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羊是主要的羊養殖種類之一,山羊的羊毛、羊皮、羊肉、羊奶及副產品均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山羊肉營養價值較高,是市場上需求量較大的肉類產品之一。近年來,隨著山羊養殖場和養殖戶逐漸增多,養殖技術和疾病防控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導致羊各類疾病頻發。本文對山羊養殖中的常見疾病進行論述,并根據山羊養殖特點和疾病發病特點提出防治建議,為養殖場和養殖戶的山羊常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羊;常見病;防治
絨山羊、波爾山羊、淮山羊等山羊品種是國內羊養殖的主要品種,其羊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山羊絨、山羊奶、山羊皮等副產品也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山羊養殖是我國羊養殖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山羊養殖場和養殖戶逐漸增多,山羊養殖數量也呈上升趨勢,但與山羊養殖配套的養殖技術、養殖器具、疾病防治體系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導致山羊的普通病、細菌病、病毒病、寄生蟲病等各類疾病頻發,給山羊養殖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1]。本文對山羊養殖中的常見疾病進行論述,并根據山羊養殖特點和疾病發病特點提出防治建議,為養殖場和養殖戶的山羊常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1 瘤胃積食
山羊瘤胃積食是由于山羊一次性進食過量難以消化的飼料,如玉米、豆類、小麥等,導致食物堆積在瘤胃無法消化所致[2]。
1.1 臨床癥狀
山羊在進食24h 后開始出現食欲不振,噯氣和反芻減少或停止,弓背,后肢踢腹,磨牙,呻吟,起臥不安等癥狀。聽診時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視診時左腹部中下明顯增大,觸診時瘤胃內容物堅硬且病羊出現疼痛感。發病后期病羊出現脫水,排尿減少,眼球下陷,四肢無力,運動失調,癥狀嚴重時還可出現昏迷現象,進而因嚴重衰竭死亡。
1.2 防治措施
山羊瘤胃積食可使用適量的瀉藥和制酵藥,如魚石脂、硫酸鈉。也可用瘤胃興奮劑,如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20 mL 5%氯化鈣注射液、20%氯化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注射,皮下注射2耀4 mL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為了防止病羊出現酸中毒和脫水癥狀,靜脈注射500 mL 5%葡萄糖生理鹽水、8 mL VC、4 mL 安鈉咖,口服15耀25g 碳酸氫鈉。必要時還可進行洗胃和手術治療。山羊瘤胃積食的預防主要是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配置好每日日糧成分,更換日糧時應采取逐漸更換的方式,避免山羊一次性進食過量難以消化的食物。
2 急性瘤胃臌氣
急性瘤胃臌氣常見于山羊采食過量青綠飼料,在瘤胃堆積發酵所致,常見于春末、夏初放牧的羊群[3]。
2.1 臨床癥狀
病羊在患病初期肷窩突起,腹圍增大,食欲廢絕,反芻和噯氣停止。聽診時病羊心跳加速,瘤胃蠕動音減弱,叩診有鼓音。患病后期病羊呼吸困難,張口呼吸,最后常因窒息或心跳停止死亡。
2.2 防治措施
山羊急性瘤胃臌氣可采取插胃導管放氣的方式進行治療,同時使用5%碳酸氫鈉溶液進行洗胃。也可口服液狀石蠟(100 mL)+酒精(10 mL)。病重的羊應進行左肷窩穿刺放氣治療。山羊急性瘤胃臌氣的預防主要是防止山羊一次性采食過量的發酵或青綠飼料,尤其是舍飼轉放牧時要控制好放牧時間。
3 大腸桿菌病
羊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所致的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以腹瀉和敗血癥為主[4]。
3.1 臨床癥狀
腸炎型大腸桿菌病多見于2耀8日齡的羔羊,病羊病初體溫升高,排出半液狀糞便,糞便含有氣泡并且氣味惡臭,糞便顏色開始為黃色,隨后呈淡白色,并混有凝乳塊,嚴重時可見糞便混有血液。病羊后期出現弓背、腹痛、脫水、衰弱、痙攣、臥地不起,可在患病后24耀36h 內死亡。
敗血型大腸桿菌病多見于2耀4周齡的羔羊,病羊體溫升高,精神萎靡,迅速虛脫,部分羊可出現神經癥狀,如運動障礙,磨牙,此外部分羊還可出現胸膜炎和關節炎癥狀。該類型病程較短,病羊通常在4-12 h死亡。
3.2 防治措施
可采集羊的腸道內容物、病死羊內臟進行細菌的分離鑒定,并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篩選敏感的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患病羊癥狀較重,應靜脈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進行補液,同時口服或注射碳酸氫鈉糾正酸中毒。
山羊大腸桿菌病的預防主要是做好羊舍的消毒工作,對于流行羊大腸桿菌病的地區還可接種羊大腸桿菌病滅活疫苗進行預防。
4 口蹄疫
