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超旱生灌木沙冬青在園林應用中的植物景觀價值為研究對象,從植物的觀賞特征、資源潛力、生態適應、抗逆性、其他價值等主要的制約因素入手,利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植物景觀價值評價綜合模型,并運用模型對沙冬青在園林應用中的植物景觀價值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標準層23個因素中觀果價值(0.452 8)、再生能力(0.392 3)、適應環境(0.376 4)、耐沙埋性(0.242 9)、水土保持(0.285 8)等指標的權重較大,分別對沙冬青觀賞價值、資源潛力、生態適應、抗逆性和其他價值等約束層的影響較為顯著;約束層權重最大的是抗逆性(0.392 6),隨后依次是生態適應(0.303 9)、資源潛力(0.147 2)和觀賞價值(0.092 9),其他價值(0.063 5)的權重最小;從總權重可以看出,適應環境(0.114 3)、分布范圍(0.091 6)、耐沙埋性(0.085 6)這3個指標的排位比較靠前。
關鍵詞:沙冬青;耐旱性;植物景觀;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S687;F326.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23)02-0063-06
Abstract: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landscape value of a super xerophytic shrub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in garden applicatio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including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 potential,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stress resistance and other values, has construct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plant landscape value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23 factors of the criterion layer, fruit ornamental value (0.452 8), regenerative capacity (0.392 3),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0.376 4), tolerance to sand burial (0.242 9),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0.285 8) had greater weights with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nstraint layer consisting of ornamental value, resource potential,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stress resistance and other value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Among indicators of the constraint layer, stress resistance had the greatest weight (0.392 6), followed by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0.303 9), resource potential (0.147 2), and ornamental value (0.092 9), while the weight of other values was the lowest (0.063 5); seen from the total weight, the three indicators, namely,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0.114 3), distribution range (0.091 6) and resistance to sand burial (0.085 6) ranked ahead.
Key words: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drought tolerance; plant landscap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模式也逐漸向著綠色環保、生態循環以及園林城市、花園城市的方向發展,鄉村也開始向著美麗新農村方向發展。高質量高標準城鄉園林綠化景觀的實現對備選植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景觀將成為世界園林綠化景觀發展的必然趨勢[1-4]。喬、灌、草搭配而成的園林造景方式,雖然生態效果和美化功能較好,但相對來說耗水量較高,應用抗旱性較強的喬灌木植物品種是緩解此矛盾的一條重要途徑[5-8]。
