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 "要: H油田在勘探與開采過程產生了較大數量的廢棄泥漿,這些廢棄泥漿成分復雜,如不經有效處理就隨便排放,可能對土壤、水源造成污染,對環境造成影響甚至破壞,對人和動物生命健康帶來較大危害。故從分析該油田所產生廢棄泥漿的物理化學屬性出發,探討了該油田所產生的廢棄泥漿的潛在危害,設計了適應該油田開發產生的廢棄泥漿的無害化處理工藝技術,并在現場進行了實施應用,運用該技術處理過的廢棄泥漿全部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現了油田開發與環境保護雙贏的目的。
關 "鍵 "詞:H油田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技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TE254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004-0935(2023)04-0544-04
H油田位于我國西北部的鄂爾多斯盆地,儲層致密、物性差[1],地質條件復雜,在勘探與開采過程中,產生了較大數量的廢棄泥漿。這些廢棄泥漿成份復雜,并且添加了許多化學添加劑,特別是一些重金屬離子,如果不科學合理地處理,亂排亂放,極易給土壤、水源造成污染[2],并且有害成分一旦通過食用動植物、飲水等進入人或動物體內,會給生命健康帶來較大危害。為有效消除這些隱患,最初采用的辦法是定點回收、定點存放的辦法,以確保不污染環境。這樣做的不足之處:一是隨著油田開發逐步擴大,堆積如山的廢棄泥漿沒有那么多的地方存放。二是定點存放的這些廢棄泥漿依然有潛在的污染環境風險,比如突發山洪造成泄漏流失就會造成環境污染。為徹底消除這些潛在污染源,進行了技術攻關,分析該油田所產生廢棄泥漿的物理化學成分及危害,設計了H油田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工藝技術,并在現場進行了應用,處理后的廢棄泥漿固化物取小樣浸入水中后,檢測水質符合最新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消除了油田環保隱患。
1 "H油田廢棄泥漿的主要成分及危害
1.1 "H油田廢棄泥漿的主要成分
H油田廢棄泥漿的成分比較復雜,主要是由粘土、水、各種化學添加劑、加重材料、污油及巖屑等組成的多相混合物,含水率約為40%~45%,含固率約35%~40%,含油率3%~5%,其成分主要有:高嶺土(白土)、降濾失劑(如CMC)、防塌劑FT-342、加重劑(如CaCO3),以及一些化學添加劑等。主要含有的離子有各種非金屬離子和金屬離子[3], 如: Fe3+、Ca2+、Na+、K+、Cr2+、Pb2+、HCO?-、Cl-等。
1.2 "H油田廢棄泥漿的危害
1)碳酸鹽、氯化物進入土壤中,會造成土壤鹽堿化,使土壤肥力下降。
2)當土壤中氯離子濃度高時,會對植物產生不利影響:一是不利于糖轉化為淀粉,使塊根和塊莖作物的淀粉含量降低;二是氯離子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水解,會使果樹果子含糖量降低;三是氯離子會隨水分揮發上升到土壤地表,水分繼續蒸發則鹽分留在地表,造成土壤中的鹽分含量過高,影響根系正常的吸收水分、養分,從而導致燒根、燒苗。
3)一些重金屬如果被植物吸收或動物食用,人如果再食用這些動植物使其進入人體內,就會有損健康,比如攝入較大量的三價鉻,會影響人體的抗氧化系統,容易得一些慢性的氧化性類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再如攝入較大量的六價鉻,可能導致皮炎、咽炎、肺炎、氣管炎、胃炎、胃潰瘍和腸道潰瘍,嚴重的還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甚至癌癥。
4)可能對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
2 "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技術設計
針對H油田廢棄泥漿成分及特點,其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技術設計基本思路是:首先加入化學劑,通過螯合原理[4-5]將重金屬成分沉淀、吸附,使重金屬離子無害化。然后進行絮凝脫水處理,為膠結固化打下基礎。最后一步是膠結固化,使廢棄泥漿內的有害成分徹底失去游離性,成為一種沒有污染作用的固態物質,達到廢棄泥漿無害化效果。根據這一思路,進行了工藝技術設計。
2.1 "濁水處理
將儲漿罐里廢棄泥漿上部的液態濁水用罐車回收,拉運至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不得亂排亂放。
2.2 "重金屬離子處理
