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養殖業健康發展關系著食品安全,本文主要從養殖從業者和監管服務角度分析養殖檔案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認為養殖檔案電子化應用有助于養殖業提檔升級。
關鍵詞:養殖場;養殖檔案;監管服務;電子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時代、食品安全事件三個因素的重疊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的關注,食品的品質需求和安全要求使養殖業要有不得觸碰的紅線和積極向上的動力,安全和品質兩方面都要求畜產品要有完整的身份來歷證明,有的精致產品已有了從生長到上餐桌的整套視頻檔案,由此可見精準高質量的養殖檔案是畜產品提檔升級的必要條件。從廣義角度看,所有動物養殖相關的各項記錄均為養殖檔案。按照執行依據可分為官方監管養殖檔案和出于日常生產控制等要求執行的普通養殖檔案。按照載體類型可分為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
1 養殖檔案定位
養殖檔案是養殖業生產過程記錄。官方要求內容涉及養殖場平面圖、免疫程序、免疫記錄、防疫監測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診療記錄、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使用記錄、休藥期記錄、消毒記錄、生產記錄等內容[1-3]。養殖主體按照需求建立經濟成本檔案等各類養殖檔案記錄,輔助優化提升養殖效益。
2 從養殖從業者角度
通過數據挖掘生產潛力,優化提升生產效益,用統計學方法對比分析飼料配方、育種繁殖、疫病防控數據記錄,排查剔除養殖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并優化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充分挖掘養殖生產潛力,規模較大的養殖場可培育出生產性能高的自家畜禽品系,從遺傳因素方面提高生產能力[4]。
通過計算養殖成本,優化提升經濟效益。通過利用養殖檔案記錄計算飼料、獸藥等投入品和人工等管理成本和收益,可比對優化經濟效益。
3 從監管服務角度
地方政府和執法監管和服務部門主要是為掌握轄區內的畜禽存欄等養殖業現狀,制定調控政策,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實現畜禽及畜禽產品可追溯,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執行養殖檔案制度。監管依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在《畜牧法》中稱其為“養殖檔案”,《動物防疫法》中稱其為“免疫檔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稱其為“生產記錄”,《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中主要從動物防疫監督的角度詳細規定了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制度的執行管理。目前獸藥可追溯方面已實現了生產銷售兩個環節的電子化檔案追溯,在使用環節上規模養殖場基本實現可追溯。散養戶仍然是個養殖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散養戶、中小養殖場戶獸藥使用情況可追溯仍然是“硬骨頭”?!笆奈濉比珖竽莲F醫行業發展規劃中明確,要建立健全電子養殖檔案,“十四五”期間要通過電子化養殖檔案提升監管服務效能[5]。通過布局建設國家級畜產品類產地市場,帶動標準化、規?;B殖、屠宰,打造優質安全綠色的品牌,提升產業化水平[6]。
4 養殖檔案實踐問題
4.1 認識不到位
養殖場(戶)對養殖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很多養殖戶從思想上不看好養殖數據化,只認為加大工作量,不會利用數據創造價值[4]。在數據化方面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多,出現了“沒人管,沒人干”的現狀。執法、監管、服務部門關于畜禽養殖檔案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少,養殖場(戶)沒有利用數據挖掘生產力的意識,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做信息化、數據化,甚至有些養殖場(戶)不知道要建養殖檔案。
4.2 記錄復雜繁瑣
目前的養殖檔案重復記錄項目較多,存在重復內容,工作量大,且有較多的專業詞匯,需有一定的專業背景才能理解,很多養殖場(戶)難以按要求準確填寫,導致養殖檔案填寫不規范。
4.3 記錄價值未體現
養殖檔案記錄管理不規范,有些只作簡單記錄,缺乏原始依據,信息記錄不全面、不規范,參考價值不高,不具備數據資源價值屬性,不能計算效益,無法為生產提供參考。也就不能從細節發現問題,改進養殖過程,不利于養殖業數字化和高質量化發展。紙質記錄不利于后期加工利用,不便查閱匯總提煉有效經驗結論,很難用于日常生產參考。
4.4 監管力度不夠
目前養殖檔案監管機制不健全,存在“多頭管理,誰都管不好”的現象,養殖檔案僅停留在過程監管,檔案記錄后期應用欠缺,由于前期記錄不夠準確完整,無法實現可追溯,導致后期直接棄用,不采納相關生產記錄,不作為市場準入的硬性要求,導致養殖檔案與市場交易流通脫節,進一步助長了養殖戶對養殖檔案的忽視態度。
