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末,中年漢子朱建榮和妻子黃菊琳帶著一家人登上蘇南老區溧陽市上黃鎮南部的龜山頭,眺望近山遠景。“好一方世外桃源景致”,一家人陶醉于山色佳境的畫卷里。朱建榮不是來旅游度假的,而是懷揣著一顆創業的心,到此創一番事業來了。
朱建榮夫婦車載肩扛,運來了全部生活家當。他們要翻開一頁創業史,去開啟人生的新征程!
龜山鹿鳴
朱建榮原是在東海艦隊服役數載的一名海軍老兵,退役回村當上村干部后,為響應黨和政府創新創業振興經濟的號召,他向上級提出辭職創業的請求。得到批準后,他拖家帶口來到下鎮里原上黃林茶場,租下一座舊樓房,便開始遴選“突破口”,像畢業生擇業般尋找創業路。
“種茶制茶?”受土地面積、市場空間、投資周期等因素制約,此路不行!“做林植開發?”投入比、產出比、收益比,都難成正比,繞道才行!“山間羊、林下雞、山腳塘養魚”……這些一一被過濾之后,一條特養信息點亮了朱建榮的腦海:“龜山小氣候與林草綠植資源豐富,就做梅花鹿特養業!”
朱建榮在“溧陽市白云鹿場”開張后,先是一頭鉆進梅花鹿養殖的信息海洋里,比對、篩選,多方考慮,選擇了養殖吉林梅花鹿,又多處考察、觀摩、調研,多方論證、征詢、考量。他還連夜撥通了遠在吉林的親友電話,請他們在梅花鹿的種源方面給予支持。
“天助我也!從種鹿選購到起運,一路順暢。”朱建榮看著一頭頭梅花鹿,興奮不已。他組織人員整理鹿舍,設置防逃措施,安頓食草餌料。
山風飄蕩,東方欲曉。新落成的鹿場里飛出了呦呦鹿鳴,儼然是一曲別樣的歌聲,蕩漾在林間溝壑里,回音悠揚。
辛勤飼養,小鹿終于長成大鹿,母鹿又產下小鹿;首批成熟鹿茸收割,第一筆交易收獲豐厚!
鹿樂白云
自從投入10多萬元購進的28頭梅花鹿入場后,朱建榮就日夜陪伴著這20頭母鹿、8頭公鹿。這些來自東北雙陽鹿場的“林間精靈”大跨度、遠地域遷來,一開始水土不服,口蹄疫、出血性腸炎、壞死桿菌病等鹿生病患,先后在他的鹿群里顯現。
朱建榮一面向陪護鹿群來的技術員學習求教,一面請來專業獸醫診斷,采用“抗生素涂抹包扎”、“痢特靈內服”、“新霉素、金霉素注射”、“蘇兒腳浴”等法子,對癥下藥,保障病鹿康復。同時,他調整鹿群的飲食起居,讓鹿群盡快地適應“由北到南”的生存環境。
鹿群漸漸地習慣了新生活,其間有的母鹿進入備孕階段。在母鹿孕期七個半月里,朱建榮跟班守候,與技術員一起護理“鹿寶媽”,觀測群落里的每一點細微動向。最先“臨盆”的幾頭母鹿生產時,他與技術人員一起動手,當起了“助產士”。功夫不負有心人!首批懷孕母鹿成功產仔18頭。看著這些生龍活虎般的“鹿寶仔”,他喜滋滋地笑了,干勁更足了。
文旅俱興
白云鹿業日益發展,壯大成為130頭“鹿隊”的浩蕩之伍,成為地方特產養殖界一大亮色。緊隨之后的鹿產品開發經營,是朱建榮的創業新路。他與相關專家、行家里手一起,把脈市場,探索需求,共同開發研制了鹿茸、鹿角盤、鹿胎等十幾種鹿產品,受到各方消費者的好評。
“走文旅興業之路更寬廣!”展望鹿業市場,朱建榮又邁開新路子。開展鹿文化科普宣傳,選培了“少年鹿”擔當美麗鄉村、美好家園的“形象大使”和“快樂特使”,廣受公眾贊賞。他悉心精做鹿產業文旅推介,投入百萬元建造“鹿苑”,成為觀光旅游者的“鹿趣天堂”;還建造了“鹿鳴樓”等舍驛群,開展“住宿+餐飲+服務”一條龍“鹿文化”旅居產業配套。“到白云鹿場去看鹿”,“去鹿鳴樓酒店嘗鹿鮮”,溧陽市白云鹿場已成為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打卡之地。
鹿鳴呦呦翠岫間,鹿業年年新潮來。如今,朱建榮夫婦將擔子交到了女兒朱亞蓮、女婿周清手里:“你們要接過白云鹿業的接力棒,義無反顧朝前奔走覅停步!”龜山藍天白云間,“呦啊呦啊”,鹿鳴遠揚;白云鹿業,砥礪前行!
(本欄編輯 鄭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