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龍南市渡江鎮象塘村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村落,發源于全南的桃江,繞村而過。從歷史沿革上來說,象塘曾經是象塘堡。明清時期,龍南分為八堡,有坊內堡、里仁堡、上蒙堡、太平堡、象塘堡、大龍堡、新興堡、灑源堡。后來逐漸改為象塘鄉,一直到撤鄉并村成為現在的象塘村。
象塘小鎮有一座知名的古建筑叫荷恩堂,始建于明代正德辛未年(1511年7月),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荷恩堂位于象塘小鎮的腹心地帶,坐北朝南,占地2000余平方米。整座祠堂四棟,兩側為主墻體,高達15米有余。青磚從墻腳到頂,墻體堅固。飛檐上有32對栩栩如生的青龍、鳳凰、孔雀、白鶴、天鵝等裝飾物,似騰空欲飛,可謂巧奪天工。
荷恩,承受恩惠也,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荷恩堂正大門兩根方形石柱上鐫有一副對仗的楹聯:“荷籠承庥,仗祖宗在天之福;恩明誼美,卜孫子奕世其昌”。四進的石柱高五米,其陰刻一聯為:“象水本源清,四派分流,喜我公開其先路;龍圖家學舊,一經垂訓,愿同族紹厥前徽”。
地處贛粵邊際的龍南被譽為客家圍屋之鄉,素有“鐘半縣,廖半城”之說。象塘鐘姓系鐘胄(龍南人,字少游,宋神宗元豐五年進士,歷知潯州、陽山,考課為天下第一。曾官至廣西轉運使、龍圖閣學士,兼本路安撫管勾經略使)之后裔。他們的遠祖本為北方中原世家大族,因避侯景之亂而流落南方,后定居江西興國。先祖越國公鐘紹京曾任唐中書令(宰相),宋朝時,鐘胄之六世祖從興國遷龍南象塘。
關于荷恩堂流傳至今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象塘鐘姓的開山鼻祖萬祿公靠販運竹木為業,他生有九子,算命先生說他要有十個兒子。一天晚上,萬祿公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條烏龍纏繞在他家的柱子。第二天恰逢一個老乞丐帶一小兒沿街乞討,因衣衫襤褸,一只惡犬狂追不已,小兒嚇得爬上了萬祿公家門口的柱子,似乎應驗了算命先生的說法。萬祿公如夢初醒,就收養了那小兒,取名康進,把他視如己出,從小請先生教他讀書識字。這孩子刻苦好學,深得萬祿公喜愛,但后來卻遭到九個兄長的妒忌,處處為難他,經常欺負他。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萬祿公看到這種境況,在這個家待下去也不是辦法,便拿出一筆錢,叫他外出求學另謀生路。
后來萬祿公出了一樁官司,事情的原委是有一年萬祿公放木排至贛州府,在桃江邊出了意外事故。由于桃江水流湍急,木排竟橫沖直撞,把江岸邊浣衣的婦女撞死了,死了十人,釀成了大禍。由于案情重大,官司從縣衙到州府一直未決。后來到了省里,主審判官一看龍南來的犯人大吃一驚,馬上退堂。原來這主審官就是萬祿公當年的養子,但是在堂上又不敢肯定,于是晚上叫人打了一盆水給萬祿公洗澡,以便暗中觀察。相傳萬祿公肚臍上有一顆黑痣,上面有毛長三尺,平時纏在腰上。養子派人趁萬祿公洗澡時去查看,證實果真是養父。第二天,萬祿公的養子升堂一拍虎案道:“只有十人打死一人,哪有一人打死十人。此事乃是天下奇聞,不足為信,不予受理,犯人當堂釋放?!比缓蟾缸酉嗾J,并送上一批財寶,派人護送回龍南。
萬祿公坐著轎子進入龍南地界,遠遠看到龍南城,想到自己這番死里逃生的傳奇經歷,不禁哈哈大笑,這一笑不打緊,樂極生悲,結果一命歸天,所以象塘還有“笑死萬祿公”一說。
其實,這僅僅是一個有點荒謬的民間傳說,殺人償命的道理在這個故事里截然相反,所以這種結果是善良百姓所不能接受的。
而真實的史料記載,萬祿公的養子鐘康進勤勉好學,于明正德十二年金榜題名,高中榜首,官居江西巡撫。鐘康進仕顯后孝悌有加、知恩圖報,為報答養父的養育之恩而修建了荷恩堂,并在堂前挖了一口深井,名為感恩井。井底用松木、木炭過濾,至今井水仍甘甜無比。到后來,萬祿公死后,為了等千里之外的養子趕回來,因為路途遙遠而緊急修建了祿公祠,然后再出殯下葬的。建成后的荷恩堂堂祠合一,建筑精美,堅固美觀,遙相映襯,從建筑學上來說堪稱杰作。
現在的荷恩堂及祿公祠等客家古建筑已經進行了規劃和整修,開辟成為了當地青少年感恩教育基地,形成了以一本書、一堂課、一臺戲、一個陳列室、一個故事、一本畫冊為內容的感恩主題文化,弘揚知恩圖報的客家傳統美德。
江南是魚米之鄉,池塘只是一個縮影。一座座池塘,岸邊楊柳依依。象塘的名字是與塘有關的,之前叫向塘,那是因為這里有大大小小九十九口池塘。由于毗鄰桃江,所以象塘人除了耕種之外,還靠打魚為業。象塘的夏夜是蛙的世界,成片的池塘里蛙聲一片,此起彼伏,伴隨著各種蟲兒的鳴叫,這分明就是在演奏一曲美妙的鄉村夏夜交響樂。
在象塘最有名的就是魚了,草魚、鰱魚、鯉魚、鳙魚,還有桃江盛產的小河魚。小河魚也可以做成一道特色菜,把小魚炸得焦黃,加上姜蒜、料酒、辣椒烹飪好,那便是再好不過的下酒菜了。
在象塘小鎮不能不提及石橋頭的集市。石橋頭集市是一個早市,歷史久遠,這里雖沒有圩鎮的熱鬧,但是頗具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色彩。天蒙蒙亮,十里八村的人們就趕集來了,集市熱鬧非凡,人頭攢動,魚肉、菜蔬、瓜果、山珍一應俱全。
徜徉在象塘小鎮,一座座村莊唇齒相依,一色的青磚白瓦房錯落有致,其間一口口池塘映襯著高大聳立的圍屋。阡陌縱橫的田野里盡是綠油油的禾苗,撲鼻而來就是滿滿的鄉村氣息。如果這里沒有堅硬的水泥馬路,沒有川流不息的車輛以及喧囂刺耳的車笛聲,我一定會把這里想象成真正的江南水鄉,或是周莊,或是烏鎮,或是南潯——那古樹環繞的村落,那小橋流水的人家……
象塘的粼粼池塘、圍屋祠堂、村落田野、小橋流水構成了一幅江南小鎮的好景致,連接著古樸的村落和淳厚的民風,還有那感人至深的傳說,無形中給這座小鎮增添了一抹濃濃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