4.5 任務落實不精準
個別養殖場(戶)由于人力、文化水平等多種原因,把整套養殖檔案“打包”交給一個人記錄,未按照養殖場工作分工分別記錄各類養殖檔案記錄。為應付執法監管,就突擊補錄檔案信息,甚至憑空造假,導致檔案和實際生產脫節,不能準確反映生產過程[7]。沒有把日常工作記錄任務及時有效落實到飼養員、獸醫、繁育員等一線工作人員身上,導致養殖檔案沒有原始記錄或原始記錄不精確真實。多數中小養殖場沒有駐場獸醫,請獸醫進行診療之后不能及時準確記錄診療記錄的情況較常見。
4.6 電子化程度低
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高對規?;B殖場和合作社、家庭牧場等主體的重視,這幾年畜禽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信息化管理方面進展緩慢,其主要原因就是對信息化管理的不認可或認識的缺失,傳統認識根深蒂固,無法在短時間之內轉變觀念[8]。就目前而言,中小養殖場(戶)檔案信息化水平不高,對智慧養殖和數字化養殖了解甚少,即使有條件進行數字化養殖,以當前從業人員數字化信息化養殖的認識及操作能力水平,無法“物盡其用”。
5 對策
5.1 加強科學養殖宣傳
通過職業農牧民培訓班、科技下鄉、防疫督查等時機,通過開課程、發放宣傳資料,加強養殖檔案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針對行政管理人員和重點企業管理人員開辦專門培訓班,通過集中培訓和現場觀摩操作培訓相結合方式,分層次開展培訓,使從業人員理解掌握畜禽養殖檔案的建檔工作要點。
5.2 統籌各類畜禽養殖檔案記錄
依據畜牧法、動物防疫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及有關部門要求,統籌融合設計養殖場生產記錄和各監管部門法定要求檔案內容,做到簡便易用。
5.3 落實養殖場戶主體責任
執法監管單位依法履行職責,督促養殖場(戶)依法依規養殖生產,按照“有人管、有人干”的原則,確保養殖場檔案記錄真實準確,引導養殖場(戶)主動執行日常養殖記錄制度,培育養殖戶科學養殖,數字化養殖理念,達到通過數據挖掘生產力的目的。同時,加強執業獸醫、鄉村獸醫的處方簽、治療記錄和改良員的改良記錄等制度落地執行。
5.4 落實好監管部門監管責任
縣級以上農牧部門結合實際,依據相關法規,研究制訂畜禽養殖檔案管理辦法,明確各相關部門執法監管任務,每年開展畜禽養殖檔案專項執法檢查活動,督促提醒養殖場依法建立履行養殖檔案制度。同時,用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通過把各項養殖檔案監管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或人頭上,確保監管不漏項,不重復。拓寬養殖的檔案使用范圍,挖掘檔案價值,出具檢疫證、種畜禽交易時應當要求完整可靠的養殖的檔案作為前置條件,探索“檔案隨畜禽走”的管理模式。
5.5 推廣應用電子檔案
行政部門牽頭推廣電子養殖檔案,研制簡便易用的電子養殖檔案,銜接紙質原始記錄和電子檔案,制定推廣電子養殖檔案,引導養殖場(戶)增加信息化投入,鼓勵防疫人員和獸醫學習應用電子檔案,提升檔案實用價值。通過電子化簡化繁瑣的手填操作,提升工作效率。通過數據分析,為養殖業提供輔助參考,助推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健全養殖檔案管理制度,賦予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同等效力,使畜禽養殖檔案向規范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6 結語
作為我國養殖業重要組成部分,關系畜產品質量安全和國家食物安全,中小養殖場(戶)養殖科學化水平與國家畜禽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數字化養殖是中小養殖場戶(戶)養殖效益提檔升級的必然路徑,只有實現了數字化才能精細化管理,才能實現可追溯和產品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 佟貴明. 新視域下做好畜禽養殖檔案管理的思考[J]. 中國動物檢疫,2020,37(9):56-59.
[2] 王志偉. 做好規模養殖場養殖檔案記錄工作的方法[J]. 現代畜牧科技,2021(5):42+44.
[3] 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J].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7(22):21-23.
[4] 劉玉香.北票市商品蛋雞養殖檔案的推廣措施[J].基層農技推廣,2019,7(6):104-105.
[5] 農業農村部“. 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Z]. 農業農村部,2022.
[6] 農業農村部“. 十四五”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規劃[Z].農業農村部,2022.
[7] 彭滔.畜禽養殖檔案規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J].檔案時空,2019(4):40-41.
[8] 潘寶棟.畜禽養殖信息化管理應用探討[J].飼料博覽,2018(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