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墻、木車、木牌樓,木屋、木瓦、木煙囪……在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漫江鎮長白山的密林深處,有一座世代相傳了300多年的錦江木屋村,是當今長白山地區保護最完好的滿族木屋群落之一,被稱為長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
位于中朝邊境的漫江鎮,距離長白山主峰天池僅40公里,是去往長白山南坡的必經之處。仲夏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早已超過30攝氏度,而木屋村不到20攝氏度的溫度,舒適宜人。
村口的牌樓格外引人注目,兩側是滿族典型的井干式建筑造型,大門上方“守望康熙三百年”七個大字,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游客講述著村莊的歷史。村子里,一幢幢木屋沿著山勢鱗次櫛比地排開,不遠處依稀可見綿延的長白山雪峰。
“相傳1677年,清朝大臣武默訥奉康熙皇帝命令探尋登山祭祀之路,返程時留下部分向導和官兵在這里恭候圣駕,雖然祭祀活動最終未能成行,但這些被留下守山的滿族先人們在此定居,以開荒、狩獵、捕魚、伐木為生,并就地取材用當地優質紅松木和黃泥蓋起了一座座‘木刻楞’房,距今已有近350年歷史?!笨次覀円荒樅闷?,木屋村講解員盧永玲介紹道。
松木富含油脂、抗腐蝕性強,所以這兒的房屋大都是松木材質。鋸下整根的木頭,將兩端鑿一個凹槽,疊摞在一起,搭成木屋的四壁,如同上牙咬合下牙一樣,當地叫它霸王圈,說的是它的結實堅固,在建筑學上叫“井蓋式”房屋。
“看,那些墻上糊著泥的是房子,沒有糊泥的就是倉庫。”木屋村講解員盧永玲繼續介紹道。
木屋都是南北朝向,為連排三間,中間開門。每個木屋的外側都豎著一根大樹干,那是滿族特色的木煙囪。不了解情況的以為將大樹掏空了就能做煙囪。其實,它是掏不空的,老一輩村民就地取材,在原始森林里找尋百年以上自然空穴的樹木,樹頭和樹枝是干枯掉的,再用木頭桿去敲,聽到里面是嘭嘭的聲音,說明是空心了,鋸下10至20米的長度,用牛爬犁運回來,要將里邊爛腐的木雜質燒火碳化,然后再立到外面做煙囪。
煙囪經久耐用,用得越久越耐火,很多煙囪都已經七八十年了?!盁焽?、房頂上的瓦都是木頭的。你們想不到吧,我們村的房頂就有‘特產’,蒲公英、木耳、靈芝都長過!”
隨著歲月變遷,為保護森林資源,當地村民已不再伐木建房,改為經營旅游公司、餐飲合作社、文化體驗合作社,并依托獨特的古村落景觀,構建以生態度假、滿族文化、戶外探險、自駕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業,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打造展現園意、田意、林意、鄉憶為核心意象的鄉村旅游精品村產品,成為傳統古村落保護開發的一個鮮活案例。
早在2006年,木屋村就被撫松縣列為縣級傳統民居文化遺產保護單位,明確劃定保護范圍。2008年,被白山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2年,省里制定《吉林省撫松縣錦江木屋村保護與發展規劃》,以規劃為指導開展木屋村文物本體的修繕工作;同年編制了錦江木屋村《文物保護工程總體方案》和《修繕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錦江木屋村保護開發得到有關中央部委的高度關注。2014年7月,被住建部、文化部等部門列入“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同年9月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2015年至今,累計投資超3000萬元,先后對全村50棟老木屋進行修繕,除完成整體架構、穩固木梁、磨平墻面等本體修繕外,還修復了古井、古籬笆,鋪設了石板路、木質棧道,建設消防控制室、文化演藝廣場、小型娛樂滑雪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全村整體面貌有了明顯改觀。
為了更好地傳承展示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村里自建了集歷史、文化、民俗為一體的微型鄉村民俗博物館,展覽展示薩滿面具、木盆木碗、氈鞋、苞米串子等老物件,更加直觀追憶長白山地區滿族文化和關東民俗文化的歷史變遷,深受廣大游客喜愛,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并被列入“吉林印記”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工程項目。
“真的是別具風格,太有當地特色了,這種樣式房子,在南方是肯定看不到的!”一位來自江蘇的游客一邊拍照一邊說道。
村子還采取“村干部發起、能人引路、村民加入”的方式,成立木屋村民俗文化專業合作社。通過對人參文化、放山習俗、漁獵文化、薩滿文化等長白山傳統民俗文化進行研究闡釋,吸引更多專家、學者、游客參與到文化體驗項目中,以文化內涵賦予鄉村旅游內生動力。
積極探索“村集體+公司+村民”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開發滿族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產品,推動旅游品牌培育打造。先后舉辦了“錦江木屋村首屆冰雪嘉年華”活動、慶祝建黨100周年紅色文化系列活動、“嗨動錦江”暢享木屋娛雪之旅等文旅融合活動。
做豆腐、烙煎餅、熬湯子、狩獵、剪紙、木工等傳統技法,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到百年前滿族先人在長白山地區的真實生活生產狀態。“看了、玩了、吃了、住了,真是不虛此行!”一位正在磨豆腐的游客感慨道。
既然是長白山地區,那村莊旅游最火爆的季節自然是冬季。每個冬天,都會有大批游客涌入長白山地區,木屋村的21棟民宿自然是戶戶爆滿。
來到這里,坐一程慢悠悠的牛拉爬犁,嘗一張現烙香酥的農家煎餅,喝一碗香濃的長白山人參雞湯,品一杯當地村民種植的長白山十六峰白茶,睡一回木屋民宿大火炕,那才叫“得勁兒”!
據統計,僅2023年春節期間,錦江木屋村迎接游客總量就近8000人次,日均接待量1000人以上,其中,參加小型娛雪項目的游客3000余人次,營業收入超40萬元;土特產攤位、雪屋火鍋、“農家樂”等項目也讓游客流連忘返,村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鼓起來了,熱熱鬧鬧過了一個富足幸福的春節。
在發展鄉村旅游同時,錦江木屋村著力延伸產業鏈條。引進十六峰茶業有限公司投資新建“長白山北茶文化產業園”項目,積極推進數字化茶園建設,研發扶貧產品高山茶實驗品種7個,其中“長白山十六峰白茶”榮獲“2020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銀獎。引進白山市一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村內種植102.56畝長白楤木,依托“政府+高校+企業+農戶”的模式,發揮高校的研發推廣作用和企業的市場營銷作用,調動提升農民種植特色農作物的積極性,實現了文、旅、農的有機融合,助力鄉村振興。錦江木屋村被評為“吉林省十大鄉村旅游精品村”,并入選了第四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未來,錦江木屋村將依托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省鄉村旅游精品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資源優勢,以新項目帶動老村落,為游客提供涵蓋吃、住、行、游、購、娛休閑度假、森林康養等一站式服務,打造與長白山魯能勝地度假區、長白山萬達國際度假區、訥殷古城等景區相呼應又差異化的全域、全季、全業態的旅游發展新格局。”村黨支部書記遲玉習對未來村莊旅游業的發展滿懷信心地說。