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由上海歌劇院帶來的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作為第五屆中國歌劇節參演劇目在杭州臨平大劇院成功上演。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指揮家、鋼琴家許忠,特邀男中音歌唱家托德·托馬斯,攜宋倩、余楊、于浩磊、王瀟希、鄭瑤等上海歌劇院優秀歌唱家,與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共同為中國歌劇節帶來了一場恢宏、震撼的瓦格納歌劇制作,熱烈的掌聲響徹劇場。5月16 日上午,在中國歌劇節組委會組織的“一劇一評”研討會上,《漂泊的荷蘭人》贏得了專家們的高度贊譽。
何兆華:對上海歌劇院未來的創作充滿期待
近些年來,上海歌劇院對于經典歌劇和原創歌劇的創作和排演都非常重視。此次歌劇節上《漂泊的荷蘭人》的演出很成功,受到了社會上廣泛的關注,也得到了觀眾們的肯定。我希望上海歌劇院繼續努力,選擇更多老百姓喜歡的題材,創作出能反映更深層人性和生活的作品。
上海歌劇院現在的青年演員實力非常雄厚;劇院青年演員的人才儲備和對演員的梯隊培養,也讓我印象深刻。在這次歌劇節上的演出中,宋倩、余楊、于浩磊、王瀟希、鄭瑤幾位角色演員,表現出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們都把各自的角色呈現得非常完整。而且,在他們背后,還有這么優秀的合唱團、交響樂團,團內人才濟濟、藏龍臥虎。他們都是中國歌劇繁榮發展的力量和希望。
我為上海歌劇院的成就和它的影響力而驕傲。希望上海歌劇院創作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能帶著作品走向全國,乃至走向世界。
蔣力:贊《漂泊的荷蘭人》杭州演出
這個版本的舞美設計是歌劇(指的是不加擴音、真聲演唱的歌劇)的舞美,是簡潔、大氣的舞美,是充滿戲劇張力的舞美。且這版舞美在簡潔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推進。這樣針對性很強的舞美設計,其水準是很多歌劇作品遠遠達不到的。在這版舞美設計中,燈光設計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男中音歌唱家托德· 托馬斯非常優秀,當屬世界頂級。上海歌劇院演員宋倩、余楊、于浩磊這次的表現個個出色。在我的觀劇記憶中,對三位的印象都能與他們飾演的中國歌劇中的角色疊印起來,真為他們高興!
許忠的把控力,尤其是指揮世界經典劇目時的臨場狀態之佳,在我看過的由他執棒的五六部歌劇演出中,屢屢得到印證。我很希望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在許忠的棒下繼續鞏固自己的風格。
“荷蘭人”的這份節目單,有分幕詳細介紹,考慮到了觀眾的需求,呼應了推介劇目的目的,非常好。
方紅林:具有示范性意義的演出
我對上海歌劇院非常有感情,這次觀摩《漂泊的荷蘭人》,首先感到非常親切;看完演出之后,我很激動,感覺自己得到了非常滿足、深層次的審美享受。上海歌劇院的這場《漂泊的荷蘭人》是具有示范性意義的演出,整個演出非常完整和嚴謹。
長久以來,上海歌劇院一直強調“引進來、走出去”,這種國際合作讓劇院具備了與國際一流劇院接軌的實力。《漂泊的荷蘭人》的舞臺呈現相當國際化,頗具現代感,令人耳目一新。舞臺上,符號性、意象性和形式感高度結合的設計,帶來很大的視覺沖擊力。尤其是燈光與舞美的配合,把瓦格納戲劇的整體戲劇氛圍營造得很好。
此次演出中,角色演員的表演很到位。宋倩是一位素質非常全面的歌劇演員,她演唱出色、演繹傳神、形象可信。余楊和于浩磊通過幾部戲的排演,磨煉了演技和演唱水平,已經是很成熟的演員了。其他幾位主演,包括合唱團、交響樂團以及幕后的各個環節和部門,都達到了專業水準,因而可以呈現這樣一臺高規格的演出。