向廢棄泥漿中加入質量分數為0.3%~1.0%的螯合劑MHC(具體濃度通過現場的燒杯小樣實驗來確定最佳值),重金屬螯合劑又稱重金屬離子捕集劑,能夠高效與各種重金屬離子(銅、鎳、鉛、鋅、錫、鎘等)生成不溶性的螯合物,通過螯合反應消除重金屬毒害性。并且該重金屬螯合劑酸堿適應范圍廣,其適應pH值在2~11之間。投加后反應30 min即可。其螯合反應原理見示意圖1。
2.3 "脫水處理
選用陽離子PAM作為污泥脫水劑,首先將PAM配成質量分數為0.2%的膠狀液體,然后向污泥中加入污泥體積比5%~10%的配好的PAM膠狀液體(具體濃度通過現場的燒杯小樣實驗來確定最佳值),反應4~6 h即可。對脫出的污水按第一步濁水處理方法回收處理。
絮凝劑[6-9]PAM絮凝脫水基本原理:該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是線性分子,其結構介于無規線團與直線伸展兩種極端情況之間。其分子在水中線性展開,長鏈的高分子一部分被吸附在膠體顆粒表面上,而另一部分則被吸附在另一顆粒表面,并可能有更多的膠體顆粒吸附在一個高分子的長鏈上,這好像架橋一樣把這些膠體顆粒連接起來,從而容易發生絮凝。
2.4 "膠結固化
向經以上步驟處理過的泥漿里面加凝聚劑(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和膠結劑(SC型透水膠結劑)以及輔料(砂子、石子),充分攪拌均勻,使泥漿膠結固化[10-14],凝結10天。其中十二水合硫酸鋁鉀用量根據現場測試經驗按泥漿體積1∶4即可;SC型透水膠結劑用量根據現場測試經驗按泥漿體積1∶3即可。其基本原理如下。
1)十二水合硫酸鋁鉀凝聚作用基本原理:
KAl(SO4)2 "? K++Al3++2SO42-
Al3++3H2O ? Al(OH)3+3H+
而Al(OH)3是膠狀體,可以讓不穩定的膠體微粒(或者凝結過程中形成的微粒)聚合在一起,因此具有凝聚劑作用。
2)SC型透水膠結劑膠結原理:
膠結劑、泥漿、骨料(砂子、石子)在一起攪拌形成混合物,通過物理、化學作用,逐漸使漿體變成固態體。該固態體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能夠使雨水等地表水快速滲入地下。
2.5 "采樣檢測
膠結固化10天后,對處理過的廢棄泥漿進行采集檢測[15],將采集的固態泥漿樣品浸入環保達標的清水中,5天后按《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對水質進行化驗檢測,每池泥漿至少取7個小樣,所有送檢樣品必須全部達一級排放標準(w(石油類)≤5 mg·L-1、w(元素磷)≤0.1 mg·L-1、w(硫化物)≤1.0 mg·L-1、pH值6~9等)。
2.6 "恢復生態
在無害化處理達標后的泥漿池上面用無污染土壤進行覆蓋,便于后期復耕或綠化,上覆土壤厚度不少于100 cm,地表要平整、結實。
3 "應用及效果
H油田自投入產建開發后,立即組織開展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技術攻關,2個月內完成了室內理論分析及基礎技術研究。在完成室內研究基礎上,當年現場進行試驗實施35個井場,形成了針對H油田開發產生的廢棄泥漿處理技術體系,規范了工藝流程(詳見圖2)。
截止到2020年底,運用該技術共對1 221座井場廢棄泥漿完成無害化治理,累計治理廢棄泥漿
62 235 m3,處理后的廢棄泥漿,每池泥漿均取樣7個,對處理過的廢棄泥漿進行采集檢測,將采集的固態泥漿樣品浸入環保達標的清水中,5天后按《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對水質進行化驗檢測,經化驗檢測,全部達到GB 8978—1996標準中一級排放標準,避免了對土壤、水源及周圍環境的污染。并在恢復區完成植樹4.8萬株,成活率95.2%,從這方面也驗證用本技術處理后完全達到了無害化效果。同時利用膠結固化后的無害泥漿累計鋪設道路[16]1 260 m,此項節約道路建設費用51.48萬元。
4 "結論與認識
1)運用重金屬離子捕集劑,通過螯合反應可以對重金屬離子實現無害化處理,避免了對土壤、水源的污染,消除對動植物、人體健康的危害。
2)運用改進后的膠結固化技術,不僅使廢棄泥漿徹底失去毒害性,而且可用于修筑道路、鋪墊井場等施工,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廢物利用。
3)從H油田近些年廢棄泥漿無害化治理效果來看,避免了污染物的排放,油區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符合中國石油集團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要求,積極響應了國家環保要求。下一步將從降低成本和提高效果兩方面入手,繼續加強H油田廢棄泥漿無害化治理的技術研究,進一步加強廢棄泥漿治理工作,深刻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精神實質,建立和諧、環保型能源供應生產基地。
參考文獻:
[1]楊華,付金華,何海清,等.鄂爾多斯華慶地區低滲透巖性大油區形成與分布[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2,39(06):641-648.
