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超前帷幕注漿堵水是隧道過富水圍巖安全施工保證的重要手段。該文以川藏鐵路某隧道過冰水沉積層段為例,詳細介紹超前帷幕注漿堵水施工的整體施工方法和具體操作,對注漿效果進行簡單評價。基于此,提出針對超前帷幕注漿施工技術的個人見解,以便為類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成功經驗。
關鍵詞:隧道;冰水沉積層;超前帷幕注漿;堵水;鐵路施工
中圖分類號:U45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3)10-0164-04
Abstract: Water plugging by advanced curtain grout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the safe construction of water-rich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tunnel. Taking the ice-water deposition section of a tunnel of Sichuan-Tibet Railwa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concrete operation of leading curtain grouting water plugging construction, and simply evaluates the grouting effect. Thu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dvanced curtain grouting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tunnel; ice-water deposit; advanced curtain grouting; water plugging; railway construction
隧道作為鐵路網施工中主體結構之一,對縮短線路距離、改善運行條件等都具有突出作用。而我國地形條件復雜,在施工過程中常會遇到巖溶地質、特殊水文地質結構或者富水段落,隧道施工破壞容易發生涌水、突泥等地質災害,直接威脅到隧道的安全施工。為此,采用科學手段對存在的涌水、突泥等風險進行控制,使隧道施工免除特殊水文地質構造等威脅是保證隧道安全施工的關鍵[1]。超前帷幕注漿技術是目前控制涌水、突泥等風險的有效手段,在隧道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可以通過對液壓或氣壓的有效控制和充分利用,通過鉆孔將合理配比漿液壓送至巖土層裂縫或空隙,從而對地質條件進行改善,有效提升隧道的施工安全[2-4]。
1" 工程概況
隧道工程屬于川藏鐵路,全長8 755 m,單線隧道設計,根據地質條件和工程需要共設計了4個施工區域,分別為進口、出口以及1#、2#橫洞。由于工程周邊地質條件限制,隧道1#橫洞林芝方向近1 000 m施工段位于冰水沉積層段,且區域地形條件為高山谷地,冰水沉積層段正處于該地形的低位處,周邊溝谷較多且水系較為發達,根據已有探測數據顯示該處地下水埋深在26~50 m,地下水富水性極為發達,且富水區域周邊巖層較為破碎,在施工形成導水通道的時候涌水量將會成倍增加。此段地下水位線最低標高為3 663 m,隧道平均標高為3 616 m,均在隧道洞身以上,預測正常涌水量為7 615 m3/d。而冰水沉積層段洞身穿越富水土層段,易發涌水、突泥等地質災害。隧道斷面拱部采用Φ89管棚加強支護,管棚單根長度10 m,縱向6.4 m/環,全部為Ⅴ級Ⅴd型復合襯砌,臺階法(臨時橫撐)施工。
通過現場及超前鉆探結果顯示,掌子面上臺階開挖至DK166+915位置時,揭示地層巖性為花崗閃長巖,節理裂隙發育,巖質疏松,巖體較破碎,為強風化帶,局部為全風化帶,用手可捏碎,地下水較發育,掌子面呈濕潤狀,局部點滴成線,邊墻及拱頂易剝落掉塊,圍巖自穩能力較差,如圖1所示。考慮到DK166+950處即將進入冰水沉積層,為保證施工安全質量,掌子面暫停施工,立即組織超前鉆探及超前地質取芯設備人員進場。根據超前探孔鉆探情況,決定DK166+915開始設計采用超前帷幕注漿堵水,保證隧道的安全順利施工。
2" 施工方法
2.1" 注漿孔設計參數
