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評估不同偏肺病毒疫苗和不同免疫程序對禽偏肺病毒的保護效力。本實驗采用SPF雞作為實驗雞群,將40只1日齡SPF雞平均分為4組,將2種自制的偏肺病毒滅活疫苗作為實驗樣本。21日齡進行滅活疫苗免疫,免疫21d后以4× 105.5 TCID50APV野毒進行攻毒。攻毒后觀察14 d,記錄觀察和監測臨床癥狀、采食和飲水情況、抗體水平。攻毒保護結果顯示:兩組禽偏肺病毒滅活疫苗攻毒保護效果均可達80%。
關鍵詞:禽偏肺病毒;滅活疫苗;攻毒保護
禽偏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rus,aMPV)屬于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屬,感染火雞引起鼻氣管炎(turkey rhinotrachetitis,TRT)。該病主要感染雞和火雞,對雞的感染常因多種細菌和病原的混合感染,引起腫頭綜合癥(swollen head syndrome,SHS),上世紀70 年代南非首次報道了禽偏肺病毒引發的家禽發病。此后,歐洲也報道了本病,英國和法國相繼也分離到病原。1997 年,美國首次報道火雞感染偏肺病毒發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aMPV屬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亞科。根據編碼禽肺病毒G蛋白的基因不同將歐洲病毒株分為兩個亞型,即aMPV/A(英國)和aMPV/B(歐洲大陸)。1997年美國分離到aMPV/C亞型,aMPV/C 亞型喻aMPV/A 和aMPV/B 有明顯區別,而與人偏肺病毒的基因組相似。2000 年,法國首先分離到aMPV/D亞型[1]。
大多數火雞飼養的國家都有本病存在和流行,僅限于血清學檢測結果的實驗證據。目前aMPV報道有檢測到的國家有南非、歐洲大陸、美國、法國、巴西、中國、韓國、日本、以色列、約旦以及尼日利亞等國家。國內有研究人員也有對aMPV 種雞感染血清學的報道,發現種雞群中普遍存在aMPV 感染,多個雞群血清陽性率達到100%,而且開產前后或30 周齡左右易感染,抗體水平明顯升高[2]。一些雞場aMPV感染呈一過性,不便確診,但有些雞場呈典型的腫頭綜合癥狀,如雞場零星發病,雞臉、眼瞼和頭部腫脹,精神沉郁,整個頭部面部嚴重腫脹,下頜和頸上水腫,進而繼發感染,對生產成績和產蛋率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由于aMPV對禽類危害較大,尤其是對家禽的上呼吸道健康造成比較大的威脅,容易繼發感染IBV、H9、支原體、大腸桿菌等呼吸道病原,導致雞群嚴重發病影響產蛋和體重增長,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所以人們對該病毒的防控工作歷來都比較重視和關注。傳統活疫苗的安全性限制了其在田間的推廣和應用,針對aMPV的滅活疫苗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和策略。本研究利用研究室自制的2種禽偏肺病毒滅活疫苗進行攻毒保護評估,結果表明2種禽偏肺病毒滅活疫苗都能夠對aMPV野毒產生80%的保護力,這為下一步規模化養禽場制定科學合理的aMPV防控措施和免疫程序提供了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疫苗:偏肺滅活疫苗1# 和偏肺滅活疫苗2# 為研究院自行研制。
攻毒用毒株:B型aMPV RPVA0201 株F4 代,病毒含量為105.89TCID50/0.1 mL,由瑞普生物家禽研究中心提供。
商品化SPF種蛋和SPF雞均購自北京勃林格殷格翰維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檢測試劑盒:禽偏肺病毒ELISA 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IDEXX公司;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 購自QiAamp。
試驗耗材:酒精棉、剪刀、鑷子、手術刀片、離心管、1mL 注射器均由瑞普生物動物評價中心提供。
2 實驗分組及方法
將40 只21 日齡SPF 雞隨機分成4 組,每組10 只,第1耀5 組按表1進行免疫,第6 組不免疫作對照。免后21 d采血,ELISA 檢測血清抗體;同時各組進行滴鼻/點眼攻毒,0.4 mL/只(約含4伊105.5TCID50),攻毒后第5 天各組采集咽拭子,進行PCR 檢測,活疫苗組進行病毒分離。攻毒后觀察14 d,每天觀察雞只是否有精神沉郁、采食和飲水下降、氣管啰音,打噴嚏,流鼻液,眶下竇腫脹和頸下水腫,嚴重者咳嗽、甩頭等癥狀并記錄。攻毒后第14 天進行剖檢,觀察氣管、喉頭是否有出血點及黏液;肺臟是否出現淤血、實變、萎縮等臨床癥狀。動物分組、免疫及攻毒情況見表1。
