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具里也有科學
記得去年圣誕節的時候,我得到了一件很精致的禮物—— 一個按照動畫電影《冰雪奇緣》里,艾莎女王發動冰雪魔法的場景制作的玩具擺件。只要我打開開關,這個玻璃球里就會飛起一片片雪花,環繞著艾莎的小雕像,下面的八音盒里還會播放電影的主題曲。
我拿著它玩了沒多久,就聽到熟悉的音樂里,多了輕微的“嗚嗚”的聲音。正是這種聲響,讓我發現了“飛雪”的奧秘。原來,這個玻璃球里裝滿了水,“雪片”則是切成碎渣的泡沫塑料。當我打開開關的時候,裝在玻璃球下面的一個波輪,就會像洗衣機那樣攪動玻璃球里的水。但因為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又裝滿了整個玻璃球,所以我看不出水被攪動產生的波浪,只能看到泡沫塑料隨著水流運動,形成了“飛雪”的場景。
這時候,我又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隨著玻璃球里燈光顏色的變化,艾莎的頭發的色調也會改變。燈光的顏色循環了幾次之后,我就找到了頭發顏色變化的規律。可是,我的眼睛為什么會“受騙”呢?
我和爸爸說了我的疑惑,他告訴我,這是因為不同顏色的光有著不同的波長,人的眼睛能看到的顏色,取決于物體會反射什么波長的光。所以,用不同顏色的光去照射物體,會讓物體收不到某些波長的光,反射回來的光的波長自然也會改變,這就可能讓眼睛看到的顏色發生變化。
一個簡單的小玩具,竟然蘊含著這么多科學知識!看來,只要善于發現,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北京市中芯學校 馬星曼)
“好奇寶寶”成長記
從小,我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奇寶寶:為什么有冬瓜、西瓜、南瓜,可是沒有北瓜呢?花生為什么要穿一件紅紅的馬甲呢?為什么人的頭發不像鳥的羽毛一樣五顏六色的呢……這些無厘頭的問題,爸爸媽媽從來不會因為我的年幼無知而忽視,而是耐心為我一一解答。
長大一點后,家里多了一批又一批兒童科普書籍。受到書香的浸潤,我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產生了更多天馬行空的想法。看到天上的閃電,我便想發明一種含有蓄電池、可以存儲電能的避雷針;出門手機沒電時,我想發明一種可以通過壓電效應發電并傳輸給手機的鞋子;媽媽找不到東西急得團團轉,我又想發明一種可以通過腦機接口連接大腦,結合蛙眼鏡頭準確定位查找物品的納米機器人。
可夢想不實踐就會變成空想。生于現在的信息時代,我經常利用網絡自主查閱資料學習我感興趣的知識,還把家里的廢舊電器全都拆了個遍,研究內部結構以及電路、芯片。無線輸電、自制電動機、自動變圓的繩圈,這些科學小實驗讓我覺得特別有趣。電阻、電容等零件在我家中也隨處可見。我通過查教程,還自己焊接制作出了聲控流水燈、循跡小車、特斯拉線圈等。
我夢想著長大后研發出屬于我國的像5G 芯片這樣的高科技產品。我相信,在我們少年一代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將來,無數小我的夢便能匯聚成大大的中國夢!
(大連市旅順口區伯陽小學 白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