根據施工設計及現有施工條件,注漿堵水采用全封閉注漿方式,即對所有可能存在裂隙導水帶和形成導水通道的區域進行注漿帷幕范圍圈定,然后對圈定范圍進行注漿,使漿液覆蓋所有存在裂隙和破碎區域,達到堵水加固作用,根據周邊已有地質資料,設計以隧道正中軸線為中心呈扇形進行注漿鉆孔布置,按照裂隙分布和范圍設計鉆機注漿長度為30 m,根據現場條件進行適當調整,注漿范圍為開挖輪廓線外5 m,開挖支護25 m,保留5 m長止漿巖盤。基于超前注漿基礎,迫使隧道施工輪廓外部形成一層堵水止水帷幕,降低滲流量,消除施工過程中因滲流造成圍巖破壞的威脅,提升施工安全和降低隧道施工滲流水的處理難度,同時能夠對隧道施工區域周邊圍巖起到加固作用,改良施工條件,降低后續隧道施工和圍巖支護的難度和安全風險。
根據已有鉆探資料顯示的水文地質條件和本次施工施工工藝設計,將超前帷幕注漿的位置的上臺階由DK166+950回退35 m至DK166+915,下臺階回退37 m至DK166+913,止漿墻的厚度調整至2 m。每次注漿長度為30 m,注漿分7環實施,第一環長13.659 m,37個孔;第二環長20.292 m,31個孔;第三環長30.979 m,25個孔;第四環長30.560 m,18個孔;第五環長30.256 m,12個孔;第六環長30.068 m,6個孔;第七環長30 m,1個孔;全斷面布孔共計130個,合計鉆孔長度3 032.5 m,如圖2、圖3所示。
2.2" 掌子面處理
按照帷幕注漿設計,為了提高圍巖外輪廓止漿墻的穩定性,后期全斷面噴20 cm厚C25砼封閉。根據布孔設計在現場定位后,按照定位將導向管按照已有設計的方位、與掌子面的夾角等參數提前進行布置,并利用Φ22鋼筋骨架按照橫向、縱向固定將其固定在導向墻上。而止漿墻內的導向管Φ22無縫鋼管,其漏出導向墻的長度根據現場施工需求確定,一般要大于等于2 m,且漏出部分尾部焊接法蘭盤。為了保證超前帷幕注漿能夠按照設計覆蓋整體范圍及保證施工質量,必須要確保導向鋼管的固定。
1)鉆孔施工參數設計和現場施工質量對超前帷幕注漿最終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鉆孔現場施工能夠按照參數設計進行,導向鋼管的角度方向等參數成為關鍵,所以設計計劃選用鋼筋骨架對導線鋼管進行參數定位和固定。
2)根據鉆孔位置的具體布置,按照外插角方法計算處縱斷面上鉆孔的變化范圍半徑,按照0.5~1 m的間隔,固定圓心不同半徑方式向外擴散布置鋼筋骨架,并按照每環上鉆孔數量將所需鋼筋骨架進行等分,并用縱向鋼筋將其固定,對導向管進行參數定位。
3)導向鋼管采用Φ200的無縫鋼管(設計Φ108),以保證采用前進式分段注漿工藝時的成孔直徑。
4)利用導向鋼管外漏尾部焊接的法蘭盤,固定注漿作業所需的閘閥,對注漿壓力進行調節以便滿足設計要求。
3" 帷幕注漿施工
3.1" 注漿施工具體方法和操作
根據設計,帷幕注漿的漿體以水泥漿為主,而在注漿完成需要封孔,或者注漿過程中發生瞬時涌水量增大、甚至發生突水等現象的時候采用水泥漿、玻璃漿雙液漿。
1)純水泥漿水灰比0.8∶1~1∶1;水泥漿∶水玻璃漿液為1∶0.8,水玻璃波美度為Be'=40度。
2)純水泥漿配比和制作:水泥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按照配比放進攪拌機后進行0.1~0.3 h攪拌,形成漿液后為了防止凝固必須在攪拌機中持續攪拌至注漿施工。
3)涌突水時注漿,按先進行雙液注漿快速形成加固圈,再采用純水泥漿注漿,最后采用雙液注漿加固封堵;成孔容易且地下水不發育的地層以注單液漿為主;在松散、軟弱、含水或坍塌嚴重的地層內以注雙液漿為主;注漿套管封堵以雙液漿為主;單獨采用水泥漿注漿結束后為了防止在卸下閘閥后漿液受到內壓影響造成回流外溢,注漿完成后需采用雙液對鉆孔進行有效封堵,或者在水泥漿注漿持續一定時間后壓力未發生明顯變化,需將水泥漿注漿改為雙液注漿。
4)注漿。根據設計,為了保證注漿效果,在注漿前對各個注漿孔的涌水量及涌水壓力進行測定,并制定針對性的注漿方式。涌水量較小可以直接將注漿芯焊接在導向管末端焊接的法蘭盤上進行注漿,采用分段注漿的方式,待每段注漿完成后進行掃孔鉆進至下一個分段,然后進行注漿,依次注漿至最終設計深度,分段間隔和分段位置根據鉆孔涌水量和現場鉆孔情況進行確定。對于巖層破碎或者涌水量較大的情況,要立刻停止作業,對圍巖進行注漿加固或進行注漿堵水,得到有效控制后再采用分段直接鉆進注漿的方法進行注漿。而對于涌水壓力較小,鉆孔成孔質量較好,但在注漿過程中容易造成鉆孔塌孔、堵塞等現象時,原有設計采用先在鉆孔內插入Φ32PVC花管,并且與法蘭盤進行固定連接,然后進行直接注漿的方法,但容易造成因注漿壓力大而發生管節連接處脫落的現象,故對原有設計進行更改,將PVC花管更換為Φ32鋼花管,管連接處通過車絲進行穩固連接,并將前進式注漿方式更改為后退式,效果顯著。