3 實驗結果
3.1 臨床觀察結果
攻毒后連續觀察14 d,第1組在攻毒后14 d內保護率為90%(9/10),其中1 只于攻毒后第5 天出現流鼻涕。第2 組在攻毒后14 d內保護率為80%(8/10),其中2 只于攻毒后第7 天出現流鼻涕。第3組在攻毒后14 d內發病率為40%(4/10),其中2只于第5天出現流鼻涕;2只于第6天在采咽拭子時喉頭有黏液。第4 組臨床無異常。
3.2 剖檢結果
攻毒后14 d剖檢,第1組保護率為80%(8/10),其中1 只喉頭氣管出現黏液,1 只肺臟出現淤血;第2 組保護率為80%(8/10),其中1 只喉頭出現黏液,1 只喉頭氣管有出血點;第3 組病變率為50%(5/10),其中4 只喉頭出現黏液,1 只出現肺臟實變;第4 組無異常。剖檢發病匯總結果見表2,剖檢病變典型照片見圖1。
3.3 不同疫苗免疫后21 d雞血清抗體測定結果
免疫后21 d采血,分離血清,并進行ELISA 抗體檢測,結果見表4。第1 組平均抗體滴度為42 446,第2 組平均抗體滴度為33480,第3 組平均抗體滴度為0,第4 組平均抗體滴度為0,第3 和第6 組抗體均為陰性。抗體檢測結果見表3。
4 結果分析
從臨床癥狀看,免疫滅活苗1# 組雞保護率為80%,免疫滅活苗2# 組雞保護率為80%,攻毒對照組發病率60%,說明滅活苗能產生一定的保護力。
從病理變化看,免疫滅活苗1# 組雞保護率為80%,免疫滅活苗2#組雞保護率為80%,攻毒對照組50%有病理變化。從抗體檢測結果看,雞免疫滅活苗后均可以產生ELISA抗體。免疫后21 d,免疫滅活苗1# 組雞平均ELISA 抗體滴度為42 446,免疫滅活苗2# 組雞平均ELISA 抗體滴度為33 480,攻毒對照組沒有檢測到ELISA抗體。
5 討論
aMPV 禽偏肺病毒已成為危害世界養禽業的重要疫病之一[3],特別是在火雞養殖業由aMPV 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所造成的危害僅次于禽流感病毒,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禽偏肺病毒通常可以引起雞的呼吸道感染,而且是導致肉雞腫頭綜合征的重要誘因之一[4]。有研究表明,aMPV感染雞后,可引發特異性抗體反應,但并不一定會導致發病[5]。雖然aMPV可以引起商品雞的產蛋下降和SHS的發生,但其帶來的經濟損失遠遠低于火雞。
由于aMPV對養禽業危害較大,也引起了人們對該病毒的防控工作的關注和重視。用于火雞和雞的aMPV疫苗也正在開發中。傳統的減毒活疫苗易出現病毒返強現象,有造成病毒擴散的潛在風險,滅活疫苗的研究和開發是防控aMPV 的一個重要的策略和途徑。利用研究室自制的2 種滅活疫苗進行攻毒保護評估實驗,初步實驗結果表明滅活疫苗免疫能夠產生較高的ELISA 抗體,并且對aMPV野毒都可以達到80%的免疫保護力。
雖然目前針對禽偏肺病毒感染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落地的生物安全措施、科學的飼養管理及安全有效的免疫有助于防止禽偏肺病毒感染。通過我們的初步研究,對雞群進行禽偏肺病毒滅活疫苗的免疫,能夠加強對aMPV 的預防和控制,是當前規模化養殖面對aMPV的威脅可以采取的一項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沈瑞忠,曲立新,于康震,等.禽肺病毒的分離鑒定[J].中國預防獸醫學報,1999(1):79-80.
[2] 贠炳嶺,劉在斯,吳關,等.我國部分地區種雞禽肺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調查[J].中國家禽,2012,34(12):64-65.
[3] Cook J K.Avian pneumovirus infection of turkeys and chickens [J].VetJ,2000(160):118-125.
[4] Banet-Noach C, Simanov L, Perk S. Characterization of Israeli avianmetapneumovirus strains in turkeys and chickens [J]. Avian Pathology,2005, 34(3):220-226.
[5] 姜楠,姜利建,孫福亮,等.禽偏肺病毒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檢疫,2020,37(3):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