沙冬青是古地中海第三紀殘遺珍稀的植物種類和亞洲荒漠區特有的瀕危植物種類,同時也是我國西北干旱地區唯一的、可用于園林綠化的超旱生常綠闊葉灌木。首先,該植物四季常青、耐修剪,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既可以作為綠籬圍蔽空間,又可作為孤賞樹形成建筑周邊的配景,還可以應用于道路綠化,形成綠化分隔帶。它還是一種蜜源植物,非常耐干旱、耐寒、耐鹽堿化、耐貧瘠,在改善荒漠環境方面效果顯著[9-12];而且它的根瘤還有較好的固氮作用,可以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其種子和枝葉還可作為特殊生物堿和黃酮類物質的提取原料,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13-15]。
植物景觀是指植被、植物群落、植物個體等表現的形象通過人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等人體傳感器官傳到大腦皮層,產生一種美的感受和聯想。目前,關于植物景觀的評價多應用一些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其中最為常用的是層次分析法(AHP),層次分析法在解決科學問題中具有系統性、層次性和綜合性等特征,是“基于專業設計”的審美態度,根據植物群落的構成要素和功能要求,確定評價模型,各指標因子包含的信息更全面[16-22],對人決策的思維過程進行量化的模擬,化簡權重計算過程,使決策與分析更具簡潔性、科學性和實用性[23-25],層次分析法也是園林景觀質量評價的常用方法。該研究就是以超旱生灌木沙冬青在園林應用中的植物景觀及其價值為研究對象,從植物的觀賞特征、資源潛力、生態適應、抗逆性、其他價值等主要的制約因素入手,利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植物觀賞性評價及景觀價值評價綜合模型,并運用評價模型對園林應用中的沙冬青植物景觀及其價值進行綜合評價。
1 榆林地區沙冬青植物景觀價值評價層次結構的分析與建立
首先,根據超旱生灌木沙冬青在園林應用中的植物景觀特點建立評價模型(圖1),模型分為目標層(A)、約束層(C)、標準層(P)。
1.1 目標層(A)
目標層即沙冬青在園林應用中的植物景觀價值,通過模型分解其影響因素,從而滿足榆林及其周邊干旱半干旱地區城市園林綠化應用需求。
1.2 約束層(C)
限制沙冬青在園林植物景觀中應用的各種因素,包括生物學、造園學、生態學、美學等方面。該模型從觀賞價值、資源潛力、生態適應、抗逆性、其他價值5個方面對沙冬青進行評價。
1.2.1 觀賞價值(C1) 沙冬青以其特有的形態,如整體形態特征、觀葉價值、觀花價值、觀果價值、色彩、季相等向人們傳播的視覺、嗅覺和觸覺等美學信息,其質量直接關系到吸引公眾的數量及其被喜愛程度。
1.2.2 資源潛力(C2) 開發利用沙冬青植物資源必須是在保護的前提下根據資源的數量、園林景觀綠化中適用范圍、管理的難易程度及再生能力等實際情況進行。它決定著沙冬青植物資源在園林景觀營造中使用的規模和前景。
1.2.3 生態適應(C3) 主要反映沙冬青植物資源自身的品質、生長情況、繁殖難易程度、可適應的植地環境,它影響著沙冬青植物資源在園林景觀營造時開發利用的情景、范圍和難易程度。
1.2.4 抗逆性(C4) 主要反映沙冬青植物資源在園林景觀營造中表現出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蟲害性、耐貧瘠性、耐鹽堿性、耐沙埋性。
1.2.5 其他價值(C5) 主要反映沙冬青植物資源在園林景觀營造中表現出的其他價值,例如:是否可作為蜜源,是否能入藥,對土壤及大氣是否具有調節作用(固氮、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等)。
1.3 標準層(P)
依據約束層的選擇標準篩選出23個因素,運用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不同因素的分值,作為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
通過專家打分,沙冬青各項指標平均得分3.36分,尤其在抗旱性和耐沙埋性以及生長適應性等方面得分較高,說明沙冬青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園林應用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2 榆林地區沙冬青植物景觀價值評價方法
邀請陜西省榆林學院園林專業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30人,利用SPSS軟件,建立目標層(A)、約束層(C)和標準層(P)之間的4個判斷矩陣,對評價指標兩兩之間進行比較,判斷矩陣均通過一致性檢驗,將最后得出的計算結果作為最終的綜合權重。為了將比較判斷定量化,層次分析法引入了1~9標度法(表2),并寫成判斷矩陣形式:A=(bij)n×n,其中,bij>0,bij=1/bji,bii=1。而B是A的互補判斷矩陣。
在判斷指標的重要性時,要求判斷協調一致,不至于出現相互矛盾的結果,即分數1、3、5、7、9分別表示一般、較好、好、很好、特別好的含義。為了保證判斷矩陣的相容性,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CI和隨機一致性比率CRC須滿足下面的條件。
當CRC≤0.1時,可以認為判斷矩陣具有較為滿意的一致性;否則需要對矩陣進行調整,使它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3 榆林地區沙冬青植物景觀價值評價
3.1 約束層(C)層次分析結果
由表4可知,各約束層的權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C4>C3>C2>C1>C5,層次分析法計算結果顯示,最大特征根為5.147,查到對應的RI值為1.11,因此CR=CI/RI=0.033<0.1,通過了一次性檢驗。這表明沙冬青在榆林及其周邊干旱半干旱地區城市園林綠化應用時其抗逆性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3.2 標準層(P)層次分析結果