[2]劉荊成,李君,曹光福,等.瑪湖凹陷廢棄“泥漿”不落地施工工藝探討[J].遼寧化工,2016,45(3):312-315.
[3]陳勁,閻祿,萬希嶺.鉆井泥漿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3,10(2):43-44.
[4]荊秀艷,趙文華,王涵,等.重金屬螯合復合材料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4,33(1):144-149.
[5]鄭君里,羅相萍,陳凱偉,等.農林材料及其改性材料對水中重金屬和染料吸附研究進展[J].水處理技術,2022,48(4):6-10.
[6]王景.臨興-神府井區廢棄鉆井液處理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2022,50(01):60-64.
[7]趙宏波,李新寶,王沖,等.廢棄鉆井液固液分離-化學處理技術在長北氣田的應用[J].石油鉆探技術,2017,45(3):48-56.
[8]周佰剛,馬孟磊,楊暕暕,等.廢棄水基鉆井液不落地高效處理技術研究[J].鉆采工藝,2021,44(3):108-111.
[9]鄒靜,張永明.石油廢棄鉆井泥漿處理用復合絮凝劑的研制[J].當代化工,2017,46(9):1774-1778.
[10]馮金禹,閆鐵,李卓,等.鉆井作業廢棄物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J].應用化工,2019,48(8):1966-1969.
[11]張羽臣,岳明,陳毅,等.渤海油田鉆井廢物處置技術適用性分析[J].油氣田環境保護,2019,29(01):26-28.
[12]韓應合,李俊波.廢棄鉆井液無害化處理技術及應用[J].特種油氣藏,2005,12(2):100-102.
[13]鄭立穩,張聞,孔學,等.廢棄鉆井液處理技術研究[J].油氣田環境保護,2017,27(02):11-13.
[14]陳剛,王鵬,趙毅,等.廢棄鉆井液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J].鉆井液與完井液,2020,37(1):1-6.
[15]薛玉志,劉建民,劉剛.廢棄鉆井液化學脫穩與分離處理的室內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8,30(2):111-113.
[16]楊敏,陳曉岑,趙建夫,等.油氣開發鉆井廢棄物的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1,48(12):155-161.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Harmless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Waste Mud in H Oilfield
ZHAO Xiao-guang, SUN Jun-gang, CAO Yu-xia, LI Fa-wang
(The 10th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 Qingyang Gansu 745100, China)
Abstract: "A large amount of waste mud has been produced in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process of H oilfield. The waste mud composition is complex, if it is discharged casually without effective treatment, it may pollute soil and water sources, affect or even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and bring great harm to human and animal life and health.Therefore,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waste mud generated by the oilfield, the potential harm of the waste mud was discussed, and the harmless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he waste mud produ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ilfield was designed, and the application was implemented at the scene, and all the waste mud treated by the technology met the national emission standards, good results were achieved, and the win-win goal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s achieved.
Key words: "H oilfield waste mud; Harmless treatment technology;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