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江抗戰史上,有一位傳奇人物,曾率靖江獨立團智取新豐市、奇襲白衣堂、活捉朱鼎坤、兩下江南拔除敵據點、三次保衛長安市,為靖江抗戰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就是新四軍靖江獨立團參謀長、老紅軍吳立批。
吳立批,1913年出生在福建省福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艱辛,養成了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中央紅軍長征后,他在閩東地區堅持游擊戰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抗戰初期,他任新四軍老六團政治指導員;1943年主力部隊地方化,調任靖江獨立團參謀長,直至1945年5月離靖。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在縣委的領導下,率領縣團指戰員馳騁于靖江城鄉,轉戰于大江南北,頻繁打擊日偽,屢屢出奇制勝。吳立批的名字在當時的靖江城鄉,幾乎是家喻戶曉。
乘敵之隙,攻虛擊弱,是吳立批高超的指揮藝術之一。1944年4月,他率領縣獨立團2連和3連在靖西新豐市一帶活動。6日晚,得知偽19師1個排第二天要去生祠堂偽團部,他當即決定攻敵無備,運用伏擊戰消滅這股敵人。7日上午,當敵進至伏擊圈時,縣團指戰員迅速出擊,僅10分鐘就解決戰斗,全俘這股偽軍。為擴大戰果,吳立批決定由總支書記彭啟和偵察參謀季藩率2連化裝成偽軍,智取新豐市敵據點。當身著偽軍制服的2連指戰員大搖大擺地到達據點附近、偽連長覺察不妙時,偵察參謀丁金元的槍口已抵住他的后腦勺。突擊組趁勢沖進據點,在“放下武器,繳槍不殺”的喊殺聲中,122名偽軍官兵乖乖束手就擒。
原靖西地區臭名昭著的土匪頭子朱鼎坤,投靠偽19師當了特務營營長后,更施虐于靖泰邊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人稱“殺人魔王”。1944年4月,吳立批從內線得知朱鼎坤將于13日由泰興城回新鎮市據點,決定派一支精干小分隊埋伏在新鎮市和毗盧市之間的界河南岸。當日上午,朱鼎坤在數十個偽軍的護衛下,前往新鎮市。當敵進入伏擊圈時,縣團小分隊越過界河突然出擊,全殲偽軍,生擒朱鼎坤,為靖泰邊區人民除了一大害。
偽19師陳正才部在白衣堂駐扎有1個加強連,連長孫國正經常率部下鄉搶掠,搞得老百姓不得安寧。吳立批決定拔除這個據點。5月17日,他讓偵察員冒充“皇軍”給孫國正打電話,叫他明日迎接“皇軍”。18日晨,縣團2連連長趙英奎化裝成“日軍小隊長”,季藩化裝成偽軍“中尉”,丁金元化裝成“翻譯官”,率領10多個“日本兵”和1個排的“偽軍”,于白衣堂之東插上靖泰公路,大模大樣地走進白衣堂據點。孫國正畢恭畢敬,笑臉相迎。當他正在與趙英奎、季藩等寒暄時,化裝成日偽軍的2連指戰員出其不意,突然出擊。偽軍還沒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當了俘虜。
抗戰期間,在江陰、武進、無錫3縣相連處曾單獨設立澄西縣。日偽軍在澄西縣頻繁“清鄉”、“掃蕩”。澄西縣黨政機關多次轉移至靖江立足。1944年春,無錫中心縣委指示澄西縣委打回澄西。靖江縣委應澄西縣委要求,決定派吳立批率靖江獨立團相助。4月18日,他們從上四圩港分乘13條船過江;19日晨,連續拔除焦溪、鄭陸橋兩處敵據點,取得了一下江南的勝利。
拔除焦溪、鄭陸橋據點后,澄西縣委感到利港、申港兩據點仍是威脅,不利于在中心區開展活動,再次請求靖江獨立團給予支持。9月15日,吳立批率縣團分乘36條船過江,一舉拔除了這兩個據點,正準備返回靖江時,突遭10倍于己的日偽軍包圍堵截。吳立批當機立斷,兵分兩路,避實擊虛,發揚勇猛頑強、敢打敢拼和連續作戰的作風,殺出一條血路,勝利地回到了靖江。
靖江獨立團兩下江南的勝利,打開了澄西地區的局面。澄西地區的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得以迅速恢復,澄西黨政軍機關回到了澄西地區,為澄西縣人民反“清鄉”斗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解放戰爭期間,吳立批歷任華中軍區第三軍分區獨立旅副團長、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32旅94團團長、第三野戰軍29軍教導團團長等職,參加了蘇中、漣水、萊蕪、孟良崮、豫東、淮海、渡江,以及解放上海、福建的戰役戰斗,為祖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 余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