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姐妹們,總書記來到我們村啦!掀起鍋蓋看飯菜,掂掂被子大不大;和咱一起打年糕,和咱一起磨豆花……”今年春天,江蘇省東臺市2023年新春群眾文藝優秀劇目調演在王昆大劇院舉行,由梁垛鎮孔堡村農民業余戲劇作家、共產黨員樊國棟創作,并由該鎮文藝宣傳隊表演的表演唱 《總書記來到咱農家》,贏得觀眾們的陣陣掌聲,現場評比獲得演出金獎。
今年73歲的樊國棟憨厚樸實,一直擁有年輕的心態,幸福總是寫在笑臉上,筆耕創作劇本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深情地熱愛著腳下這片鄉土,熱衷傳承農耕文化,注重崇德向善,寫出的每一部劇本富有鄉土氣息,可謂群眾喜聞樂見。平時,他一邊堅持種糧養蠶,一邊堅持業余創作劇本。每年鎮里和市里開展演出活動,都有他創作的新作品亮相舞臺,也都能夠受到大眾歡迎和好評。
樊國棟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小學沒畢業就回家務農。但“做一個文化人”,就像一顆種子,在他的心田里扎根。1973年,是令他難忘的一年。上海市政府在鹽城大豐區灘涂圍墾造田,創建農場,東臺有數萬名民工參加會戰。在火熱的工地,他被民工們吃苦耐勞、氣吞山河的壯舉感染,寫出了相聲劇本 《斗龍王》,與一位村民在各個工地演出20多場次。工程指揮部還錄了音,在工地廣播30多天。該相聲還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從此他的創作熱情一發不可收。
2000年,是他創作的“豐收年”。他一口氣創作了 《送戲下鄉到咱村》 《打工妹回鄉》 《董永搬家》 等15部劇本,經梁垛鎮文藝宣傳隊排演,送戲下鄉18場次,觀眾們都夸好。2001年創作反映農家變化的天津快板 《我家二十年》,獲東臺市創作金獎和“東臺市群文之星”殊榮。
2001年,他被鹽城市戲劇家協會吸納為會員。蘇北地區多個城市求得他劇本拿回去學習傳播。2012年底,樊國棟在村里發動文藝愛好者組建了“孔兒堡”群文合作社。他以“十個想不到”為主線,用方言俚語串聯起村民對孔堡村近10年發生可喜變化的由衷贊美之情,自編自導群口快板 《說說咱村這十年》,與村民們同臺演出,并在東臺市首場“哈哈周末”演出中一炮打響,先后在城鄉連續演出8場,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2019年,樊國棟劇本創作進入高峰期。他創作的音詩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快板《老農民的新煩惱》,參加鹽城市優秀文藝節目演出,獲得創作、演出雙金獎。“春天來到了,燕子早知道。河水冷與暖,鴨子先知道。鞋子可跟腳,只有腳知道。政策好不好,農民最明了。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村換新貌;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民全喊好。”樊國棟創作的鹽城方言群口快板 《農民的黃金四十年》,參加鹽城市“四十年成就我來講”微故事宣講暨“輝煌四十年”文藝化宣講大賽,榮獲三等獎。
“創作素材來源于火熱的農村生活,這是我創作的不竭動力。把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受,用質樸的方言土語說唱出來,真的很開心!”多年來,樊國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筆耕不輟、樂此不疲。他每日關注鄉村振興的脈動,致力宣傳黨的最新理論、方針政策,謳歌新農村、禮贊新時代,唱身邊人、贊身邊事,抒真情懷,堅持創作以反映“三農”和反映最真實的農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劇本,一天比一天多。
55年來,樊國棟執著走在追夢道路上。他先后精心創作幽默詼諧、格調高雅的戲曲劇本176部,近60萬字,部分作品公開發表。創作的快板 《咱農民心里有本賬》 、表演唱 《一號文件進農家》 等30多部劇本,在歷年該市群眾文藝匯演中榮獲創作金獎、演出金獎。2022年創作的歌伴舞《我愛我梁垛》,再次獲全市群眾文藝優秀節目調演金獎和優秀創作獎。他先后參與梁垛鎮文藝宣傳隊送戲下鄉演出50多場次,惠及群眾4萬余人次。
“我憑一股堅韌的拼勁,把業余的事當作事業做,堅守農村文化陣地初心不改,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我要爭取筆耕六十年。”道出心里話的樊國棟,老年生活充實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