有目的的,我想,路遙書寫《人生》的目的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人生的幸福秘訣——世間的誘惑太多,但面對誘惑我們應該有個底線,那就是不能為了得到誘惑,而出賣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