5)注漿壓力的控制。注漿壓力主要通過注漿泵上的可控壓力調節器對注漿油壓進行閾值調節,注漿阻力與泵壓刻度顯示成正比,當注漿阻力不斷增大促使泵壓刻度超過調節閾值,注漿泵會自動停止工作,防止因壓力過大造成超壓注漿的危險。
3.2" 注漿順序
1)按照帷幕注漿設計,分上下2個臺階、呈扇形分布進行鉆孔施工和鉆孔注漿工作。
2)根據圍巖賦存地質條件,注漿順序按照鉆孔分布從外向內、由上至下有序進行施工,參照地下水的整體流向,外側鉆孔注漿先由左再向右施工。
3)注漿必須嚴格執行帷幕注漿施工設計和操作原則進行,以便取得良好的穩固效果。
4)為了充分分析和掌握帷幕圈定治理區域的巖性特征和富水條件,采用鉆孔鉆探和注漿相結合的方法,在分段注漿過程中按照分段距離對鉆孔進行掃孔,以便為后續鉆孔施工和注漿提供更為準確的資料支撐,并根據鉆探驗證和研判的相關地質及水文地質數據,對帷幕注漿圈定范圍和施工方案進行及時調整。而后續的鉆孔也可以作為已注漿鉆孔效果的驗證孔,可以通過后續鉆孔對注漿效果、注漿范圍等進行及時了解。
5)通過探注結合和后續鉆孔驗證的方法,可以針對注漿效果和注漿范圍等做出鉆孔注漿數量適當增大或減少的調整。以便降低后續因注漿鉆孔存在注漿盲區進行補鉆,延長工期的風險。
6)每一循環注漿長度為30 m,開挖25 m,保留5 m長止漿巖盤。
7)做好注漿前的準備工作。應根據圍巖特征和富水條件等對注漿量進行預計;對注漿設備材料等進行核查,以便滿足注漿需求;對注漿系統進行壓水檢查和空機運轉試驗,保證所有注漿設備運行良好。
8)帷幕注漿薄弱地段,開挖時采用超前小導管進行補注漿加強。
3.3" 帷幕注漿參數
3.3.1" 雙液漿配比
在帷幕圈定注漿過程中,很有可能存在涌水量突出、單液注漿效果差、鉆孔封閉和堵水等特殊情況,經過對比試驗論證采用純水泥漿配合雙液漿作為注漿材料,以便解決上述類似突發情況。以注漿要求的漿液凝膠時間為標準,進行配比試驗,見表1。
3.3.2" 配比漿液的滲透能力
滲透能力表述的為漿液注入裂隙帶、巖層等空間位置的難易程度。而對于懸濁液,滲透能力取決于顆粒大小。根據試驗,砂性土空隙直徑必須大于漿液顆粒直徑的3倍以上,漿液才能注入。
3.3.3" 注漿結束后執行標準
結束單孔注漿標準: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壓力要求并持續注漿10 min以上,且注漿壓力沒有明顯增大;注漿量與設計注漿量基本吻合,且每分鐘注漿量維持在20~30 L。為了保證注漿質量,完成所有鉆孔注漿后,在標注的主要涌水點附近布置至少5個鉆孔進行注漿結果檢查,并測定檢查孔內的水量,如果孔內水量小于1.0 m3/d·m,方可按照設計進行開挖,否則應當進行必要補孔注漿。
4" 注漿效果及建議
在隧道冰水沉積層區段進行帷幕注漿,注漿段原始的單個鉆孔涌水量在8~20 L/s,鉆孔注漿后,通過檢查孔驗證,注漿質量較好,且出水量滿足注漿后水量標準。而從隧道開挖后所揭示的具體情況觀察,破碎帶和裂隙逐漸充填效果較好,所有可見導水裂隙帶均充滿漿體,擠壓密實,且開挖后未發生較大滲漏水現象,均滿足設計標準要求,達到了注漿封堵的效果。同時圍巖得到了加固,在破碎的斷層中,漿液充分擴散,截斷了水的通道,膠結牢固,提高了圍巖的穩定性,開挖過程中并未出現坍落和掉塊現象。
5" 關于冰積層超前帷幕注漿的思考
1)注漿加固范圍為開挖輪廓線外5 m,有無有效的措施驗證其實際加固范圍,如不能,是否可將加固范圍增加到8 m。
2)帷幕注漿后,是否應對仰拱底進行鉆芯取樣,確認其注漿加固范圍,測試基底承載力,并根據實際情況確認基底重新加固的措施及范圍。
參考文獻:
[1] 張樂,任喜平.秦嶺富水段隧洞超前帷幕注漿堵水施工技術及應用[J].陜西水利,2021(10):211-213.
[2] 柴國輝.隧道穿越強涌水大斷層施工超前帷幕注漿技術[J].交通世界,2019(6):7-11.
[3] 劉浩.超前水平高壓旋噴和超前帷幕注漿技術在引水隧洞土洞涌水砂層段的應用[J].陜西水利科技,2019(9):102-103.
[4] 王宏.轎頂子電站引水隧洞富水破碎圍巖洞段超前帷幕注漿堵水施工技術研究[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21(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