宋晨:排演更多好作品是上海歌劇院的責任
上海歌劇院把西洋經典歌劇中最高水平的作品帶到國內,而且讓國內觀眾看到國外歌劇院高水準的導演理念和舞臺設計,我覺得這是上海歌劇院作為一家專業歌劇院的職責之一。這樣的“引進來”,從技術角度來說,演員和樂隊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鍛煉。看完演出,我感覺宋倩的表演特別親切,她的聲音、外形條件等都和森塔這個角色特別吻合,非常適合出演這個角色。
同時,我們也要堅持“兩條腿走路”,既要攀登世界歌劇藝術的高峰,也要攀登中國歌劇藝術的高峰。當然,無論是外國的高峰還是中國的高峰,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人民服務,要讓老百姓欣賞到高水準的舞臺藝術作品。這是我們要遵循的宗旨,也是我們創作的目的。我們所有的舞臺藝術作品,都必須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我特別樂意看到上海歌劇院能夠繼續創排出更多好作品。
朱海:三個現象令我印象深刻
上海歌劇院版的瓦格納《漂泊的荷蘭人》很成功。有三個現象令我印象很深。
一是現場有很多年輕觀眾。年輕人喜不喜歡,這是衡量當下歌劇制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而且我發現演出過程中,年輕人中途離場的情況很少,說明他們對這部劇有著很高的興趣和贊賞。
二是臺上的歌唱家們包括合唱團成員,演員中年輕人的比例很高,且個個實力雄厚。宋倩的演唱非常抓人,顯現出了非常高的演唱功力;余楊、于浩磊的演唱也同樣精彩,令人欣喜。培養更多優秀的年輕演員,是上海歌劇院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是此次的《漂泊的荷蘭人》制作,成功地將西方經典作品轉換成符合中國觀眾欣賞習慣的中國式表達,將瓦格納歌劇變成了中國觀眾看得懂的舞臺藝術作品。任何國家的文化都需要互相碰撞,并最終相互轉化獲得創新和發展,這點非常重要。
文碩:我感受到高度統一的戲劇美學
瓦格納的歌劇排演,需要凸顯瓦格納的戲劇美學觀。他所追求的“樂劇”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整體戲劇,這也要求我們在排演瓦格納歌劇時,不僅要注重聲樂的完成、人聲與樂隊的平衡,還要保證臺詞、表演、人物關系的交代等各個方面,保證音樂呈現的整體性。上海歌劇院此次帶來的演繹非常成熟,讓我們感受到了瓦格納這種高度統一的戲劇美學觀念。
林戈爾:讓世界聽見上海的聲音
上海歌劇院這一版《漂泊的荷蘭人》讓我們享受到了一場“純正”的歌劇體驗。不加擴音的純自然聲場,讓我們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聲音的方位,各聲部不同音色、織體的層次,非常酣暢、過癮。作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演藝中堅力量,上海歌劇院應該成為世界級大劇院,應該承擔讓中國人民看到更多高水準的世界經典劇作的責任,讓觀眾領略世界的精彩。同時,更讓世界聽見上海的聲音。
張桂林:舞臺效果體現出哲學的深層內涵
瓦格納既是一個作曲家、劇作家,同時也是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哲學家。《漂泊的荷蘭人》這部劇中,也有著哲學的深層內涵和意義。上海歌劇院此次的《漂泊的荷蘭人》演出所呈現的舞美、燈光、舞臺調度,包括這部戲帶給觀眾的整體氣質,從演出效果來看是符合這種哲學意味的。音樂呈現出來的起伏跌宕的聲勢和氛圍,都有著悲劇的強對比的力量感。上海歌劇院的幾個演員都非常優秀,期待上海歌劇院創作出更多好作品。
(本文整理自第五屆中國歌劇節“一劇一評”研討會現場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