3.2.1 觀賞價值 由表5可知,C1層各指標的權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P4>P3>P2>P1,層次分析法計算結果顯示,最大特征根為4.215,查到對應的RI值為0.882,因此CR=CI/RI=0.082<0.1,通過了一次性檢驗。
3.2.2 資源潛力 由表5可知,C2層各指標的權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P8>P7>P6>P5,層次分析法計算結果顯示,最大特征根為4.105,查到對應的RI值為0.882,因此CR=CI/RI=0.040<0.1,通過了一次性檢驗。
3.2.3 生態適應 由表5可知,C3層各指標的權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P12>P11>P10>P9,層次分析法計算結果顯示,最大特征根為4.152,查到對應的RI值為0.882,因此CR=CI/RI=0.058<0.1,通過了一次性檢驗。
3.2.4 抗逆性 由表5可知,C4層各指標的權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P18>P17>P16>P15>P14>P13,層次分析法計算結果顯示,最大特征根為6.317,查到對應的RI值為1.25,因此CR=CI/RI=0.050<0.1,通過了一次性檢驗。
3.2.5 其他價值 由表5可知,C5層各指標的權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P22>P23>P21>P20>P19,層次分析法計算結果顯示,最大特征根為5.192,查到對應的RI值為1.12,因此CR=CI/RI=0.043<0.1,通過了一次性檢驗。
3.3 綜合評價結果
利用SPSS軟件對構建的判斷矩陣進行計算和一致性檢驗,得到榆林及周邊干旱半干旱地區園林中沙冬青植物景觀價值評價各級指標權重。由表6可知,標準層23個因素的權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P12>P11>P18>P17>P16>P10>P8>P15>P7>P14>P4>P9>P3>P6>P13>P22>P2>P5>P23>P21>P20>P1>P19,其中,觀果價值(0.452 8)、再生能力(0.392 3)、適應環境(0.376 4)、耐沙埋性(0.242 9)、水土保持(0.285 8)等指標的權重較大,分別對沙冬青觀賞價值、資源潛力、生態適應、抗逆性和其他價值等約束層的影響較為顯著;約束層權重最大的是抗逆性(0.392 6),隨后依次是生態適應(0.303 9)、資源潛力(0.147 2)和觀賞價值(0.092 9),其他價值(0.063 5)的權重最小;從總權重可以看出,適應環境(0.114 3)、分布范圍(0.091 6)、耐沙埋性(0.085 6)這3個指標的排位比較靠前。
4 結論與討論
通過建立榆林地區園林應用中沙冬青植物景觀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利用SPSS軟件模擬得出影響沙冬青景觀價值體現的各影響因素的權重比例,發現沙冬青具有較強抗逆性是其在榆林地區園林中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
評價結果顯示,約束層各因子權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C4>C3>C2>C1>C5。這與“沙冬青具有良好的抗旱性、抗旱性、耐瘠薄和耐沙埋性,在榆林城區、鄉村、礦區、野外沙地等環境中都可以應用,適用性強”的表現相一致。抗逆性是影響榆林地區園林應用中沙冬青植物景觀質量的主要因素,游客和景觀設計師更注重于利用其改善環境。植物景觀中生態適應權重大于觀賞價值、資源潛力和其他價值,表明園林植物在景觀營造中所產生的視覺觀賞需求雖然很重要,但是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植物景觀對生態環境的作用;資源潛力也是限制沙冬青園林應用的重要因子,排位第三,所以在后期的沙冬青園林應用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擴大沙冬青的種植規模,不斷探索適宜沙冬青繁殖養護的方法,保護及發展沙冬青的種質資源。
評價結果顯示,標準層各因子權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P12>P11>P18>P17>P16>P10>P8>P15>P7>P14>P4>P9>P3>P6>P13>P22>P2>P5>P23>P21>P20>P1>P19。標準層中影響沙冬青觀賞價值的因素主要是觀葉價值、觀花價值、觀果價值,超過沙冬青的整體形態特征所產生的景觀效果。資源潛力中再生能力和適用范圍這2個因子更為重要,超過資源數量和管理難易,說明發展沙冬青的種質資源必需先解決沙冬青再生繁殖的問題。適應環境和水土保持這2個因子在生態適應和其他價值中權重值最高,也充分表明了沙冬青可以在榆林地區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該研究中對于景觀評價因素的選擇仍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而且各因素沒有統一的參照標準。因此,評價體系層次結構是否嚴謹完善,專家組對約束層和標準層各因子重要性的評判結果是否合理,專家的構成及專家數量是否恰當,評價指標評分標準、評價重點描述是否科學等都需要在后期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完善。
另外,沙冬青還沒有大面積應用于榆林地區園林景觀設計中,除了缺少成系統的評價體系以外,沙冬青的引種繁育關鍵技術不成熟也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在后續研究中應重點關注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于藝婧,馬錦義,袁韻玨. 中國園林生態學發展綜述[J]. 生態學報,2013,33(9):2665-2675.
