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很多人都體現了高風亮節。比如徐立清,原本應被授予上將,卻自降為中將。還有一個人也是應該榮授上將,卻主動降銜,成為中將。他就是廖漢生。
廖漢生將軍是湖南省桑植縣人,跟賀龍元帥是老鄉,因此很早就跟著賀老總鬧革命,逐漸成長為我軍的一名高級將領。農家子弟出身的他,中年主動降銜,晚年辭任國家副主席,數次放棄升官的機會,始終懷德自重、低調謙遜,留下一段佳話。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1939年9月,八路軍120師打響了陳莊戰斗。廖漢生時任120師獨立第二旅副政委、代理旅長,參加了這次戰斗。戰斗結束后,因為形勢的需要,獨二旅將并入358旅。120師政委關向應來找廖漢生談話,決定讓廖漢生擔任358旅政治部主任。
要知道,358旅可是八路軍的主力旅,比獨立旅級別高多了。不料,廖漢生竟然婉拒了這一次被重用的機會,謙虛地說自己現在的經驗還不夠,難以勝任這個崗位,并立刻建議自己的原部下金如柏擔任政治部主任,表明了甘愿下調擔任團政治委員的態度。
領導勸了好幾次都沒有勸得動廖漢生,只好同意他擔任358旅716團政委。廖漢生的理由簡單明了:金如柏比自己更適合當這個旅政治部主任。至于職級職務級別的高低,廖漢生并不看重。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的1949年2月,西北野戰軍改編成第一野戰軍,下轄兩個兵團,其中第一兵團司令是大名鼎鼎的王震。誰來當第一兵團政委呢?彭德懷元帥把目光放在廖漢生身上。
能擔任第一兵團政委,無疑是非常光榮的,可是廖漢生又一次推辭了,說自己的能力還不夠,輔佐不了王震,希望能先擔任第一兵團第一軍政委。彭老總勸了幾次,沒能勸得動,只好讓王震兼任第一兵團司令和政委,廖漢生擔任第一軍政委。
再到1955年我軍大授銜時,廖漢生擔任國防部副部長,跟他同時擔任副部長的還有6位,分別為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蕭克、李達。在起初的授銜名單中,廖漢生就是上將。但是他聽說自己于初評時被評為上將軍銜,惶恐不已,說自己的資歷太淺,不足以成為上將;而且自己馬上就要去軍事學院學習,不適合授為上將,被授中將就可以了。
這一次,彭德懷、賀龍、羅榮桓多位元帥都來做他的思想工作,可是廖漢生就是絲毫不愿松口,甚至最后還專門給毛主席寫去一封信,直接向上級匯報,陳述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堅持自己只夠評為中將軍銜。
毛主席一看廖漢生的報告,笑著對周總理說,人家都是嫌自己的軍銜太低;看看廖漢生,對于名利有著自己的考量,很難得。毛主席隨即同意了廖漢生的請求,并在一次會議上專門表揚了廖漢生,說他是我們的榜樣。
1993年,王震卸任國家副主席的職務,誰來繼任副主席,名單上仍有廖漢生的名字。以廖漢生的資歷和能力,擔任國家副主席是能夠勝任的,組織上也先后三次找他談話,希望他能出任這個職務。
能擔任國家副主席,這無疑是非常光榮的事,但是廖漢生再一次婉拒了,說自己年紀大了,要離休了,應該讓年富力強的同志來擔任,這樣才能更好地造福百姓。
就這樣,廖漢生將軍繼辭掉358旅政治部主任、第一兵團政委、開國上將之后,又辭掉了國家副主席的職務。其淡泊名利、低調謙虛的高風亮節,讓人由衷敬佩!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黨史七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