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總體要求和12個方面的具體調研內容。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調查研究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傳家寶,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壓艙石”。各級黨員干部只有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導向、嚴格對標對表中共中央的要求,把調查研究的方向確立好、導向把握好,才能切實掌握調查研究方法,進一步提升調查研究能力和質效。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方案》為新時代新征程各級黨員干部更好弘揚歷史傳統、發揮獨特優勢、堅持性質定位、提升履職水平提供了政治遵循、前進方向和工作方法。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各級黨員干部履職實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各級黨員干部只有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明了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才能提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務實舉措。
早在90多年前,毛澤東在江西尋烏開展調查,寫下著名的《反對本本主義》,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的重要命題。他把走進群眾與發揚民主結合起來,明確指出“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絕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我們的同志不能“坐在機關里面打瞌睡,從不肯伸只腳到社會群眾中去調查調查”;在調查中善于團結工農,實現我們的斗爭目的,“從民權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毛澤東的系列論述,至今閃爍著思想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回顧我們黨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時候全黨從上到下重視并堅持和加強調查研究,黨的工作決策和指導方針符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否則,黨的事業就蒙受損失。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真正“動”起來、“深”下去,沉到一線、撲下身子,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深入扎實搞好調研,真正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不斷提高履職盡責的本領。
搞好調研就要勤思考學真經。調查研究是真理的源泉,也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源頭。調查研究一頭連著最基礎的社會實踐,一頭連著最深刻的黨的理論,架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推動社會實踐和黨的理論不斷創新發展。回顧黨的歷史,黨的理論都是從實際調查研究中產生、豐富、完善、發展的,并反過來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無論是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毛主席都大力推動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整套調查研究理論,留下豐厚的調研成果,豐富了黨的理論。
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
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必須正確認識堅持大興調查研究的基本內涵。其基本內涵就是堅持民生導向,帶著情懷調研,提升聯系群眾能力。《方案》明確要圍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推進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中的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樹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各級黨組織是代表性強、聯系面廣、表達群眾利益訴求直接的政治組織,必須堅持民生導向,在調查研究中厚植“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與群眾心相連、情相通、話相投,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必須充分理解堅持大興調查研究的優勢特點。各級黨組織處于國家治理體系的一線前沿,堅持大興調查研究具有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優勢特點,堅持思想政治引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在筑牢為民服務思想政治基礎的同時,還要注重做好經常性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將學習教育嵌入調研之中,緊扣調研主題舉辦專題培訓,引導黨員干部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專業素養。
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必須選題緊扣中心大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大興調查研究的總原則,要堅持黨委政府工作推進到哪里,調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找準黨委政府正在實施的重大戰略,形成涉及全局、覆蓋面寬、參與面廣的重點調研主題。要耐心聽群眾講話、善于說群眾聽得懂的話;要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帶下去,廣泛宣傳,體現民生溫度;要把群眾的正確訴求帶上來,提出方法措施,體現履職擔當。
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必須始終貫穿凝聚共識。把廣泛凝聚共識置于大興調查研究的全過程,并作為黨員干部深化認識、自我提高、宣傳政策、增進團結的過程,通過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了解群眾意愿訴求,與廣大群眾互動交流,提高政策共識度和建言精準度。在調研方法上要勇于求新求實,積極探索各種體驗式調研、小分隊調研、自主式調研、蹲點調研、微調研等靈活形式,提升調研實效,用好“遇事好商量”,牢固搭建起基層協商平臺,接地氣、摸實情,挖掘基層好經驗好做法,分析難點、痛點、堵點問題。
在深入調查研究中廣聚共識增強合力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不僅是領導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黨員干部做好工作必備的基本功。《方案》的出臺,其重要意義就是聚焦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全局,部署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當前,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是應對新時代新征程前進路上的風浪考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舉措,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有效途徑。
搞好調研就要深入下去摸實情。調查研究的本質是實踐。列寧指出,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現在,了解情況和信息的途徑多了、方式快了,但不去現場看、當面聽、直接問,不經過“七嘴八舌式”的討論,就難以了解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調查研究要以釘釘子精神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既要以召開座談會方式,“走馬觀花”了解面上情況,更要以蹲點調研方式,“下馬看花”解剖麻雀。要把調查研究作為走群眾路線的有效途徑,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多聽群眾掏心窩的實在話,多講老百姓聽得懂的鄉土話,在拉家常中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感知群眾冷暖,回應群眾關切。
搞好調研就要挖根源求實策。各級黨員干部要脫掉西裝革履,放下架子、放低身段,置身于群眾之中,訪民情、聽民意,找準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調研要靈活機動,根據掌握的問題線索,隨時調整行程路線,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更要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既不放大也不縮小,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切實反映基層的真實面貌。
因此,各級黨員干部在調研中,要著力跳出精心打磨材料的“包圍圈”和早有準備的“場面話”,在摸清當地群眾訴求的基礎上,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進而拿出破解難題的真招、實招、硬招。要層層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加強跟蹤問效,確保不反彈、不復發。對短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馬上就辦,讓群眾看到變化;對一時難以解決、需要持續推進的,明確目標,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確保讓群眾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