[2] 王新建. 西北干旱地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研究[J]. 農業與技術,2018,38(2):221.
[3] 何 娜,張景群. 中衛市生態園林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281-284, 288.
[4] 肖 競,曹 珂,李和平. 基于適應性思維的山地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方法[J]. 中國園林,2020,36(2):23-28.
[5] 徐飛鵬. 內蒙古西部地區原生草本植物觀賞性及景觀評價[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6] 陳少鵬,代新竹,郭太君,等. 長春市主要園林樹木物候相及其在植物配置中的應用[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1,33(2):189-194.
[7] 武旭霞,游 捷,林啟美. 觀賞植物野生資源開發利用價值評價體系的建立及應用[J]. 中國農學通報,2006,22(8):464-469.
[8] 馬毓泉. 內蒙古植物志:第三卷(2版)[M].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9] 劉家瓊,邱明新,石慶輝. 沙冬青植物群落研究[J]. 中國沙漠,1995,15(2):109-115.
[10] 王慶鎖,李 勇,張靈芝. 珍稀瀕危植物沙冬青研究概況[J]. 生物多樣性,1995,3(3):153-156.
[11] 潘伯榮,尹林克. 我國干旱荒漠區珍稀瀕危植物資源的綜合評價及合理利用[J]. 干旱區研究,1991,8(3):29-39.
[12] 高 見. 荒漠珍品:沙冬青[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1,20(4):34.
[13] 劉媖心. 中國沙漠植物志(第二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14] 劉果厚. 阿拉善荒漠特有植物沙冬青瀕危原因的研究[J]. 植物研究,1998,18(3):341-345.
[15] 段義忠,王 馳,王海濤,等. 不同氣候條件下沙冬青屬植物在我國的潛在分布:基于生態位模型預測[J]. 生態學報,2020,40(21):7668-7680.
[16] 吉楊婷,李燕妮,陳 為,等. 成都市城市公園濱水植物景觀評價[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16,31(3):291-297.
[17] 劉 靜. 巴彥淖爾市常見植物景觀價值評價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21.
[18] 郜春麗,翁殊斐,趙寶玉. 基于AHP法的濱水綠道植物景觀評價體系構建[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13, 28(3):206-209.
[19] 張 哲,潘會堂. 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研究進展[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1,28(6):962-967.
[20] 丁一巨,趙奇僧,周本琳. 自然保護區觀賞植物資源評價及其應用[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17(1):21-26.
[21] 李建鋒,孟永紅,冀曉娜. 物候資料在園林綠化工作中的應用[J]. 生命科學儀器,2007,5(12):52-56.
[22] 劉龍昌,尚富德,向其柏. 植物品種綜合評價方法:以桂花為
例[J].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3(1):14-17.
[23] 劉云華. 基于層次分析與模糊評判法的彩葉樹種綜合評價[J]. 福建林業科技,2010,37(4):31-37.
[24] 梁 艷,王雪年,楊旭花,等. 齊齊哈爾市綠化樹種的春季物候特征與物候相分類[J]. 北方園藝,2020(6):85-93.
[25] 孫利強,馮青梅,劉子茵,等. 基于AHP-SD法的鄭州雕塑公園冬季植物景觀評價[J].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33(3):22-25.
(責任編輯:張煥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