山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的特征為病羊口腔黏膜、鼻、蹄、乳房等部位出現水皰、潰瘍,該病的發病率較高,病死率高,對山羊養殖危害極大[5]。
4.1 臨床癥狀
病羊的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流涎,跛行。山羊口腔內有彌漫性口膜炎,唇內側、齒齦、舌面、兩頰黏膜有水皰,水皰破潰后形成礦樣,蹄部水皰較小,有時乳房上也可見。羔羊多呈惡性經過,表現為出血性腸炎和心肌炎。剖檢病羊可見其食道和前胃黏膜有水皰、爛斑、痂塊,真胃和腸黏膜有出血性炎癥。死亡的羔羊多數會出現心肌炎,在左心室壁和中隔心肌切面有黃白相間的條紋。
4.2 防治措施
口蹄疫是一類動物疫病,發現疫情需要立即上報,確診后劃定疫區、疫點和受威脅區,分別進行封鎖和監控。對于發病羊撲殺處理,對于尸體和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對于出現疫情的羊場應進行全面的消毒,羊舍、活動場和用具用3%氫氧化鈉溶液、10%石灰乳或2%甲醛溶液進行噴灑消毒。嚴格監控疫區的牲畜,禁止活體動物和動物產品貿易。對于未發病的羊可使用口蹄疫滅活疫苗緊急接種免疫。
口蹄疫的預防主要是疫苗接種和加強檢疫工作。對于流行口蹄疫或感染風險較大的地區每年至少進行2次口蹄疫疫苗的接種工作。有條件的羊場應采取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能降低引種導致的病原引進風險。對于新引進的羊應做好疫病檢疫和免疫接種工作。
5 球蟲病
羊球蟲病是由艾美耳球蟲屬的球蟲寄生于羊腸道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危害羔羊,1耀3 月齡的山羊羔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6]。
5.1 臨床癥狀
患病羊主要的癥狀為腹瀉,排出黃綠色的稀糞,有時糞便呈糊狀或水狀,糞便中還混有血液、黏膜,并散發出惡臭。病羊排出的糞便會黏附于肛門附近、尾巴和后肢。病羊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目光呆滯,被毛粗亂,體質消瘦,生長減緩甚至停止。
5.2 防治措施
山羊球蟲病可使用磺胺類藥物進行治療,如肌內注射磺胺間甲氧嘧啶鈉,鹽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噁啉拌料。同時根據患病羊的臨床癥狀進行止瀉、補水、糾正酸中毒等。山羊球蟲病的預防主要是做好羊舍的衛生清潔工作,對于羊糞及時清理并無害化處理,羊舍使用5%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料槽和飲水器采取暴曬或沸水澆潑消毒。
6 異食癖
山羊異食癖是指山羊特別喜歡食用羊毛、土塊、瓦礫、木片等非正常的食品。羊異食癖與營養水平低、慢性疾病和飼養管理不當等因素有關[7]。
6.1 臨床癥狀
病羊采食量顯著降低,主動采食墊草、塑料布、繩子、墻土等。病羊消化功能障礙,消化不良,體質漸進性消瘦,有時可發生貧血,隨病情發展食欲進一步減退甚至廢絕,嚴重時可出現便秘,反芻停止。種羊患異食癖后發情延遲,妊娠母羊可出現流產癥狀。若病羊采食的異物反芻至食道溝導致其被堵塞,可導致瘤胃臌氣,嚴重時可導致病羊死亡。
6.2 防治措施
羊出現異食癖時,應對癥治療,如微生物或微量元素缺乏可使用相關的藥物進行治療。若病羊采食不易消化的物品,如塑料布,可使用健胃藥進行治療,或使用鹽類瀉藥促進胃腸道內的異物排泄。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病羊可淘汰處理,若羊的價值較高可進行手術治療。
羊異食癖的預防主要是加強羊的飼養管理工作,保證羊每日采食的飼料能滿足其營養需求,并定期清除羊舍內的塑料、碎布、釘子等,防止羊誤食。還應保證羊有適量的運動,增強其抗病能力。
7 結語
山羊養殖中,要根據羊群的特點和疾病發生情況了解相關疾病的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每日觀察羊群情況,以便及時發現行為異常的羊或患病羊。山羊養殖場和養殖戶應做好羊病的治療工作,熟悉各種疾病常用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發現疾病及時治療,降低疾病造成的損失。山羊疾病的預防工作應根據養殖羊群的特點針對性進行,做好疫病的疫苗接種工作,保證羊群的日糧攝入,定期清理羊糞便,清潔羊舍并消毒。若發現羊群中出現患病羊時應及時診斷,確診后根據癥狀和病因進行治療,對于重大的動物疫病應在發現后及時上報,防止疫病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朱建華.山羊常見病及防控措施的分析[J].今日畜牧獸醫,2019,35(1):24.
[2] 李方璞.山羊瘤胃積食的綜合診治[J].畜禽業,2019,30(3):55-58.
[3] 吳音桃.山羊瘤胃臌氣的診治[J].福建畜牧獸醫,2016,38(4):60.
[4] 韋素利.山羊大腸桿菌病的診治[J].廣西畜牧獸醫,2017,33(2):92-93.
[5] 賈瑞強. 牛羊口蹄疫的診斷與治療[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2(8):114-116.
[6] 劉招平.山羊球蟲病的病因與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12):88.
[7] 張治堂.舍飼絨山羊異食癖病的病因及防治要點[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9,2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